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人物

创业一波三折,他屡败屡战

沈碧波:小小龙虾,“闯”出红火市场

  【人物名片】

  沈碧波,1992年生,在大城市打拼奋斗的上升期,他辞职回海盐农村创业,从电商达人变身为养虾小能手。他探索了小龙虾垂钓等新花样,吸引观光客,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创业一波三折,他屡败屡战

沈碧波:小小龙虾,“闯”出红火市场

  很多人都说,男孩子就应该去大城市闯一闯,回乡养龙虾很没出息。“养龙虾不赚钱,放弃吧。”“明明可以在一线城市立足,工作稳定收入高,回来养龙虾没前途。”身边认识我的,几乎没人看好我。

  而我,却认为这样的创业很踏实、很新潮。

  事实上,8年前的我一直很有自信能成为一名电商人才,却怎么也想不到跳回了农门,还成了养虾小能手。

  “小跟班”的乡土情结

  1992年,我出生在海盐县澉浦镇宝山村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了,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那时候家里有将近8亩地,大人们下田干活时我就当他们的“小跟班”,玩泥巴、学插秧,可以说我是泥巴田里长大的,有浓厚的乡土情结。

  虽说小时候的我在泥土里感受到了快乐,却也深知祖辈与农田打交道的辛苦。每逢秋收时节,我一放学就往家跑,赶在天黑前把晾晒在外的稻谷收回家,帮爷爷奶奶减轻负担。在长辈眼里,我从小就是个懂事的孩子。

  2011年,我考上了杭州的一所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大三那年,杭州一家科技公司向我伸出了橄榄枝,因为业务能力强,营销点子多,我很快从一名实习生变成业务骨干。

  但人生总有一些转折,需要自己去面对。2016年,母亲的一场重病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虽然都市里的工作发展空间大,但我又想时刻陪在母亲身边照顾她。

  思考了一个多月后,我决定辞职返乡创业。

  十万元钱打了水漂

  尽管回到了家乡,但心中的电商梦依旧没有熄灭,我与一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城区租了一间15平方米的房子,一人一台电脑,做起了服装电商。由于缺乏经验,我们的销售额并不乐观,为了节省开支,吃饭都不舍得挑贵的菜。

  第一次创业,在挣扎了两个多月后,以失败告终。当时,我觉得自己很落魄,但路是自己选择的,一定要咬牙坚持下去。

  坚持,终于迎来转机。

  偶然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到外省一名青年靠养小龙虾年入百万的故事,很是心动,自己也想试试。在父亲的帮助下,我回到农村承包了15亩土地,成立沐阳农场。虽然从小就对田地有特别的亲切感,但真要把农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心里是没底的,而且这一次,我要做现代农民,与祖辈不同。

  一切从零开始。2016年夏天,我跑到江苏盱眙,找了一家颇具规模的公司,交了一万多元学费准备学习小龙虾养殖技术,谁知他们就甩给我一堆理论材料,唯一的“福利”就是能提供优质虾苗。

  作为龙虾养殖的门外汉,我单纯地以为只要把这些虾苗买回家养大就能赚钱。于是,在找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借了16万元后,我引进了8000斤龙虾苗,准备大干一场。

  但事情远没想象中那么简单。我不知道原来小龙虾是如此娇贵,水质、饲料、管理方式等都会影响产量,就这样,那一年我损失惨重,小龙虾存活率只有30%。但我不甘心,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为什么不行?

  失败激发了我的斗志。2017年初,我又多次驱车前往江苏、湖北等地,与当地农户同吃同住,学习他们的养殖模式。回来后,我扩大了70亩地,调整养殖方式,再次尝试。4月份,小龙虾即将成熟上市,看着自家塘里的水面上“挤”满了龙虾,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要发大财了。

  但内行的人都明白,这其实是一个危险信号。果然,不出一周,小龙虾全部消失了。后来我才明白,是自己急功心切,投放密度过大导致虾塘底部缺氧,小龙虾才“被迫”浮上水面,一下雨就外溢出来了。

  一夜之间,10万元打了水漂。第二次失败让我彻底慌了,但我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年轻人不能轻言放弃。

  用最“笨”的方法推销

  2018年,我改良了小龙虾品种,决定试试“稻虾种养”模式,小龙虾既可松土,其排泄物又能当肥料,使稻米实现无公害种植,平均亩产能达近1000斤,比普通稻田高出200斤左右;而稻田里生长的小龙虾不仅干净,口感也更为饱满。

  冲破黑暗,终于等来黎明。去年小龙虾上市旺季,我最多一个月收入20万元,之前经历的种种困难,瞬间都深感值得。

  小龙虾养好了,市场怎么打开?别人凭什么要买我的虾?我决定用最“笨”的方法,带着小龙虾一家店一家店跑,用产品和养殖理念换得老板的信任。现在,我已和周边30多家商家谈成合作,市场就这样慢慢打开了。这些日子,龙虾的日订单量就达到了1500斤。

  如今,我的农场占地100余亩,还直接带动周边20多户村民养殖小龙虾,新增1600亩养殖田。为了让农户更快、更好复制该模式,我在家开起了“茶话会”,每晚吃过饭,他们会不约而同前来交流,分享经验。

  对于零基础的创业者,我更是上心,常常跑去实地进行指导。印象很深刻的是80后小伙宋丹飞,为了圆心中的“农创梦”,他辞去做了七八年的稳定工作,在村里流转40亩土地尝试“稻虾种养”模式。

  这样的故事,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因此宋丹飞创业初期,我平均每周要去他那三四趟,确保“零失败”。

  作为一名现代农民,我还经常推出“新花样”:开展钓龙虾活动,高峰期每天吸引近百名都市游客;盯住观光农业市场,新增果树种植,开启自驾采摘游……

  尽管创业之路起起伏伏,收获却不少。曾经不被看好的事业如今正渐渐变大变强,这是最令我自豪的。

  (本报记者 王雨红

  县委报道组 范冰洁

  通讯员 沈飞 整理)


浙江日报 人物 00008 沈碧波:小小龙虾,“闯”出红火市场 2019-07-12 浙江日报2019-07-1200006;9737724 2 2019年07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