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50周年纪念日,衢州80岁党员捐献40万元设立基金——
贵海良:一颗初心一生践行
本报记者 翁浩浩 于山 通讯员 陈蓉蓉
40万元,并非天文数字,却是一位80岁老人的毕生积蓄,足以标注一位老党员的人生厚度。
贵海良,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新山村村民。今年7月1日,在他的倡议下,柯城区“领头雁教育基金”正式成立。其中,他一人就捐出40万元钱——这是他35年的积蓄。
“这个老人图什么?”面对外人的疑问,贵海良说:“我只想报答党的恩情!”
话语朴实,字字千钧。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办厂带动村民致富,到退休后心心念念乡村振兴,在贵海良身上,你找不到惊天动地的事迹,却能强烈感受到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本色。
感恩,满怀一腔情
7月9日,贵海良引发的感动还在持续。即便是梅雨时节,慕名而来者不少,只为见见“传说”中的他。
一下子成为“名人”,贵海良不太习惯,他摆摆手说:“这点小钱真没啥!”
事实上,到过他家的人都会明白这笔钱意味着什么。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老人的节俭:一副眼镜戴了20年,衣服、裤子、鞋子都是儿子和外甥的“淘汰货”,腰间的皮带还是前些天市委主要领导上门看望他时临时送的——原先的皮带断了,他拿电线绑接好继续用;油漆剥落的木板床、开合“嘎吱”作响的橱柜、布满破洞的老式椅……房间里清一色旧家具,伙食也很简单,白饭加青菜、一碗素面就是一顿饭,十天半个月才吃一次肉。
不夸张地说,40万元钱,是他10元、20元攒起来的。
1970年,他担任塘下村(现新山村塘下自然村)党支部书记。1984年,他创办小型印刷厂,每次把印好的便签纸叠放在自行车后座架上,利用工作之余送到七八公里外的乡镇,有时一天跑五六趟。1985年起,他领到了每月12元的村支书补贴。
(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
“生活越来越好,我想要攒笔钱,希望有一天能交给组织。”这个想法就像一粒金灿灿的种子,深深埋进了贵海良的心坎。
这些年,补贴、印刷厂收入、养老保险等,每一笔收入,他都小心翼翼地存入账户。
一边努力存,一边“咬牙”省。1995年,贵海良遇车祸腿骨断裂,肇事者付不起全额医药费,他没追究。在市区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后,他没和家人商量就悄悄转院到一家偏远的乡镇卫生院。“在卫生院治疗,能省下好几千元。”他说。
今年6月26日,是他第50个政治生日。当年在党旗下宣誓的热血青年,如今已是白发苍苍。一个强烈的愿望在贵海良心头升腾:要把钱捐出去!
此前,贵海良找到了现任新山村党支部书记的小儿子贵建国,透露过这个想法。
40万元?贵建国第一反应是自己听错了。此前,贵建国和其他家人都不知道有这样一笔钱,只知道老人对自己和家人都非常“抠门”。
为人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子女?只是贵海良希望,子女能自力更生;而他也打定主意:心愿必须早日完成!
惊讶过后,家人也读懂了他。“他就是这样一个人,认准的事一定要做、而且要做好。”妻子叶东英说。
“我感觉心头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非常高兴、非常自豪!”回忆把钱捐出的那一刻,贵海良笑得像个孩子,两眼闪耀着光芒。
信仰,坚守一辈子
“没有党就没有我,做人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贵海良说,这是他经历大半辈子人生后收获的真切感悟。
1940年10月,贵海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家,在战乱的日子里常常用野菜充饥,又得了严重哮喘,度日如年。
新中国成立后,他获得了新生:12岁时在政府的资助下上了学,15岁时加入共青团,从小学到高中一路成绩优秀。他暗暗下决心,将来要报考医学专业,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1962年,就在参加高考的前一年,他的人生轨迹突然改变。得知中央号召支援农业第一线时,他毅然回乡务农。
由于劳动表现出色,1970年6月,贵海良成为塘下村第一名共产党员,随后又担任村支书。担任村支书的21年里,他不折不扣完成好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一心只想为村民办实事、为社会做好事。
2005年,我省上下正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塘下村也不例外。村庄要发展,道路得拓宽,但缺钱缺人愁坏了村干部。
党员先带头!退休在家的贵海良捐款1万元,还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做义务工。一看老书记出面,全村绝大多数的农户立刻行动起来。见乡亲们风吹日晒修路忙,贵海良过意不去,于是每天下午从隔壁村买来包子慰劳大家,先后总共买了近1万个包子。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修路要挖到3户村民的墙体,贵海良主动和村干部一起上门沟通。起初3家人都同意,可第二天反悔了。他请来3户人家的子女深入交谈:“这样吧,我写个承诺,动工后如果3年内墙体有裂缝,我给你们重建。”对方没同意。他又说:“10年内如果你们的房子漏了,我给你们重新翻修!”望着贵海良认真的表情,对方被打动了:“老贵书记,我们愿意配合,以后即使有问题,我们自己解决!”
半年后,村里终于修出一条宽6米的村道。就在村民满心欢喜时,贵海良却由于胃病发作再次住进了医院。
变压器增容捐1000元、建学校捐2000元……对党的感恩之情,让贵海良心里总装着集体和他人。这位对自己和家人都“抠门”的老人,此前各种捐款的总数达3万余元。
传承,激活一池水
农房整治、环境提升、垃圾分类……如今的新山村,各项事业发展得热火朝天。作为带头人,贵建国日晒雨淋连轴转。
他本可以过上更舒适的生活——从事电力工程老本行。“是父亲影响了我。”贵建国说。
在贵建国的印象中,父亲是个工作很拼的人,少有时间陪伴家人。2013年,塘下村和陈村坞村、外前坞村合并为新山村,贵建国当选为村支书。当天夜里,贵海良主动找贵建国促膝长谈。贵建国偷偷打量父亲,他的头发白了、背弯了,可语气还是坚定有力。
“父亲告诫我,当村干部,一是手不能伸进村集体,二是手不能伸进百姓口袋,三是多为村里办实事。”谆谆教诲中,贵建国感受到了父爱,更燃起了干事创业的激情。近年来,他在村里建起了老年人食堂,去年又个人出资5万元建立村级基金,专门资助村里困难老人,还发动全村村民志愿服务留守老人。
党员陈根土家在村口有块空地,原本打算建新房。贵海良三番五次上门“游说”:“村里要发展经济,村口是门面,你是老党员,让点出来造个小广场。”见老贵这样锲而不舍,陈根土最终让出了约120平方米的空地。“党员要带头讲奉献,老贵书记就是我的榜样。”陈根土说。
“当贵海良拿出包裹着的5万元现金和一张35万元存折交给组织时,在场所有人都被感动了。贵海良对党的情感是纯粹的、发自内心的。”柯城区委书记徐利水说。
面对荣誉和赞许,贵海良仍然保持平常心。他说:“我的一大心愿已经完成,希望通过我们每一位党员的努力,把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红色基因传承好、发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