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观点

破解高空载率
须双管齐下

  本报昨日推出的独家微调查显示,杭城街头私家车载人率不到3成,有的路段空载率达到9成以上。虽然想想也觉得不意外,但是数据摆在那里,多少还是让人吃惊:这么多私家车空载上路,这是多大的资源浪费啊!

  有人觉得,私家车空载有什么不对吗?从个体看,完全是个人的权利。但从社会整体来看,却是巨大的浪费。每辆车都空载上路,加大了道路承载量,加剧了道路拥堵,车主自己未必能享受到汽车的快捷,开车上班、办事花的时间甚至可能比骑车、坐公交车等其他方式更多。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看似每个人都在正常行使权利,但社会资源却在受损,包括车主自己。

  问题如何破解?恐怕大多数人的脑海里都会蹦出两个词:公交、拼载。然而空谈无益,笔者想重点谈两个方面:利益机制和责任主体。

  首先,要搭建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引导机制。公共交通必须足够发达,让人感到便捷。按照国际通例,人口1000万以上的大都市的交通,除了公交车不能过于拥挤、频次不能太低以外,地铁必须要担起“重担”。像伦敦、纽约、东京等城市地铁运营里程都在300公里到500公里左右,而北京和上海更是达到600公里到700公里。这些城市的公共交通承担率一般都在60%以上。而杭州的公共交通分担率只在30%左右,这中间的巨大差距,主要原因就在地铁,杭州目前地铁运营里程只有100多公里。

  须在道路资源使用上给予私家车主“甜头”,如规定载人达到一定数量的私家车,可以使用公交车道。再比如,积极发展共享经济。其实,网约车、共享汽车原本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很好方式,但是由于某些商业平台的逐利性带来安全隐忧,以及城市管理者大幅提升行业准入门槛,现在的出租车、网约车打车难现象已经有所回潮。鉴于此,政府不妨尝试发动公益组织或者社区的力量,搭建公益性共享汽车平台,实施人员车辆信息备案,同时从法律上杜绝运营风险,从而提升同一区域私家车出行的承载率。

  其次,则是激发或倒逼责任主体的积极性。在引导公民绿色出行上,政府须切实履行制定和完善制度的主体责任。治堵是一项真正需要“绣花功夫”的活,而且需要创新思维。目前,杭州市民出行的公交转乘系统特别是“停车+公交”体系,仍然存在不便之处。政府只有在诸如此类的事情上下一番苦功夫,才能真正使市民感受到绿色出行的便利。而像城市远郊停车和公交对接系统等的设计和推广,更是需要切实把功夫做到“最后100米”。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8 破解高空载率
须双管齐下
2019-07-09 10547488 2 2019年07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