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运用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
科技创新,让浙江大地更平安
在互联网发展浪潮澎湃,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风起云涌的今天,运用最新科技成果保障群众安全,已成为浙江平安建设的创新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不断提高平安建设现代化水平。近年来,浙江不断拥抱最新科技成果,用创新思维、创新办法破解各种障碍束缚,不断推动平安建设上层次上水平,成为全国最安全、社会公平指数最高的省份之一。
伴随着万物互联互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应用,群众办事更便捷,浙江大地更平安。
天涯比邻
一网跨越远与近
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平安浙江焕发出新活力。
在温州,解决矛盾、处理案件过程中常面临当事人身处海外的难题。2018年5月,温州市瓯海区创新应用“互联网+远程公证+远程调解”,率全国之先建成海外视频调解室,直接通过海外视频连线开展调解工作。
“原来我们遇到财产公证问题,必须坐飞机赶回国内。一来一回至少需要10多天,光机票就要一万多元。”6月13日,身处意大利罗马的华侨朱胜花通过远程视频连线温州市华东公证处,办理相关业务。她说,自从有了远程视频公证,办理公证全程只需花费300元,时间至多个把小时。
通过人脸识别、人证比对、电子签名、无纸传输、信息加密等技术,目前温州海外视频调解系统可直接开展跨国远程视频公证和远程视频调解。温州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处长黄忠义介绍:“得益于互联网,现在全世界华侨都可以在国外联络点办理相关公证和调解业务。”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随着平安浙江建设的推进,“网”已经从单一的“网格”升级为“网格+网络”。
2017年,借助“互联网+”,浙江在全省范围内推进“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网上和网下联接,部门与部门联动,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进一步打通。
拿出手机,熟练地拍照点击……如今,绍兴市越城区东浦街道网格员陈国伟通过智能手机,把在基层走访发现的每一个问题及时上报,处置流程都能用手机记录、管理。
陈国伟告诉记者,他平均每月上报30余条信息,其中绝大部分都能第一时间就近在村、社区解决。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目标。
如今,一张密布全省的服务“大网”已经结成。据统计,全省目前共划分6.9万个网格,配备30余万名网格员,随时把问题解决在身边。随着智慧网络不断扩张,空间距离已不再是问题。新技术正为浙江人民加上一道道“安心锁”。
只争朝夕
数据助推高效率
在衢州市大联动中心的蓝色曲面巨屏上“城市数据大脑”正实时更新数据信息,经过人工智能分析,这些数据将焕发出神奇的力量。
2018年7月,借助城市大脑的“天鹰”系统,衢州市破获了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这是浙江警方借助人工智能破获的首起案件。
办案人员介绍,“天鹰”最初的线索,只有3张模糊不清的人脸照片,可它仅用20分钟就锁定了嫌疑人。按照传统方式,民警想要锁定嫌疑人,需要调取观看时长总量巨大的视频。而“天鹰”可以从海量素材中迅速提取属性特征,协助警方迅速侦破案件。
衢州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得益于之前‘雪亮工程’的建设成果,‘天鹰’可以调用全市监控的画面信息,为民警办案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
近年来,浙江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时刻盯防、守护百姓平安。
“警察,不许动!”今年3月19日,陈某在杭州九堡附近正盗窃一辆电动车,民警直接出现,将他擒拿在地。陈某被抓不是偶然,早在作案前,他就被人工智能系统突出标记,进入了警方视线。
这背后,是江干公安“在线警务”系统在发挥作用。在物联多维感知、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撑下,“在线警务”能自动形成预警信息指令,极大提升工作效率。目前,江干公安5分钟处警率已达94%。
近年来,在数据不断共享的基础上,浙江正深化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的全面改革。
据统计,仅在省级公安信息资源服务平台上,就有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500多亿条数据在实时流转。在此基础上,公安系统创造性实现了一次办、一网办、一证办,出入境、车辆管理、户籍制度三类民生事项“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96.4%、满意率达97.5%;法院系统推出了ODR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移动微法院等便民新产品;司法行政系统牵头无证明城市创建,推进公证等法律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
迎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一场迈向未来的巨大变革正在发生,也为平安浙江建设带来了无限空间和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