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逐梦长三角 奋斗新征程

争当全面融入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急先锋

  嘉

  兴

  争当全面融入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急先锋

  沈烨婷 王琳莉

  处江河湖海交会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

  翻看长三角的区域地图,嘉兴,就是浙江、江苏、上海两省一市交会的黄金腹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通,嘉兴一直都有浓厚的长三角情结。

  2004年,省委领导指出“嘉兴在全方位接轨上海过程中,其优势和作用无可替代。嘉兴要作为浙江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承接上海辐射的‘门户’”。

  2017年,浙江省政府同意嘉兴市设立“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嘉兴吹响了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接轨上海的号角。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18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紧接着,嘉兴提出要把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嘉兴高质量发展的首位战略。

  如今,在新一轮发展“大考”中,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的嘉兴,正以“失去一个机遇可能就会错失一个时代”的紧迫感,抢抓机遇,争先创优,追梦奔跑,奋力争当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急先锋。

  一条路

距离,越来越缩短

  5月31日上午,嘉善县姚庄镇丁枫公路上机器轰鸣,路面的3个限宽墩正在移除。无独有偶,当天嘉善境内共有6条省际“瓶颈路”拆除了“拦路虎”。

  一条通途连两地。今年3月,随着苏沪浙2条跨省公交的正式开通,三地百姓通行实现零换乘,这也标志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省际互联互通迈入新阶段。

  打通省际“断头路”迫在眉睫。去年,长三角三省一市交通部门签订打通省际“断头路”合作协议。如今,嘉善姚杨公路、平湖兴豪公路等省际“断头路”建设正快马加鞭,今年还计划建成平湖乍浦至上海兴塔公路、油车港至江苏黎里公路、余北至池雷项目,新开工善新公路,谋划320国道浙沪省界至七星段等9个重点储备项目。

  不止公路,嘉兴正在编织一张“海陆空”全面发展的交通枢纽网。北上,通苏嘉甬铁路基本线型已确定,海上勘察工作正式启动;东进,沪嘉城际轨道项目已列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沪嘉城际轨道(浙江段)项目确定为嘉兴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号工程”;西拓,杭海城际铁路轨道工程正式开铺,朝着2021年6月底通车试运营的目标努力奋进;南下,嘉兴海河联运的“堵点”已被打通,嘉兴港乍浦闸桥改造工程建设项目正式完工,正在加快打造浙北高等级集装箱运输通道。

  再从高空俯瞰,嘉兴军民合用机场改扩建工程在浙沪两地共同支持推动下,项目可研报批进入审批阶段,机场工程奠基,配套工程开工,预计2021年建成启用,圆通速递全球枢纽项目加快推进。

  一张卡

生活,越来越贴近

  “滴……”的一声,一张扣款凭证就从自助机上打印出来。近日,在嘉兴市中医院,66岁的上海阿姨陈月华正在用自助机结算费用。

  一张卡片轻松结算的背后,是嘉兴跨省异地就医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往,上海参保人员在嘉兴门诊看病必须先自己垫付费用,再将相关材料送到上海医保经办部门或南湖区上海人医保代办窗口,审批、报销等流程大概需要一个月。

  从5月30日起,嘉兴实现长三角跨省异地就医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参保地全覆盖,参保人员可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217家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医保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同样的,上海参保人员来嘉兴20家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看病,经转院备案,也能享受便捷的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服务。

  借这股东风,上海优质的医疗资源也越来越多地落户嘉兴。近年来,嘉兴与海军军医大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等40家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上海优质公共服务。

  看病只需一张卡,出行也只需一张卡。目前,嘉兴市民去上海坐地铁、公交、轮渡,都可以用嘉兴市民卡(公交卡)直接刷卡。据统计,2018年,嘉兴人持市民卡和公交卡在上海乘坐地铁、公交累计137.5万人次、日均量4116人次。

  融入长三角,落脚点始终在民生,嘉兴正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与同济大学等合作办学,并引进惠灵顿公学等多所国际化学校,今年挂牌成立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平湖经开实验中学等学校。

  一张券

动能,越来越强劲

  对嘉兴市有创新需求的各类企业来说,有一张券非常受欢迎,那就是“科技创新券”。2017年7月,浙江省科技厅、上海市科委、嘉兴市政府三方在嘉兴签订了浙沪科技创新券跨区域使用嘉兴试点合作协议。

  凭借这张“科技创新券”,嘉兴企业可以到上海的科研机构购买检测服务,并享受到30%的补贴。截至目前,上海已有680家机构可为嘉兴企业提供1.3万项技术创新服务。去年,嘉兴科技创新券确认使用额达到4491万元。

  流动的不止一张券,还有一大批的高精尖人才。近年来,嘉兴深入推进人才接轨上海“十个一批”行动,去年共引进上海高层次人才350名,创新设立全省首个“城市人才日”,启用全省领先的人才创业创新综合体“智立方”,首次引进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巴里教授、图灵奖得主迪菲教授团队,新引进一流人才42人,列全省第三。

  带动的,还有科技创新的合作。去年,嘉兴引进科技合作项目125项,合同金额约45亿元,引进上海创新载体25家。围绕打造全域科技企业孵化之城,嘉兴正加快建设嘉兴科技城、秀洲国家高新区等,与同济大学等开展战略合作。

  引进来也要走出去。嘉兴在上海虹桥商务区建设长三角区域城市展示中心,嘉善国际创新中心(上海)等县(市、区)域外孵化器也在加快推进,8大“海纳孵化器”去年新增在孵项目163项。

  科技创新更要强强联合。目前,嘉兴已与省科技厅、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签约合力做大做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总部;与中国电科签署框架协议,推动中国电科47个研究所分别到嘉兴设立研究中心,打造中国电科长三角创新中心,共建“数字中国城市实验室”、电科乌镇孵化基地和秀洲数字产业经济集聚区,目前首批38个项目已正式签约。嘉兴正在书写G60科创走廊精彩段落,打造名副其实的浙江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

  科创成为嘉兴的又一张“金名片”。今年4月,首届长三角全球科创项目集中路演暨“2019中国·嘉兴航空航天百人会”活动在嘉兴举行,从全球范围内征集了1175个优质科创项目进行路演,最终落地签约项目385个,意向签约项目436个,签约总金额近336亿元人民币。

  一个平台

产业,越来越有活力

  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项目正式落地、嘉兴经开区与苏州工业园区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跨省产业合作方面,嘉兴频频传来好消息。

  产业合作是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最强动力。嘉兴20个省级以上园区开发区与上海各类开放创新平台新签订了高质量的合作协议。嘉兴全力推进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建设,自去年以来,引进了荷兰锂电池、中晶大硅片、中意直升机等超百亿产业项目13个。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产业兴旺的沃土,打破体制障碍首当其冲。去年6月,嘉兴与松江、杭州等8城市签订共建共享G60科创走廊战略合作协议,并联合发布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协同扩大开放、促进开放型经济一体化发展“30条措施”,通过实施外商投资企业市场准入九城市“一网通办”,全面推行外资企业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

  今年,嘉兴又积极打造“两个无差别”软环境,梳理出涉及市场准入、人才环境等方面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政策制度障碍问题清单,共涉及13个方面、30个问题。接下来,通过自身创新突破一批、省里支持解决一批、协调上海突破一批,推动实现市场规则、政府办事规则与上海无差别。其中,涉及人才、政务服务、交通等9个事项,均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服务环境也是重要指标。今年3月,在嘉善、青浦两地市场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用了不到两个半小时,首张长三角一体化跨区域通办营业执照电子版正式核发。紧接着,嘉兴市南湖区和苏州市吴江区联合公布了首批政务事项异地审批标准,成为全国首个跨省行政审批联办标准。目前,嘉兴正从三个“硬环境”、四个“软环境”入手,着力构建营商环境的“北斗七星”格局,全力打造对标国际、全国一流、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最优城市。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在今年2月发布的长三角26个城市营商环境评估报告中,嘉兴营商环境位列第4。

  引来金凤凰,还要先栽下梧桐树。在嘉兴高铁南站周边50平方公里区域内,围绕打造对标国际、对接上海、对话虹桥的高铁新城,正在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将高标准完成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和城市设计。

  创业创新也离不开一片生态乐土。嘉兴充分发挥300万亩良田、120万亩湿地、50万亩水面、水网纵横等资源禀赋优势,倾力打造长三角生态“绿心”。同时,加强与上海、杭州等地联合开展交界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共担一份责,共守“环保一根线”。如今,平湖与金山建立了跨界环境污染纠纷处置和应急联动机制,秀洲与吴江治水正式启动涉及边界上下游约11公里的联合清淤工程。

  风从海上来,嘉兴得其先。

  “前期,我们主动对接国家层面一体化规划纲要编制,目前正全力对接相关专项规划和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的编制,并启动了国土空间规划和嘉兴市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编制,建立了‘1135’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工作推进体系,形成了全市‘一盘棋’的发展态势。”嘉兴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浙江日报 逐梦长三角 奋斗新征程 00016 争当全面融入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急先锋
2019-06-21 浙江日报2019-06-2100005;浙江日报2019-06-2100008;浙江日报2019-06-2100004;浙江日报2019-06-2100010;浙江日报2019-06-2100012 2 2019年06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