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深读

乡村治理
诚信助力

  常山在乡村基层治理中的新探索,按照“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基本思路,以诚信体系建设为抓手,形成了一个有效化解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机制。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导向和约束,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可感悟的社会治理举措,可以切实增强社会治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实践中,浙江常山乡村治理进行了有益探索。

  常山在发挥诚信、守法等这些社会资本的聚集效应上下功夫,建立诚信积分,通过诚信体系考评,定期公布诚信榜,让守信者上红榜、失信和不守信者上黄榜,使守信者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并给予适当的利益回报,让失信者付出代价,失去可能获得的利益。突破了“法律够不着,道德管不住”的村中烦难小事无法排解的困局,将以往能说到,但管不了的人和事,以一定的地方政策举措加以规约,积极探索乡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诚信指标动态调整和诚信信誉修复等机制。坚持一把尺子的标准,将公平公正作为诚信体系建设的首要原则,端正了党风、政风,弘扬了社会正气。开展公益活动,促进乡村群众公共意识的树立,实现村民自治和乡村治理融合,有力地淳化了社会风气,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治理效果。

  可以说,常山基层社会治理将“法治、德治和自治”三治有效融合,探索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新路子。同时,也应当充分认识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常山对辖区20多个村庄7万多村民每月打诚信分,这一实践探索是一个不断试错、改进调适的科学评价过程。在逐步完善乡村诚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针对全县180多个行政村,30多万乡镇人口,如何达到社会治理全覆盖、针对性更强、实效性更高,需要更为积极的实践和创新。“常山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常山社会治理总体水平,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者为浙江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7 乡村治理
诚信助力
2019-06-19 10232464 2 2019年06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