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成为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排头兵
开启二次创业
重构萧山印象
吕耀明 蔡卡特 张留
努力成为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排头兵
开启二次创业
重构萧山印象
◎吕耀明 蔡卡特 张留
6月,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杭州正式启动。杭州成为继北京、深圳、上海、成都之后,全国第五个成为全国“双创周”主会场的城市。
身在主场,作为浙江“湾区经济”、杭州“拥江发展”的主战场之一,萧山早有准备。
去年11月,萧山发起一场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掀起“二次创业”,再造赶超发展跨越发展的“萧山现象”。
时至今日,萧山1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力新兴产业、优化传统产业、提升城市能级、整治生态环境、全力筹备亚运……这里高举创新大旗、释放创新动能、打造创新高地,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城市数字化的全新道路上,朝着成为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排头兵的目标奔跑。
赶超发展
开启二次创业
无论是大众创业,还是万众创新,都少不了一个“众”字。
过去数十年,凭借“敢为人先”的拼劲闯劲,一代又一代萧山人,创造了广受称赞的“萧山现象”。贯穿其中、一脉相承的,是对未来的坚定自信,是对机遇的敏感把握,也是对创新的不懈追求:
——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农村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上解放出来,萧山的乡镇企业开始异军突起,萧山开启了从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县的转变;
——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乡镇企业经历转制改革并开始走出国门进军国际市场,萧山经济发展开始在浙江独领风骚;
——进入21世纪,萧山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轮”驱动,撤市设区让萧山加快融入杭州,G20杭州峰会和2022年亚运会为杭州、为萧山赢得了全世界的瞩目。“天下从此重杭州、杭州发展看萧山”,萧山成为杭州城市未来新中心已渐行渐近。
回望来时路,从农业大县到经济强区,再到众多重量级的“国家级金名片”荣耀加身,萧山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蝶变”。
进入新时期,得益于数十年的一路领先,萧山区经济总量、发展规模依旧庞大。但不可否认,总量只是表象,从构成总量的细节里,更能看清一个地区的发展态势,萧山确实遭遇了“成长的烦恼”。
目前,相比于其他城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信息经济增加值等方面,萧山并不占优,如果墨守陈规,结果就是差距越来越大。
怎么办?一字记之:变。
“三化融合”
萧山蓄势待飞
时间走到“后峰会、前亚运”“大湾区建设”“拥江发展”的关口,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发生历史性交汇,萧山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开启“三化融合”新征程。
——聚焦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萧山打造产业数字化标杆区。
在萧山,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快速与万向、传化、恒逸、兆丰机电等实体企业全面融合。萧山正全力打造一批智能制造龙头示范企业,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解决一批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推广一批驱动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通用数字技术应用,建设3个省级以上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到2022年,萧山“两化融合”指数达到100以上,成为全省产业数字化第一区、标杆区。
——聚焦新兴企业引进培育,萧山打造数字产业化集聚区。
被誉为“全球50大最聪明企业”之一的科大讯飞,已经在萧山组建浙江总部。像科大讯飞一样的数字经济行业龙头企业,在萧山越来越多。萧山计划着力在智能汽车、机器人、增材制造、量子通信、工业大数据、视觉识别、数字影音、集成电路设计等数字经济产业细分领域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到2022年,将培育2~3个百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新增年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数字经济企业30家,数字经济产业规模、核心产业增加值实现翻番,数字经济综合实力进入杭州市第一方阵。
——聚焦数字赋能城市发展,萧山打造城市数字化示范区。
杭州城市大脑从萧山一条路、杭州一座城的实验,变成了跨行业、跨省份甚至跨国界的创新实践。以推进城市大脑“交通小脑”为抓手,萧山加速构建数字城市和数字社会体系,以此引领城市公共管理全面数字化转型,实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的有机融合,提升群众获得感。
打造数字经济新名片,萧山已经划出一条漂亮的“上行线”,一条数字+实体的融合之路日益清晰:把最优区块留给平台,把更多空间留给数字经济。萧山拓展“1+4+X”产业发展空间,放大产业平台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吸引全球创业创新者来萧山探索、落户,让更多创新创业的种子,在萧山这片肥沃土壤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