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智能+
抓好存量提升
兰建平
工业化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据相关研究,我省已在“十三五”期间开始进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特征表现为高技术含量、高加工度、高附加值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标志。
正所谓没有被淘汰的产业,只有出局的公司,作为传统产业生产制造的大省,我省拥有全部38个工业大类中90%以上的工业门类,以块状经济、产业集群为主要特点的产业发展方式路径清晰。按照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要求,顺应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推进“大数据+”“互联网+”“标准化+”“机器人+”,并努力走进“智能+”时代,已成为我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传统发展路径前,我省是资源小省,但在数字经济时代,资源被重新定义。充分发挥我省传统特色块状经济优势,构建大数据支撑平台,如小商品大数据、五金大数据,电器大数据、纺织大数据、皮革大数据等,已成为传统产业改造发展的重要环节。充分利用我省块状经济、产业集群优势,嫁接大数据技术,是贯彻省委、省政府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一篇大文章,要精心谋划,聚焦目标,全力谱写,写出精彩。
我省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提在哪里、升在何处?我认为,要在标准化提升上,下大力气、花大功夫。据不完全统计,我省有220多种产品市场占有率处于行业前三名,如何把这些产业的标准,从企标到行标,再到国标上加以提升,会有力推动我省传统制造业从“大”向“强”跨越。盯住标准,咬定青山不放松,让更多传统产业市场“前三名”不仅赢在市场上,更赢在标准上,这是实现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基础性工程。
如果说以前考虑机器人替代,更多是为了解决“人所不及、人所不愿”等问题,那么今后制造业一定是人与机器和谐共事的画卷。这种场景不是未来,而是已经成为当下。无论是离散型还是流程型制造,均适合用工业互联网“数据+模型=服务”的发展路径。传统制造业企业如何寻求训练有素,且永远都“不会发脾气”的“产业工人”,是所有传统制造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阳光大道。
以数字产业化为支撑,以产业数字化为根本,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继续大力推进我省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更加善于做好存量改造和提升这篇文章,是迈向高质量发展路上,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必须认真把握的基本逻辑。
(作者为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