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理念:“把人才搞得多多的,使她持续成为‘人才离成功最近的地方,成就梦想的地方’。”
滨江集聚“最强大脑”,为梦想培土
◎王逸群 宋桔丽 周颖菲
双创理念:“把人才搞得多多的,使她持续成为‘人才离成功最近的地方,成就梦想的地方’。”
集聚“最强大脑”,为梦想培土
◎王逸群 宋桔丽 周颖菲
这是一场属于人才的狂欢盛宴。
5月5日,高新区(滨江),来自各个领域的创业者济济一堂,在第二届滨江人才节上探讨创业,交流生活。
从2018年开始,滨江连续举办了两届人才节。节日的背后,是滨江多年来的求贤若渴——“善待人才,就是善待滨江的明天。”
近年来,滨江城区常住人口从2002年11.7万人快速增长到39万人,其中海外高层次人才7600人,国际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累计26个。
对人才与创新的重视,让该区“厚积薄发”——2018年实现GDP1350亿元,人均超过5万美元,这其中高新产业占比超过90%,在全国157个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第三。
不断扩张的人才“金字塔”,让这里成为最具活力的国家高新区之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滨江更是定下了目标:要持续成为“人才离成功最近的地方,成就梦想的地方”。到2022年,新引进人才10万人,新增硕博士生数量超2万人。
不拘一格降人才
各项政策导向打造最优“人才生态圈”
9年前的5月5日,滨江在浙江省内率先推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5050计划”。从此,5月5日,便和高新区(滨江)结下不解之缘。
2015年5月5日,该区启动了“5050”创新创业大赛;2018年5月5日,举办“滨朋远至 江成大业”首届人才节,以人才之名,设定一个节日,高新区(滨江)在全省开了先河。
“现在很多人都在说,如果把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比喻成一支正在被射出去的箭的话,那么杭州就是这支箭的箭头,滨江就是箭头上的箭尖。”第一届人才节上,康奋威科技董事长任天挺这样说。
滨江专门为人才举办的人才节,是高新区(滨江)打造“双创”高地的催化剂,为技术对接资本和市场搭建了一个平台,加速产品落地。
“滨江的创新创业氛围让我振奋。”本届人才节上,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技术转移部主任Koerber博士带来了自己的技术研究成果,希望能够在这片集聚智慧的土地上找到落地转化的“机遇”。
一个节日的背后,反映的是高新区(滨江)对人才的重视。其实,从2002年高新区和滨江区两区管理体制合二为一时,钱塘江南岸这片73平方公里的创业热土,就不断释放一个信号:不拘一格降人才。
对人才的渴求,倒逼高新区(滨江)的政策不断加码升级:
——2010年,“5050计划”重磅落地,招引海外人才来滨江;
——2016年,“5050计划”扩大范围,张开双臂拥抱国内外“高精尖”人才;
——2017年12月出台人才新政30条,由高新区(滨江)每年安排财政预算不少于5亿元,用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让人才在滨江“快乐创业、幸福生活”。
开放包容的胸怀,正在为滨江招揽更多“最强大脑”。滨江让人才用脚投票:2018年,该区新引进各类人才3万人,其中,硕士博士7948人,人才引进总量占全市1/3,居杭州市首位。值得一提的是,引进的人才总量中,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占比达75.32%。
发挥市场主体活力
企业引才育才打造“最强原动力”
“一个人才是一棵树,一批人才就是一片森林,就是一个自带调节、合成、优化、升级功能的生态系统。”高新区(滨江)主要负责人用“树论”,描述滨江的人才生态系统。
走在高新区(滨江),一幢幢科创大楼在钱江南岸拔地而起,网络信息产业行业巨头从这里诞生、成长。20多年来,43家上市公司、105家新三板企业……正用自己强大的魅力为滨江招才引智。
今年以来,滨江连续举办了多场招聘会。其中新春过后的首场招聘会上,吉利、大华、宇视科技、恒生电子、长川科技等55家企业,就拿出了1917个岗位。据统计,来参加招聘的人才有上千人。龙头企业发挥“磁极效应”,是政府“有形之手”外的另一条引才之路。
引才更要育才。在高新区(滨江)新华三集团园区北面的三号楼,一所“新华三大学”坐落其中。企业内部各级员工成为“学生”,杭州各大高校老师也会来这里学习产业前沿资讯。“大学”还常常派出优秀的工程师们到各大高校上课……
“像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在滨江数字经济龙头企业里并不少见。”高新区(滨江)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根据《2018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报告》,滨江区2017年度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总指数居全省第一。“面对快速发展,高新区(滨江)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
对于依靠人才发展的滨江来说,“从学生抓起”是引才的一种形式,助高层次人才再上新台阶,则是留才的一份用心。“龙头企业最了解人才需求结构和技能要求,由他们‘带学生上课’,可以促进产业人才共融生态构成。”高新区(滨江)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一个产业的发展,能够集聚大量人才;而人才的集聚,又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
千里外的北京,公租房的人脸识别系统正式上线运行,部分公租房住户开始“刷脸”进出社区和单元楼门。这是来自滨江的高新企业——宇视科技,以多款安防精工产品部署的人脸识别系统。
7年前,这家名为宇视科技的科创型企业在滨江生根发芽。而今,“小树”已经枝繁叶茂,成为全球领先的智慧物联企业。日前,宇视科技获得了阿里巴巴36亿元的投资,将与阿里云战略合作,共同发展城市大脑。
“合作背后除了企业战略的把控外,还有人才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宇视新闻发言人杨正说,近年来企业相继招引了上百名人才,其中不乏博士,还有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兰卡斯特大学等海外硕士。去年年底,企业还招引荷兰国家应用科学研究院博士陈玉森。“滨江的环境,让人才愿意到这里来,对企业也是一种利好。”
产业与人才,一直以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在第二届杭州滨江国际人才节上,高新区(滨江)主要负责人阐述了一条滨江产业发展路径:“人才带技术,技术变项目,项目融资金,实现产业化”的创新驱动之路。
依靠人才培育和发展土生土长的企业,滨江招引各种类型的科技型企业。人才不断寻找新的机遇,推动着创新创业的车轮滚滚向前。
让人才安心创新创业
打造产城融合环境留心留才
滨江的发展史证明,一座城市未来的潜力,取决于“集聚了多少脑子”。唯有抓住人才,才是抓住产业发展的关键点。
“把人才搞得多多的,把技术搞得棒棒的。”在滨江,这话人们口口相传。如何实现“人才多多”?除了政策和服务支撑,滨江还有“褒扬成功,宽容失败,支持再创业”的创新文化和“此心安处是吾乡”的配套支撑。
10年前,阿里巴巴、UT斯达康等企业先后入驻,带来大量人口,却有着很独特的“职住分离”现象。早年的滨江,缺少贴近生活的配套设施。
“刚入驻高新区(滨江)的时候,我们开了20多辆大巴来接送1000多名员工,因为他们大多工作在滨江,生活在老城区。”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施一明回忆。而现在,公司员工增长至4000多人,接送大巴反而少了许多。“他们已经是工作、生活都在滨江了。”
让人才择一城而居,考验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抢人”的硬件条件,更是一座城市“留人”的环境和能力。去年来,滨江致力于将自己打造为“花城滨江”,春赏樱花,夏品紫薇,秋见红枫。以花为媒,把人与自然更好地结合起来,打造一个让新老滨江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城区。
今年春季,弥漫着樱花香味的“最美跑道”,又霸屏杭州人的朋友圈。从钱江三桥上望去,一片粉红色的花海,引得国内外游客纷纷赶来打卡。不少人才也正因为钱塘江畔17.4公里的“樱花大道”择一城而居。
与“最美跑道”并驾齐驱的,还有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地标。奥体大小“莲花碗”、最美跑道、杭州印、白马湖、动漫博物馆、蜗牛读书馆……这些高颜值地标,描绘出一幅诗意栖居的画卷。它们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文化格局和魅力,也让滨江兼具了创业氛围与人文气息。“花在景中、城在园中。”这座宜居宜业之城,让人才“此心安处是吾乡”。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人才有用武之地、用武之本、用武之乐。今年,滨江准备引进各类人才2.8万人以上,并为创新创业提供广阔平台。正如高新区(滨江)主要负责人所说:“遇见滨江,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