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深读

逆袭之路这样走——

抱团发展,盘活分散资源

  一个资源分布不均、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山区小镇,怎么全面“消薄”?

  两年前,这个任务对刚调来镇里不久的我来说很艰巨——镇上34个行政村中,有23个集体经济薄弱村。除长汀、规溪等少数村靠旅游资源能“摘帽”之外,多数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普遍低于5万元。在山区村,可发展的资源少且分散,产业又无法形成规模,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出现了“空壳村”“老弱村”。

  这种情况下,石塘镇凭什么才能逆袭?以往的“等靠要”已经行不通了,要全面完成“消薄”,必须实现自我“造血”,走出一条新路。

  要“造血”,先要看看我们有什么资源。我跟村干部们花了2个多月对34个村的村级资产、资源进行了全面排摸。经过深入调研,我们集中梳理了石塘的四大优势:有山有水,有乡村旅游资源,瓯江干流贯穿全境,水电资源丰富;石塘被称作“云和东大门”,与莲都、松阳接壤,丽龙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农业特色产业明显,全镇有3万亩茶叶、6万亩油茶、2万亩板栗;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抗战时期周恩来同志曾在小顺村做过演讲,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摸清了家底,路径明朗起来。既然各村单打独斗行不通,我们就来试试能不能抱团发展,把分散的资源盘活起来,有了效益大家一起共享。我们在全镇成立“强村公司”,吸纳34个行政村入股,变资源为资本,通过项目联建等方式整合绿色产业、红色产业等优质资源,助推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双增收。

  2018年5月,云和县石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公司成立了,谁来管?管什么?村里懂运营管理的人不多,为了找到合适的人才,我们公开发了一张“英雄帖”,高薪在社会上聘请职业经理人。

  公开选拔人才到农村工作,这在丽水还是头一回。没想到人气还挺高,远到杭州近到本乡镇,有近20人报名。面试那天,我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石塘镇小顺村党支部书记陈小明。他是土生土长的石塘人,在小顺村担任村干部多年,对镇里情况十分熟悉,年轻时曾开过酒店、办过建筑材料公司,经营管理经验也很丰富。最终,陈小明以面试第一的成绩当选。

  “新官”上任后,陈小明第一把火就“烧”到小顺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培育基地。基地原先由村两委管理运营,一年只有6万多元收入。去年10月基地收归“强村公司”统一管理后,改变了单一的导游讲解模式,针对不同客户群体需求细分市场,创新推出党员教育培训、爱国主义教育等特色主题培训套餐。基地升级至今,仅营业额就超过了84万元,外地旅客多了,一日游变成了三天两夜游,带动了本地农家乐民宿等生意的发展。

  对于位置比较偏、资源相对匮乏的村,我们也想了不少法子。去年,“强村公司”启动9村联建大坑水电站项目,总投资900余万元。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村出部分资金,薄弱村则利用政府给予的扶持资金入股,不够的部分再由公司出面向银行贷款。各村合计占股79%,年净利润按100万元计算,9个行政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平均每年可增加8.8万元。

  为了帮助偏远村的农户销售农产品,我们采取了“强村公司+村级合作社+农户”的联动发展模式,将上门收购的山茶油、雪梨、香菇、木耳,统一包装成我们的品牌“帆影渔歌”,还与湖州吴兴、宁波北仑等地的9家结对企业达成了农产品销售合作。去年9月以来,“帆影渔歌”已实现经营收入150万元,利润30万元,仅每斤山茶油就能为农户增收10元以上。

  “强村公司”带着石塘镇一路逆袭。到2018年年底,我们镇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0万元、经营性收入超5万元的村增加到30个,是上一年度的3倍。目前,我们正在探索物业管理、项目中介等多元化增收模式,目标是3年内全镇所有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这几年,“消薄”对于乡村的改变很大,村集体经济壮大了,老百姓也成了最终受益者。现在来我们村里走走,你会发现年轻面孔越来越多了,山村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8 抱团发展,盘活分散资源 2019-06-10 浙江日报2019-06-1000014;10268273 2 2019年06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