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蓝天保卫战成绩获世界点赞
这片蓝天,你我共守护
如果把你所居之城一年的天空“颜值”拼凑起来,会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城市的“蓝天拼图”,牵动着每个人的心。
“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这是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文口号。时隔17年,中国再度举办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6月5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千余名嘉宾齐聚杭州,共同参与这场全球规模最大的环境盛会。
曾记得,6年前,从岁初到年终,中国多次遭遇大面积重污染天气,华夏大地面临“心肺之患”。一场史无前例、波澜壮阔的蓝天保卫战全面打响。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开展PM2.5治理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
回眸那个金秋,对于党的十八大布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历史意义,浙江的感受格外深切。无论是空气质量提升,还是PM2.5下降幅度,浙江均走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重点区域前列。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蓝天保卫战中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已经成为浙江治气的亮点。
联合国环境署代理执行主任乔伊斯·姆苏亚曾在中国生活,此番来到杭州,她对中国空气质量有了全新的认识:“中国曾经是一个空气污染很严重的国家,但治理空气污染的进展非同凡响!”
非同凡响的进展,依赖铁腕执法。曾经的浙江也是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海滨港口,巨轮黑烟滚滚;“散乱污”企业集聚扎堆,工业废气肆意排放;黄标车随处可见,身边的污染让行人叫苦不迭……每个浙江人心中都“种”下了一个愿望——蓝天白云何时常在?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保卫蓝天,从细微处开始。光是柴油货车治理这一项,“当场拦停”“现场罚款”“开具限期整改通知书”“未改再罚”……这些“强硬”的执法手段,已在浙江多地铺开,仅2018年,浙江淘汰柴油车两万多辆。
“811”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行动从2003年开始相继展开,16年久久为功,改善空气质量的目标始终如一。2018年,一张6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空气质量成绩单,让浙江成为中国地图上一抹亮色。
今年3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在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期间称赞道:中国在应对国内空气污染方面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领导力,在推动自身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同时,也致力于帮助其他国家加大行动力度。“我们在浙江,看到了这样的领导力。”联合国一位官员为浙江治气点赞。
浙江大地正上演一场天翻地覆的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优化升级,从企业、工业园区到临港经济区,昔日空气治理的“重点对象”旧貌换新颜——
2016年春天,伴随一声巨响,杭钢炼铁厂高炉烟囱应声倒下,“黑金刚”完成了向“绿巨人”的蜕变,与此同时,散落在城镇农村的小烟囱也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浙能嘉兴电厂前,一块刻着“中国首台超低排放机组”的石碑宣告着浙江治理工业废气的决心,钢铁、水泥、玻璃等废气大户行业相继完成清洁排放的改造;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高压岸电系统取代了船上柴油发电机,让巨轮黑烟不再。
防患于未然,成为浙江治气工作的常态。体制机制的创新,让浙江赶在污染到来之前做好充分准备——
企业预警,省级联动,省、市、县三级和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建立,让浙江对重污染天气不再后知后觉;全省237个清新空气监测站点捕捉空气中的微妙变化,让“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有据可依;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下,秋冬季大气联合治理持续深化,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浙江省重污染天气为零天次。
“浙江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之大前所未有。”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数据显示,2018年浙江11个设区市PM2.5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2.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平均为85.3%,比上年上升2.6个百分点。提前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目标。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外方首席顾问魏仲加了解了浙江大气污染治理情况后说:“在空气治理方面,浙江不仅是中国的标兵,也是世界的标兵,我们希望浙江的治气经验能够推广普及,帮助到世界上那些深受空气污染困扰的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