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萧山治水升级 赋能环境立区

为全力筹备亚运、推进赶超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萧山治水升级 赋能环境立区

  为全力筹备亚运、推进赶超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张 留 萧报组 赵雅芬

  北枕钱塘江、西望七甲河,G20杭州峰会主会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在6月初迎来备受瞩目的“六五活动”。

  所谓“六五活动”,即2019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和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9年会两场活动。这是我国时隔17年再度承办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届时,中外嘉宾将参观浙江生态文明成就展。

  展馆之外,钱塘江涛声依旧,七甲河碧水清清,它们与萧山159条已告别劣V类水的河道一起,成为浙江生态文明成就和萧山环境立区战略生动的“展览品”。

  从浙江省剿劣任务最重的地区之一,到保障“六五活动”进行,一切变化的秘密,都藏在一条条河道里。

  作为河网水系大区、传统产业大区、流动人口大区,治水,对于萧山意义重大。萧山高度认识治水工作对发展的深远意义,将其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均衡性发展的“踏脚石”。

  这种“踏脚石”的作用,在2019年实施环境立区战略建设美丽萧山行动大会上,进一步得到明确:“建设美丽萧山,是保障生态安全、提升生态功能、涵养生态资源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萧山转型升级、优化宜居宜业环境的重要路径。”“要真正把萧山建设成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为全力筹备亚运、推进萧山赶超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好消息接二连三地传来。近日,萧山还获得2018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县(市、区)称号,夺得全省治水最高奖——“大禹鼎”。这也是继2017年度后,萧山再次摘得这项治水大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年光景,美丽蝶变。萧山治水升级之路,究竟如何一步步赋能环境立区战略,为赶超发展提供最优的水系生态?

源头治污

治水政策层层加码

  最近,萧山区美丽办(治水办)正忙着开展一项新工作:走家入户检查小区居民阳台雨污分流情况。

  钱江世纪城丰瑞南苑小区居民朱先生竖起了大拇指。“在没有雨污分流改造之前,阳台的洗衣机和其它废水都通过同一根立管排入雨水管,最后流进河道,污染了环境。小区立管末端也常常散发着刺鼻的气味。”朱先生说,通过改造重新增设了雨水立管,能让雨污水彻底分流。

  作为纵深推进新一轮“五水共治”的龙头工程,“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是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关键举措、防止水质反弹的治本之策,同时也是提升亚运筹备工作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行动。

  今年,“污水零直排区”被列为萧山区2019年10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在全面排摸的基础上,萧山将对现有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全面取消截流井、整治河水倒灌和雨污混接等问题。

  眼下,这项工作能以最大力度推进,源于萧山的深刻认识:治水工作,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

  过去两年,萧山“五水共治”在政策面上层层加码。

  最先启动的是沿河拆违。

  20世纪90年代,萧山率先迈向工业化。仅衙前这个11.8平方公里的工业重镇,就聚集了以纺织为主的650余家企业,涌入近5万外来务工人员,是本地人口的两倍。

  人多地少,不少企业和村民见缝插针,把职工食堂、员工宿舍、出租房建到河边。直排的生活污水,让萧绍运河水日渐变色。2016年底,萧山摸底调查,全区区控及以上劣Ⅴ类断面有5个,劣Ⅴ类水体300个,是全省剿劣任务最重的地区之一。

  萧山下定决心:清违建、清淤泥、清排放口、配清水,抢抓“后峰会前亚运”机遇,强势推进“三清一配”。

  清除违建是“三清一配”的重中之重,也是从源头治污的重中之重。萧山采取“先难后易、以点促面”的方法,将沿线低端产业最多、整治要求最为严苛的萧绍运河(官河)作为突破口,采用鼓励自拆和负责清单销号两种方式,清除沿河违建。

  截至目前,萧山累计清除河道两岸15米内违建近180万平方米,清淤泥389万立方米,清查整治排放口3万余个,引配水10亿立方米;提前半年完成5个区控及以上劣V类断面消劣任务;300个省市挂号水体顺利通过省市剿劣验收。

  “五水共治”,既要治好河里的水,更要管好城区的污水、农村的污水和工厂的污水……

  据了解,三年内,除了做好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工作外,萧山还将全面开展城镇和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老旧管网修复和改造,打通断头管、修复破损管、纠正错接管、改造混接管、疏通淤积管,并深入开展企业内部和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雨污分流改造。

  目前,萧山已有26个镇街、场(平台)全面启动“污水零直排”工作,通过推进全面彻底的污水纳管和严格的雨污分流,基本实现全区雨污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流、处理全达标,做到“晴天不排水,雨天无污水”。

  细化源头治污工作,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建设近几年在萧山大范围铺开,各类污水得到科学处理。

  随着“五水共治”“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深入,2018年5月,位于萧山东片围垦外十五工段的萧山临江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正式进场施工,并迅速驶入“快车道”。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整体进度87%,完成投资额达4.6亿元。

  据了解,临江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完成后,该厂污水处理规模将从现有的每天30万吨提高到50万吨,能满足萧山东部地区的排水需求,大大缓解现有处理压力。

  除此之外,萧山正在快速推进钱江污水处理厂的四期扩建工程,到2021年,该厂处理能力将达到每天74万吨,将有效保障亚运会顺利进行;一个由区环境集团投资建设的4000吨/日污泥处理项目也拔地而起,已启动试运行,未来这里将成为全国较大的污泥处理基地之一。

扮靓萧山

治在水里美在岸边

  流水潺潺,小径通幽,绿草萋萋,杨柳依依,不时有白鹭间或翩翩起舞,间或停栖在碧水绿草间,形成一道充满灵性的靓丽风景。面对眼前的美景,很难想象昔日沦为黑河、臭河、垃圾河的四甲河,竟能绽放出如此美景,重焕新生。

  水是生态系统的控制要素,对于水环境而言,水岸同治,才是风景。

  这是因为,水环境综合治理与经济转型升级紧密相连、互为表里。污染的病症在水里,但根子在岸上,如果没有解决岸上的病根,治标的河流还会反复。

  在实行水岸同治和上下游同治环节上,萧山区不仅抓实源头治污,更注重做美水岸环境,掀起一场加强河道两岸环境整治的行动,其中美丽河湖的建设更为耀眼。

  为使镶嵌在萧然大地上的江河湖泊更美丽,萧山紧跟省市步伐,制定了美丽河湖创建实施方案,按照“一河一规划、一河一景观、一河一特色、一河一文化”的要求和标准,加快美丽河道的打造。

  今年3月,萧山又全面加快美丽河道建设,并明确了一个硬指标:从今年起,萧山每年完成不少于3条市级以上美丽河道创建任务,通过3年努力,实现美丽河道镇街(平台)全覆盖。

  从净水到重塑美景,焕发萧山光彩夺目的一面。

  钱江世纪城是实现“接轨大都市、建设新萧山”的重要板块,也是钱塘江沿岸将优美江景和现代商业相结合的重要景观产业带。穿梭其中的东风河,毗邻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穿过奥体博览中心,是钱江世纪城主要河道,已被列为省级“美丽河湖”创建对象。

  目前,东风河的全面整治和景观绿化建设已经完成,描绘了一幅蓝天碧水的新画卷。当你走在东风河的栈道上,感受到的是现代化和大自然的完美融合。

  从治水到植入功能,丰富美丽河湖的内涵。

  美丽河湖不仅仅是考验河湖的水质,还是衡量流域环境的一个综合性指标,除了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萧山美丽河道的创建,在尽量保证河道原生态的同时,还突出亲水性,让沿河百姓能真切拥有治水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新塘街道吕才庄社区有条吕才庄河,曾几何时,河道部分河段被淤泥堵塞,居民们曾痛惜失去了这条美丽的河道。如今,在综合整治下,这条记忆中的河道又回来了,而且带来了更多惊喜:吕才庄河绿地景观建设融入了“海绵城市”理念,通过透水铺装和排水沟渠,增强雨水消纳功能,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则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像一块可以呼吸吐纳的海绵一样,形成一个雨水调蓄系统,缓解城市内涝。

  扮靓萧山,绝不止于美丽河湖建设。

  自2017年以来,萧山纵深推进“清障清脏”工作,将河道两岸50米范围内所有堆积物、有碍观瞻的构筑物等进行集中清理,对河道内的渔网、地笼、竹箔、无证船只等影响河道水质和行洪的障碍物也全数清除。同时,萧山将65条区级河道设立为禁渔区,开展非法捕捞专项行动。

  截至目前,萧山累计清障58369处,查处非法捕捞及违规售卖89起,移送公安非法捕捞3人,偷排泥浆7人。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让萧山实现了水中有鱼、面现浮萍、两岸绰约、人水交互的河道综合环境。

疏通“血管”

治水攻坚协同推进

  小沟渠、小池塘因为小而一直被忽视,导致影响整个“五水共治”的工作成效。

  事实上,到去年为止,萧山池塘、小沟、小渠等小微水体就是“五水共治”的一个死角,因小而成“盲区”,因偏而成“死角”。

  但是,“五小水体”是水环境的“毛细血管”,对干流“动脉”水质影响重大,又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

  萧山意识到,整治大河之余,一定不能忘了回头清理那些离老百姓最近的、家门口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看似不入眼的小沟渠、小池塘。

  在走好抓好源头治污、扮靓美丽萧山“两大步”后,萧山治水开始由河道向“毛细血管”挺进。

  走在冬日的益农镇东村,你会被眼前池塘的美景吸引——清清的池水,曲折的游步道,再加上小亭子、拱桥,俨然江南水乡的模样。

  “夏天还要好看,满池的荷花竞相开放,飘来阵阵荷花清香,老的小的都来赏荷,是我们村里的一大景观。”东村村民为家门口的池塘而自豪,因为这个池塘,东村还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荷风东村”。

  河网纵横交错的益农镇,共有大小河道39条,总长度120公里,因而“五小水体”数量更多,堆满垃圾、杂草丛生、池水浑浊等现象,让池塘不仅失去了作为景观的优势,还成为村庄的不和谐色调。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益农加大池塘整治力度,提升池塘周边景观环境,让其重返往日清澈、焕发生机。

  不止益农。在全域剿灭劣V类水基础上,萧山针对“五小水体”,开展全区水域“最后一公里”专项整治行动。

  全域排查,倒排时间。

  萧山将“五小水体”整治与“三改一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按照“无盲区、全覆盖”的要求,区镇两级分别制定下发整治活动方案,号召全体干部深入一线,对辖区内所有河塘、沟渠等“五小水体”再开展一次地毯式排查。

  在对“一塘”“一沟”“一渠”等进行认真分析后,萧山全面掌握每个小微水体的排水排污口、违法建筑、养殖反弹等情况,精确绘制了“五小水体”整治图,做到“一域一图”“一点一策”挂图作战,尤其对水质监测结果较差的小微水体,逐个列出成因分析清单,倒排时间节点,周密部署,整合全部人力、财力、物力,确保完成整治目标。

  精准治水,科学施策。

  经过全面排查,萧山确定“拆、清、修、截、通、治、管”七字“五小水体”整治法,力求整治狠、准、快。

  一方面净化水中环境:清除淤积底泥、堤岸积存垃圾和水面漂浮垃圾,关停水产养殖场;对小沟、小渠和小池塘进行生态修复,适当种植水生植物、增加曝气设备等;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打通断头河浜,沟通水系,让死水有“活”路。

  另一方面加大岸上治理:全面拆除两岸有碍观瞻的违建,铁腕整治违建、违排和“六小行业”排水;对岸边进行综合整治,确保无脏乱差等现象;对“隐形”排放口进行彻底排查、整治,统筹推进截污纳管、排污口销号管理。通过外源减排、控制内源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最大治理效果。

  在推进“五小水体”整治时,为全面打击各类涉水违法行为,萧山还成立了杭州首支“水上城管”队伍。“水上城管”组建后,在占挖管理、擅设设施、损害河道、擅自取水、影响安全等五方面加强河道巡查和执法力量,加大了对擅自占用或挖掘城市河道、擅自在城市河道设置排水口等涉水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截至目前,完成萧山全区4426个“五小水体”,共清淤泥88055方,清违建2490平方米,全区水岸环境明显改善。

科技治水

协力建设智慧萧山

  “五水共治”离不开科技支撑。然而,在治水方面,科技和人才还存在一定短板。

  这些短板,是“五水共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新状况,更是萧山持续推进治水工作的硬骨头、“拦路虎”,而萧山“五水共治”的成效也是在一个个问题的攻克中解决的。

  城市大脑,被誉为杭州向世界献出的一份礼物。

  萧山在城市大脑总体框架下设立河道“小脑”,致力于推广在全省创新应用的智慧河道云平台,则是萧山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什么是智慧河道云平台?

  它集成了“一河一档”、排放口溯源、实时监测、应急指挥、问题处理等功能模块,依托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及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探索与基层治理“四个平台”信息数据的共享共联,实现水岸环境实时、可视管理,确保涉水问题发现解决在萌芽状态、事后自动生成电子档案,通过搭建“治水小脑”实现科技治水。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万向河,率先应用了智慧河道云平台,企业河长陈东亮受益匪浅。

  看上去很普通的万向河,有一道10米宽的泵闸,上面安装了水质监测仪、纳米曝气机、自动闸门、360度摄像头等设备。这些设备,向智慧河道云平台实时传输着涉水数据。“当出现水质变差、偷倒泥浆、偷排污水等情况,系统便能第一时间收到自动报警。”陈东亮说。

  收到报警后,智慧河道云平台的一个特色功能就是可溯源,即通过倒查来确认污水到底来自住宅小区、企业或者沿街店面的哪根管道。

  这期间,CCTV管道检测机器人也派上了大用场。

  CCTV管道检测机器人,机身安装了360度可旋转防水摄像头,可以通过不同方位拍摄管道内壁影像,收集数据后第一时间传送到后台,检测员通过显示屏就能够看到管道有无混接、暗接、破损、堵塞、破裂以及渗漏等情况。

  除了具备快速发现问题和信息化管理的功能外,智慧河道云平台还可实现一键巡河、排放口溯源、应急指挥、河道IP广播、泵闸站远程自动化控制、河道水质在线监测等功能。

  “科技治水改变以往巡河缺乏精准性的缺点,让涉水管理部门和河长可以对整个流域河面和沿河情况一目了然,第一时间预警涉水违法行为和水质的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置措施。”萧山区美丽办(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智慧化管理,目前覆盖了8条河道,两年内将实现城区71条河道全覆盖,让萧山河道更“聪明”。

  更神奇的是,智慧河道云平台链入了萧山区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全区7000名网格员,成为河长们的“手”和“眼”,一旦有污染河道的情况上报,萧山区4个平台就会把事件分别传送给相关责任部门,全面拉起覆盖全区水体的人机互动网格体系,开创水域环境长效监督和管理新局面。

  截至5月27日,萧山借助“智慧河道云平台”系统处理涉水问题两万余件,其中大部分经“四个平台”流转,处置时间平均提速1至2天。

  不仅如此,近年来,萧山还大力推进“智慧环保”建设,整合环境统计、排污申报、刷卡排污等18套环保系统,集成废水、废气、固废、放射源、空气质量五大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环保一张图、监管全覆盖。

  再度捧起“大禹鼎”,恰逢萧山谋划赶超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刻。

  当前,萧山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转型升级爬坡期、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要实现“赶超发展、跨越发展”,必须要有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萧山区美丽办(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说:“萧山依水而生、凭水而兴,我们将以成功捧起‘大禹鼎’为起点,秉承大禹精神,守护优美水环境,进一步借水而起、勇立潮头,为萧山区实施环境立区战略和赶超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萧山治水升级 赋能环境立区 2019-05-31 浙江日报2019-05-3100007;浙江日报2019-05-3100008;浙江日报2019-05-3100015;浙江日报2019-05-3100016;浙江日报2019-05-3100017;浙江日报2019-05-3100013 2 2019年05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