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聚焦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浙籍总导演讲述嘉年华的幕后故事——

“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本报北京5月16日电 (记者 李攀) 匠心独具的创意设计,流光溢彩的声光电效果,激情澎湃的舞台表演。5月15日晚,北京鸟巢,一场全亚洲的最大“派对”为全世界献上一场精彩绝伦的亚洲文化嘉年华。5月16日下午,这场视听盛宴的浙籍总导演邢时苗和幕后团队成员来到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新闻中心,讲述在过去8个月,如何“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如何把亚洲40多个国家丰富多彩又独具个性的文化艺术元素,融汇到一个舞台上?对于第一次走进鸟巢的邢时苗来说,挑战巨大。“节目策划历时5个多月:联系各国演出团队,观看节目演出;两个月时间里,从南到北在6个城市辗转排练;1个月搭建舞台;18天合成排演……”邢时苗掰着手指回忆演出筹备的点点滴滴,“十多次易稿,才最终形成文案,即通过肢体艺术与视听相结合,以此传达出无国界、相融合的理念。”

  在新闻发布厅现场,邢时苗向记者展示了两幅演出节目的剧照——《丝路绽放》和《鼓舞飞扬,百舸竞渡》。“在广州排演的手姿舞蹈《丝路绽放》,演绎的是丝绸之路穿越古今,世界各国共建共享幸福未来的美好愿景。为了达到最佳的演出效果,400多名演员坐在水泥地、停车场上挥舞着塑料袋排练。”同样艰苦的还有《鼓舞飞扬,百舸竞渡》节目中8位坐在机械臂上击鼓的鼓手,“每天几个小时像飞行员一样上下翻滚练习,回到地面,很多演员忍不住头晕呕吐,但大家还是坚持到了最后。”

  除了国内团队的努力付出,这场精彩的表演同样离不开各国演出团队的深度磨合。邢时苗透露,仅各国合演片段,走位、时长都是跟各国演出团队反复讨论和修改。“登上全亚洲最大的‘派对’,看到如此流光溢彩的舞美,大家都想在台上呈现出本国最精彩的文艺表演,很多节目最后超出了预定时间。”为了确保演出顺利进行,邢时苗一次次和外国艺术家沟通,甚至压缩了部分中国的节目时间,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正是嘉年华前后方创作人员的精心筹备,最终给亚洲乃至世界奉献了一场令人惊艳的嘉年华。邢时苗告诉记者,很多外国团队在演出结束后久久不愿离场。参演《今夜无人入睡》的意大利艺术家安德烈·波切利动情地对他说:“这是一生仅有一次的体验,观众的掌声让舞台都在震动,泪水流淌在我的脸颊。”艺术家有国界,但艺术无国界,参演《鼓舞飞扬,百舸竞渡》的中日韩鼓手还在台下继续交流打击乐艺术。一位希腊艺术家说,在这场嘉年华上,他感受到爱和友谊的力量,这是文明交流互动带来的,他期待今后能经常来中国。


浙江日报 聚焦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00002 “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2019-05-17 10136560 2 2019年05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