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如何做深做优主题出版物?《主题出版发展学术报告(2019)》发布

这样的“爆款”,有意义有意思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融媒体与主题出版研究院编写的《主题出版发展学术报告(2019)》(下称“报告”),日前在杭州举办的首届主题出版学术研讨会上发布。报告阐述了新时代主题出版的特点、趋势和挑战,为出版业如何做深、做透、做新、做好主题出版文章提供了方向。

  内涵拓展

  覆盖社科政经

  在“主题出版”概念提出的16年间,其内涵在不断拓展。

  中华书局的《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科技重塑中国》……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融媒体与主题出版研究院院长韩建民发现,主题出版不仅转向传统题材,而且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科技文化类、国家意志类、当代中国现实与治国理政类等选题。

  报告显示,主题出版不仅是“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就一些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会议、重大节庆日而进行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其内容还涵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发展的方方面面。

  此外,学术专著、文学作品在传统概念中不属于主题出版物,但是当其被赋予党和国家意志、反映时代需求并集中出版时,主动策划对接意识与规模效应就使其具备了主题出版物的属性。比如,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探索了一条现代科技和文化遗产相结合的文化传承创新道路,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独特贡献。

  文章合为时而著。“盛世修典,不仅仅是指把老祖宗的文化遗产整理好,也包括修出当下盛世的伟大成就。”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说。

  下接地气

  提升市场意识

  “文化产品只有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消费,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让浙江人民出版社叶国斌等出版人士欣喜的是:主题出版物正逐步实现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从内容切入点看,主题出版刊物内容从宏观向微观拓展,实现“既有长镜头也有小切口,既接天线也接地气,既有意义也有意思”的特点转变。比如,浙江古籍出版社的《乡土中国变迁实录:一家人的70年》、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创新报国”70年报告文学丛书》等“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系列,重在讲述大时代中的小故事、小人物,从而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

  市场也给予了积极反馈。浙江人民出版社的《之江新语》自2007年8月出版以来,已累计发行400余万册。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莫言作品全编书系》规划46部,目前出版21部,重印110次,累计发行近200万册……出版的社会价值也因读者众多而更加彰显。

  总体来说,由于起步较晚,优质畅销的市场化主题出版物依然欠缺。报告提醒行业,接下来要在不放低内容准入门槛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策划能力,让精品站稳市场。

  同步时代

  勇于数字转型

  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时的5G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数字化融合发展,给主题出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学习强国”、党员小书包等产品的成功推出,体现出了传统出版行业“纸电结合”趋势。它们权威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对用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需要注意的是,同类数字产品中,主题出版物优质供给不足的尴尬依然存在。线下,主题出版物已占据了畅销书展柜的近“半壁江山”。但在线上,报告显示,入选2018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的音像电子出版物类选题只有12种,仅占总数的14.8%。

  令人警醒的格局,倒逼出版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8亿多手机网民中,年轻人占了很大一部分。未来,出生于数字时代的数字原住民将成为图书市场的需求主体。”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鲍洪俊强调,知识应当服务用户,“读者用户在哪里,内容供给的触角、渠道、末端就必须伸向哪里。”

  不少行业“领头羊”已经率先探索数字出版商业模式。以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为例,其谋划了通过头部流量品的布局来建立流量入口,沉淀引流品为特定目标用户群体营造商业场景,完成内容生产、知识服务、电商销售的商业闭环的“三级进阶运营模式”,力求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陶冶出经久不衰的时代精品。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这样的“爆款”,有意义有意思 2019-05-08 10004352 2 2019年05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