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伴着学生健康成长的报纸
张佳华
我叫张佳华,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金融系大一学生,在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我却习惯了每天到学校宿管阿姨那里拿一张《浙江日报》来读。那是一种别人无法体会、也不懂的情愫。
我的家乡在云和县一个偏远小山村,父母亲都以务农为生。我在一所乡小——云和县黄源小学就读。由于山高路远,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寄宿在学校,一周回家一次。学校条件比较差,没有食堂,同学们吃饭都要自己从家里带上米和咸菜。最难熬的是冬天,山里特别寒冷,有的同学家里条件差,冬天盖着薄薄的被子,晚上冻得瑟瑟发抖。更别说热水器了,同学们早晚洗脸洗脚的水都是冰冷的……
认识浙江日报,是在2011年,我当时上五年级。记得有一天,突然有好多叔叔阿姨来到我们学校。老师告诉我们,这些叔叔阿姨都是从杭州来的,是浙江日报和其他一些媒体的记者。可当时我并不知道什么是浙江日报,也不懂媒体是什么意思。这些叔叔阿姨来过我们学校之后,陆陆续续来了很多好心人,给我们送来了衣服、被子,还有很多学习用品。从此以后,我们不用再从家里带咸菜下饭了,在新建的食堂里顿顿吃上营养餐,那个味道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第二年,我上六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浙江日报的叔叔阿姨们带着两台热水器再次来到了我们学校。听老师说那是浙江日报的叔叔阿姨们为我们写了报道后募集来的。从那以后,我们学校第一次有了淋浴房。同学们心里别提多开心了,不仅可以洗上热水澡,还能用热水刷牙洗脸呢。
后来我在县城里上高中,一次假期回到母校看望老师们,发现淋浴房里又多了两台热水器,厨房里三菜一汤的营养餐依然熟悉。多年来,黄源小学走出了一批又一批毕业生,热水器、营养餐……浙江日报一直温暖着黄源小学几百名山区孩子,陪伴我们健康成长。
上了大学,每每拿起《浙江日报》阅读时,内心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我默默在心里暗下决心,等自己工作了,一定要尽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作者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金融系大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