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观点

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1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同时告诫全党,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又要防范“灰犀牛”事件。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的忧患意识。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紧密联系浙江实际,深刻认识把握各类风险,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担当,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一、深刻认识和把握重大风险

  当前,境外宗教渗透及非法宗教活动多发,网络意识形态方面的较量日趋复杂,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活动不断,反恐怖斗争形势依然严峻。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正在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倒逼企业凤凰涅槃、腾笼换鸟。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企业出现“两链”(资金链、担保链)风险,一批商贸综合体开发建设经营遭遇重大困难,经济金融风险还存在向社会领域、政治领域传导的走势。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危爆物品领域重大事件(事故)、交通运输领域重大事件(事故)、消防安全领域重大事件(事故)时有发生。交通、消防安全经过专项整治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隐患仍然存在。全省涉及利益群体方面的不安定因素存量依然较多。此外,在科技、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同样需要花大气力防范化解。

  二、重大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基层基础短板。近年来,尽管各地基层基础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但总体薄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一些监管机构的力量十分薄弱。比如,全省快递业务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危化品企业近两万家,而从事这方面监管工作的人员较少。一些地方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重点人群帮扶不到位、管控不到位甚至脱管漏管的问题仍然存在。

  防控体系短板。重大风险的防范与化解离不开完善的防控体系。然而,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挑战,防控体系建设还存在着短板和薄弱环节。一些风险隐患未能及时发现,一些地方在风险管控和应急处置方面制度不落实、机制不健全、应急措施不到位。还有电信诈骗、网络犯罪等新型犯罪面广量大,犯罪活动的组织化、智能化、非接触性特点日益突出,犯罪分子利用电脑和手机,足不出户即可远距离、跨区域、集群化作案,犯罪的隐蔽性、迷惑性更强。

  网络管控短板。一方面,网络意识形态方面的较量激烈,敌对势力借网络搞捣乱破坏活动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网络的管控显得滞后,管控能力水平也不适应。一些地方不善于技术创新、不愿实现数据共享;一些部门不愿意将掌握的信息资源与其他部门交流共享,导致“数据孤岛”形不成战斗力。许多信息系统只是当“仓库”,造成大数据“睡觉”的状况,不适应“互联网+”时代新要求。

  社会共治短板。创新社会治理要形成“大合唱”,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更加需要形成“大合唱”。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政府和社会要各归其位、各担其责,而不能单纯依靠政府包打天下。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面对社会治理新问题增多、复杂性增强的状况,面对量大面广的各类风险,迫切需要一些地方党政加强统筹、部门协调联动。尤其是一些地方党政主导推动群众参与、群防群治的载体和手段还不够多,鼓励支持社会各方参与重大风险防控的机制保障还不够有力。

  作风能力短板。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作风不踏实、能力水平不适应。比如,一些地方对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不够重视,引发了社会矛盾。又如,中办下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要求整治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尤其是“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等在基层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对策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意识;必须保持战略定力,讲究工作策略;必须提升化解能力,提高化解实效;必须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防控体系;必须强化组织领导,落实防控责任。具体要在“五个字”上下功夫。

  在“预”字上下功夫。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习近平总书记在“1·21”讲话中引用了“备豫不虞,为国常道”的典故,告诫全党要未雨绸缪,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的忧患意识,始终坚持底线思维的原则理念,未雨绸缪,提高“三预”能力。特别要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放在首位,深化反恐怖反渗透反分裂斗争,努力下好先手棋,坚决打好主动战。

  在“稳”字上下功夫。“稳字当头”!要正确处理好“稳”与“进”的辩证关系。“稳”是为了更好地“进”,“进”才能更好地实现“稳”。当前要突出“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稳就业必须先稳企业,继续打好以提振民营企业为重点的稳中求进组合拳。要做好政策出台对金融市场影响的评估,善于引导预期。要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同时,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要建立健全重大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保“六稳”。

  在“化”字上下功夫。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做深做透“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这篇文章。保持战略定力,提高化解能力。进一步把准“底线是什么”,抓主要矛盾、聚焦重大风险,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进一步搞清楚“忧患在哪里”,进一步弄明白“风险怎么化”,建立问题清单、落实清单和责任清单“三张清单”,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平安建设的要求看,要突出破解特定利益群体稳定难的问题,破解重点行业安全监管难的问题,破解重点领域矛盾化解难的问题。特别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中之重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对涉众型经济案件受损群体,坚持把防范打击犯罪同化解风险、维护稳定统筹起来,做好控赃控人、资产返还、教育疏导等工作。高度重视网上稳定,让网络天空进一步清朗起来。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稳定,尤其是意识形态安全,确保校园管理“零缺位”、安全“零漏洞”、事故“零发生”。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在“共”字上下功夫。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要深化“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浙江创造的“三治融合”实践经验写入了十九大报告,“枫桥经验”首次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创新方法,善于用经济方法解决利益矛盾,用民主方法解决是非矛盾,用综合方法解决疑难矛盾,用“互联网+”思维解决新型矛盾。构建“互联网+社会治理”新模式,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升级版。在解决信访问题方面,要积极探索“有理的认真解决、无理的灵活解决、违法的依法解决”的有效途径,把群众信访的合理诉求与其信访的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信访秩序治理纳入法治轨道。

  在“强”字上下功夫。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必须强领导、强担当、强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脑袋思考问题、用行动破解难题”。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倡导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带头“往矛盾窝里钻”,为我们作出了表率。2003年,他又亲力亲为下访浦江,有力推动了信访矛盾的破解。浦江县如今已从全国信访重点县一跃变为信访先进县。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决策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重大决策必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加强斗争历练,发扬坚忍不拔的钉钉子精神,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作者为省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5 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2019-05-07 10064609 2 2019年05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