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今日嘉兴

家中房子能“生钱” 精准帮扶效果佳

沈 鑫 马森苗

  房子“生钱”不稀奇,但让房子没有风险地稳定“生钱”,却是桩稀奇事。日前,海宁丁桥镇民利村低保户许良双把自建房抵押贷款了15万元,由政府帮助“理财”,全家每年至少可稳定增收13500元,“我和残疾女儿以及外孙女又多了一笔保障。”许良双说。

  这是怎么办到的?许良双家脱困的希望,源于海宁积极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创新推出了城乡低收入家庭资产性增收扶贫项目。

  该项目从激活城乡低收入家庭资源性资产入手,以农村“三权+”或城镇公寓房资产抵押贷款,额度从6万元至25万元不等,资金不经群众之手,由政府统筹和兜底,入资国资公司和乡村振兴“飞地抱团”等稳定收益项目。扣除利息后,每户低收入家庭可获取入资资金10%的稳定年收益。

  从2013年至今,海宁市已累计帮扶2159户困难家庭。去年,海宁又提出了“到2020年底前,低保家庭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超过13000元,低保边缘家庭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超过20000元,累计帮扶800户低收入家庭三年增收脱困”目标。“这是一个帮扶攻坚中必须要‘啃硬骨头’才能达成的目标。”海宁市民政局局长倪继红说,“基础尚可的家庭都已脱困,但对因病、因残无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家庭来说,传统的产业帮扶等手段收效甚微。就算有高收益的投资项目,这些家庭大多连最初的启动资金都拿不出来”。

  对此,海宁用改革的方法来破题。依托作为全国100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之一的先行先试优势,去年海宁再次“吃螃蟹”,推出农村“三权+”抵(质)押贷款试点工作,为海宁精准帮扶带来了新思路。

  结合前期“三服务”走访,海宁市委市政府调研发现,海宁市现有的2000多户低收入家庭基本具备农村“三权+”或城镇公寓房资产条件,激活这笔沉睡资产,有望从长远可持续角度提供“源头活水”式帮扶,加快实现低收入家庭全面小康。

  据了解,目前海宁已有1767户低收入家庭参与这一项目,参与率87.82%,贷款总额2.13亿元,今年6月可拿到首笔收益。“家里每年能增收近1万元,对于我们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参与项目的城市低保户张爱根说。


浙江日报 今日嘉兴 00018 家中房子能“生钱” 精准帮扶效果佳 2019-05-07 浙江日报2019-05-0700004 2 2019年05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