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四力” 写佳作
沈雨若 曾羽
当我们接到“同走新闻路”的任务时,心里充满期待。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虽然离我们有些遥远,但其传奇色彩令我们十分好奇。
1978年4月,《浙江日报》头版刊登的《砍掉四千株桃树的错误必须纠正》,犹如平地一声雷。这样一篇报道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带着疑问,见到了当年这篇报道的编辑杜加星老师。他回忆说,那是在一封读者来信中找到的报道线索。我们深深折服于前辈敏锐的眼光,他们一直坚持在群众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寻找选题。
如今41年过去了,桃树山林改换面貌,我们有幸跟随当年经历了砍桃树事件的村民和浙江日报记者走访故地。当时的浙江日报记者走遍桃林,走进很多村民家里,问发展状况和收成变化,反复核实情况后才有了当年的报道。我们试图去体会当时失去重要收入来源的社员们的心情,体验浙报记者挨家挨户走访调查的历程。我们将汽车停在村部,迈开脚步,走过当年遍植桃树的山坡,走过美丽乡村建设中修葺一新的广场、回廊……移步换景中,村民的话匣子自然而然被打开,我们对潘店有了更为充分和全面的了解。回到家才发现,那天我们竟然走了两万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民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作为未来的新闻人,我们深深体会到,走在这条由前辈们开辟出来的新闻路上,不但需要炽热的理想,而且还要行走田间地头,敏锐观察,深入思考,笔耕不辍,用一双铁肩、一支妙笔完成记录改革步伐、推动社会进步的优秀新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