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专版

开启建设幸福家园新征程

下城:创新小区治理“十法”破难题

  开启建设幸福家园新征程

  下城:创新小区治理“十法”破难题

  张梦月 边颖捷

  小区连着千家万户,与群众生活休戚相关,小区治理的水平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管理品质。

  近年来,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住房商品化的快速推进和群众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物业服务行业发展迅猛。业委会自治管理与物业企业专业管理相互融合、各司其职,成为目前物业小区的基本管理模式。

  但由于业委会监管难度较大,个别业委会履职不够规范,物业企业服务水平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

  面对小区治理中的难点问题,2017年开始,杭州市下城区通过强化组织覆盖,推动街道社区将属地责任担起来。抓住运行监督、选举把关、规范议事、三方协调、自身建设等重点环节,推行“公开竞标、公开招租、全程公证、定期公示”等工作机制,有力破解了一批难点问题。

  4月29日,下城区召开工作动员会,进一步推进小区治理,建设幸福家园,并发布了小区治理“十法”汇编。治理“十法”系统总结了小区治理的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发挥作用的方式方法,在过去两年多中,这“十法”有效提升了居民群众生活幸福感和精神归宿感。

严把入口、先锋示范、群策群力

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

  小区治理水平和业委会工作水平密切相关,选好一个出于公心、做事公正、程序公开的业委会班子,是提升业委会工作水平的关键。下城区“严把入口”,街道社区在选举报名前提前介入,发动党员骨干参与,真正把组织认可、群众信任的人推选为小区业主“当家人”,为小区治理有序开展打好基础。

  2017年,京都苑社区党委牵头启动金都华庭小区新一轮业委会选举,对406户住户先后五次进行地毯式“扫楼”,摸清信息,反复上门鼓励有威望、有资历、有领导经验的党员业主参选,最终让组织认可、群众信任的人成为业委会骨干。

  “严把入口”,让模范带头作用得以发挥。在小区治理中,遇到各类矛盾纠纷时,下城区积极引导小区在册、在职、机关离退休的党员业主亮出身份,发挥示范作用,树立起小区治理的“主心骨”。

  私装“地锁”是老小区停车一大难题。老房地社区第一网格共有地锁176把,还绊倒过不少老人,成为居民投诉和媒体关注点。今年1月,社区牵头召开专题会议,发挥组织牵头与带头作用,啃下这根“硬骨头”,通过引导党员和居民骨干自拆、帮拆,仅10天时间,176把地锁全部拆除,困扰小区5年的难题得到解决。

  有人起示范作用,就能带动全体居民共同前进。作为小区主人,居民业主是小区建设最有力的参与者、推动者、监督者。下城区通过建立自治工作小组等方式,组织居民有序参与小区重要事项、重大工程的全过程监督,群策群力,激发居民骨干的“主人翁”意识。

  丽景西苑小区从2016年开始推行垃圾分类,但实施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小区建立了由社区、物业、业主三方党员组成的垃圾分类自治小组,推行桶长责任制和业主督导员制度,对投放准确率较高的业主公示鼓励。通过近一年努力,小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明显增强,被授予“杭州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搭建平台、部门联动、同舟共济

    引导治理主体同向发力

  创新有机衔接、良性互动的联动服务机制,调动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各类主体的积极性,是不断提升小区治理水平的关键。下城区通过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搭建物业管理相关工作平台,引导小区治理各类主体互帮互助,实现组织功能、优势、力量最大化。

  万家星城社区由于租客较多,一度成为矛盾纠纷集中区域。通过物业协作、社会组织合作、企业共建、群众参与搭建“万家百姓议事会”平台,推行议事“六步法”,积极回应居民身边事。如居民反映快递车进入小区横冲直撞、随意毁绿,经议事会讨论,物业对快递车登记管理并发放许可证,提升了小区的安全指数等。

  小区治理是系统性工程,需要各职能部门重心下移、齐抓共管。下城区不断提升街道社区党组织对各类资源的统筹利用能力,同时积极推动职能部门联动、落实责任。

  中大凤栖花园小区开发较早,近年来因管理不善,业主、业委会、物业之间矛盾频发,前任业委会委员全体辞职。去年5月,潮鸣街道成立该小区选举工作专班,积极发动相关职能部门帮助开展工作。如区住建局负责业务指导和程序把关,市政、消防、安监等部门协助做好社区托管期间小区重大安全隐患排除、设施设备维护、道路整修等工作。在正式选举中,业主参选率超过90%,小区管理步入正轨。

  除了业委会和物业企业,社会组织、楼道党支部、居民小组也是小区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下城区推行“同舟共济”法,将小区各类资源整合起来,凝聚工作合力,激活小区建设的内生动力,形成同向发力、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

  文晖街道首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落成在和平小区,筹备过程中,社区主导、各方支持,成立了协调、保障、安装、维稳4个工作组。其中,维稳组由居委会、楼道党支部、物业组成,负责做好业主意见收集反馈,消除业主对于采光、噪音等方面顾虑。在各方协调下,加梯迅速落成,筹备组组长被评为杭州市2018年度“最美加梯业主”。

倾听民意、共建共享、

防范应急、公开透明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发生在小区的“关键小事”,往往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和矛盾纠纷。业委会成员作为“当家人”,能否及时了解居民诉求、倾听民意,直接关系到小区治理和建设方向是否正确,也直接影响业主对业委会工作的认可度,对此,下城区积极引导业委会建立健全更为畅通的民意收集渠道,进一步增强互信,推动协作。

  平安居小区业委会全体成员放弃休息时间,将每个月第二个周六下午设为“业主接待日”,听取业主意见建议,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通过这一形式,业委会作为业主、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显现。业主提出的地下车库改造、高空抛物、南北门门禁、外来车辆停放等问题一一得到解决。今年,业委会还主动向非机动车库权属、二次供水改造等老大难问题开刀,制定“为业主办实事”项目。

  倾听民意的同时,也要调和小区不同居住群体的诉求。下城区注重提升居民自主意识,结合小区特点,发动不同群体的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到小区治理中,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氛围。

  国都公寓小区除了商品房、回迁房外,外围还有银行、旅馆、商铺。作为交付近20年的老小区,停车位僧多粥少。社区党委主持召开专项讨论会,根据小区商住两用特点,推行错时停车,并明确外来和出租户车辆禁入。停车政策推出后,社区督促业委会和物业按章办事,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停车状况明显好转,得到业主普遍认可。

  小区治理过程中避免不了矛盾发生,及时发现、化解矛盾,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下城区积极强化街道社区对小区治理的属地管理责任,动态掌握小区情况,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干预处置,将小区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景湖苑小区近几年业主和物业公司矛盾重重,社区党委得知物业到期可能撤离,一方面及时向物业主管部门汇报情况,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多方协调沟通机制,和小区业委会、业主代表进行沟通。此后,小区通过业主大会,公开投票确定新任物业,在上级物业管理部门监督指导下,新老两家物业公司顺利完成交接,实现平稳过渡。

  此前,业委会之所以易引起矛盾纠纷,是因为掌管着小区公共资金和资产的“钱袋子”。一旦业委会规范化程度不高,有失监督和指导,就会演化为信任危机。下城区下大力气立规矩,积极引导业委会将权力摆在阳光下运行,增强业主对业委会工作的信任感。

  金都华庭小区业委会临时党支部主动将制度化贯穿小区自治全过程,畅通网格、微信群等各个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推行“一述职两公开”监督机制,即业委会半年度工作述职机制、重大事务公开机制和财务公开机制,推动业委会工作在阳光下运行,时刻接受业主监督。换届以来,金都华庭完成小区门头更换、建筑安全隐患排除等十件民生实事,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图片由中共杭州市下城区委组织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4 下城:创新小区治理“十法”破难题 2019-05-06 浙江日报2019-05-0600006;浙江日报2019-05-0600008;浙江日报2019-05-0600013;浙江日报2019-05-0600017;浙江日报2019-05-0600011;浙江日报2019-05-0600019 2 2019年05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