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深读

绿水青山的
孕育

  从杭州出发,两百多公里的高速路之后,是近一个小时的山道缓行,到大溪边坐上摆渡船,最终来到黄泥岭。这是2008年的秋天,首次应时任遂昌县委书记葛学斌之邀踏上这片土地,大约折腾了我半天时光,为的却是一只土鸡。

  不一样的空气、阳光和水,没有被化肥农药毒害过的土壤,让我对这儿的时令食材充满期待,加上当地政府推崇原生态农耕的理念,我们决定择此建一基地。

  满眼青山绿水、溪流沃土,这里的环境与黄泥岭这个名字实在不匹配。但经一段时间了解后,我发现,黄泥岭贫瘠落后与困苦的,是这里的村庄、村民和孩子。青壮的村民们外出了,留下年老的爷爷奶奶打理田地,看管孙辈。孩子们的生活和教育质量令人揪心。

  但这里的食材却带着阳光雨露,源源不断地被送进城市。渐渐地,北京、上海和杭州的音乐家、画家、教师,循着清新健康的美味来到这里,而这里的青山绿水又让他们留了下来。于是,躬耕书院和琴圩书斋建起来了。

  紧接着,作曲家陈其钢来了,古琴演奏家和指挥家陈雷激陈琳夫妇来了,书法家宿悦来了,上海高级中学的许永海老师来了,北京史家小学的万萍老师来了,音乐家常静、常石磊、李佳、孟萌、喻越越、李伟鹏来了……陈其钢音乐工作坊 、青年音乐家培养计划、躬耕书院音乐筑梦班由此应运而生,汤公音乐节誉满丽水、浙江。更重要的是,山里的孩子们开始走进琴房,走近音乐,步入艺术的世界。

  “绿水青山插上了音乐的翅膀,孩子们才能筑起艺术之梦,家乡才真的有了希望。”在黄泥岭,在遂昌,这里的人们已深深感受到,是绿水青山为自家的孩子提供了音乐的舞台,让他们树立了自信心。现在村民们有了共识,那便是保护好绿水青山,孩子们才更有机会扬帆远航。

  在黄泥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了一种全新的实践模式,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也有了新的注脚。

  山村的青山绿水吸引了大城市的艺术家和创业公益人士,而这里的孩子们也需要他们带来的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辅导培训。艺术家、创业者给了孩子们机会,也让自己有了别样的收获与成就。

  这何尝不是一条别出心裁的“两山”通道呢?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3 绿水青山的
孕育
2019-05-05 10047130 2 2019年05月0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