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筑梦天台,这里就是“诗和远方”

  筑梦天台,这里就是“诗和远方”

  傅静之

  这里,是唐朝的“诗和远方”,有着“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的美誉;这里,因游圣徐霞客迈出了万里遐征的第一站,其首登天台山的5月19日成了当下的中国旅游日;这里还是和合文化的发源地……这个山清水秀的浙东名邑,就是天台。

  在浙江这座超级大花园中,主打文化品牌的天台为自己定下的战略目标是彰显“自然生态之美、绿色生产之美、品质生活之美、人文韵味之美、社会和谐之美”。1000多年前让唐朝诗人们魂牵梦萦的这片胜地,将通过新一轮的大花园建设,成为新时期的“名县美城”。

研学文旅 这张金名片打得有仙气

  在去年公布的浙江大花园建设总体规划中,打造“唐诗之路黄金旅游带”位居十大工程中之首,规划明确从2018年~2022年,将深掘1300多年前古唐诗之路的深厚文化底蕴,还原以萧山—柯桥—越城—上虞—嵊州—新昌—天台为主体的浙东唐诗之路……

  由此可见,在这条斥资200亿元打造的黄金旅游带中,天台处于终点位置,这与其打造“浙江唐诗之路目的地”的愿景不谋而合。眼下,当文旅融合成为各地市大花园建设中的“必争之地”,天台却自信地将其“研学”品牌作为主打,正是依托于其一直以来“文化为媒,唐诗为魂”的强大气场。

  近年来,当地以得天独厚的天台山文化为依托,以研学《徐霞客游记》、浙东唐诗之路以及和合文化为突破口,构建“4+7+X”布局,包括4个研学营地(台岳书院、和合书院、寒山书院、明达书院)、7个研学基地(唐诗小镇基地、和合小镇基地、唐诗之路露营基地等),以及设立在天台山大瀑布、济公故里、天台博物馆中的多个体验点、示范点。

  在通往石梁云端唐诗小镇观景平台的步道上,游人可在台阶两旁“邂逅”各种描绘天台景象的唐诗,以及诗人形象的绘画、石刻;这般“一步一诗”的曼妙,同样将出现在未来的始丰溪畔,该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中将融入“百里游廊千首诗”的古道景观打造。

  一处处硬件的打造,是为了更好地将人文情怀嵌入其中。天台山是和合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作为全国首个以和合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小镇,天台山和合小镇目前集聚了博物馆、书院、唐诗之路文化体验中心、和合人间文化园等多个文化机构;在发展“和合文化传播、和合文化体验、和合非遗文创、禅意修心度假”四大主导产业的同时,把“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策略与本土产业链有机融合在一起。

  在整合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当地县政协、旅发委、教育局等多个部门还联合开发了集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探究性为一体的研学旅行课程,编写了《重走霞客古道·品读霞客游记》《游天台神秀山水·品唐诗和美韵味》《走进诗画田园·体验生态经济》《传承红色圣火·不忘报国初心》等系列教材;同时还包括小学3册、初中1册、普通高中2册、职业学校1册的《天台山和合文化》系列教材,能满足从小学到高中不同阶段的研学实践需要;以“重走霞客古道·研读霞客游记”“重走唐诗之路·品味和美唐诗”“走进诗画田园·体验生态经济”“传承红色星火·不忘报国初心”等主题,串联起多条不同的研学实践路线,可供不同年龄学生进行“菜单式”选择。

  浓厚的研学氛围,让“浙江大学国际学生感知中国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基地”“台州学院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浙江省自驾车房车文化旅游体验基地”“中国吟诵协会天台山唐诗诵读实践基地”等先后落地。天台还因此跻身省级和国家级的研学基地——去年7月,天台被列入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试点县,率先在全省整体推进“唐诗之路·霞客古道”研学基地(营地)建设,打造没有铃声的“大课堂”。3个月后,在国家教育部公示的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中,天台再次入选,成为台州市唯一入选的县(市、区)。

全域旅游 处处风景游客玩得爽气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让诗仙可以无视龙楼凤阙,只愿抛下一切,飞奔而来。这不仅仅是因为在天台山隐居的司马承祯,还有这里的山水草木、溪石鸟兽,都让诗仙无比惦念。这份年轻的热情、遇知音的急切,一直延续着,天台也正用这般气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

  国清寺、琼台仙谷、石梁飞瀑……如何让这些知名景点,玩出越来越多的新鲜感,吸引一波又一波的回头客?天台在“老景出新”上下功夫。天台山主峰华顶峰上,有着千亩高山云锦杜鹃林,那一树千花的奇观,堪称“华夏一绝”;天台不仅利用“花季邀请函”催热一年一度的杜鹃节,还计划将这千亩花海逐步扩大到整个天台山系,形成万亩高山杜鹃的浩瀚阵势。

  唐诗之路、禅修胜地……这些主打中青年游客市场的卖点,如何补上对儿童吸引力不足的短板?天台在“亲子”领域上动脑筋。在天台山旅游休闲集聚区的规划图上,一个占地100多亩、供孩子们放肆玩耍的亲子乐园呼之欲出;黄家塘的陶泥车、安科村的风筝节、张思村的采摘游、后岸村的漂流与休闲乐园,让走进乡村的孩子们玩得更有“内容”。

  农家乐、民宿、观光农业……当乡村旅游一跃成为全域旅游的生力军,如何在“百花齐放”的同时避免同质化?天台在乡村游的特色化、精品化上比创意,让这些明星村落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传统优势。塔后村不仅推出了几十家形态各异的民宿,还利用层出不穷的文旅活动吸引各方游客的参与;张思村不断整合村内的历史文化元素,让“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渗透到村里的每个角落。

  回归田园、回归慢生活……如何让小县城不再只是“一日游”“双休游”的短暂目的地,而是让更多人能真正留下来?天台积极开拓养老市场,发展旅居养老、流动养老、季节性养老,并有意打造一批“上海村”“杭州村”。

  跟着唐诗“游”在天台,跟着唐诗“乐”在天台,跟着唐诗“养”在天台……这座“处处风景、一步一诗”的“名县美城”,正不惜余力地让每个角落成为“目的地”,让游客无论置身何处都能玩得尽兴,让“全域游”在天台成为一种新常态。

农趣盎然 

提升生态价值更有底气

  在1000平方米的养鸡场里,零星有几个工人在消毒,竟不见一只鸡。自从实行了“公司加农户”的富民兴村计划以来,浙江和盈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将养鸡任务承包给了当地村民,公司负责提供养殖技术培训和统一建鸡舍、处理鸡粪等标准化服务。一年下来,一户村民的收入能增加近10万元,公司则实现了1.4亿元的销售额。

  在本心农业的智能玻璃温室大棚里,配备有加热器、湿帘风机降温系统,使得大棚内的温度、湿度控制在最符合蔬菜生产的范围内,实现冬菜夏种、夏菜冬种。这样的智能种植系统,即便是在乍暖还寒的早春时节,这里依然可以种出五彩缤纷的小番茄——即便在朋友圈里卖到150元/盒,都是一秒而空的节奏。

  绿色化、标准化、精细化、规模化、品牌化、信息化……向科技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向经验要效益。去年以来,天台县的“大农场”规划,把整个县域变成了一个天然的农场。这不但综合提升了农业质量、品牌和产品生态价值,也使得种田、收菜在当地成为一件全民参与的“趣事”。

  几个月前,宁波游客陈明从天台县泳溪乡的梯田上带走了100公斤香米。陈明和朋友一起通过网上预约“香米认种”活动,从此他在高高的梯田上拥有了自己的生态稻田。平时稻田交由村里的农户托管,由农户提供从插秧、施肥、除虫到收割全程服务。有时间的话,他就自驾过来,参与农事活动。种植过程选择少用或不用农药、化肥,全由他说了算。

  如今,各路网民通过“天台大农场、绿色中农批”信息服务平台、“天台大农场”微信小程序,就能下单进行“认种认养认租”和购买农产品,“够周猪”、小狗牛、石斑鱼,甚至稻谷、蔬菜、水果等都成为受追棒的“网红产品”。目前认种为当地带去了流转土地7800余亩,让1800余户农民直接受益,参与认种、认养的外地人遍布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可追溯是农产品质量保证的前提。为此,天台开发了一款智慧监管APP软件“农安天台”,推进县、乡镇(街道)、村三级智慧监管联动,开展农产品全品种全时段抽检制度。2018年共抽检各类农产品11418批次,合格率99.99%,新增“三品一标产品”6个。

  一个县就是一个大农场,这个大农场也是一座大花园。在天台这座大花园里,各种以节为媒的农事文化,将本土农耕文化和乡村特色旅游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新时尚,更帮助“大农场”在一年四季里聚集了人气、提升了口碑。

  专家点评

  天台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称,是唐代诗人游历东南的重要目的地,是中华和合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县委、县政府持续推进全域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以诗路文化带建设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提升天台山文化国际影响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经验模式值得在全省推广。一是深化文旅融合,擦亮“浙东唐诗之路主要目的地”的金名片。建立旅游、文化、宣传、产业等领域联盟,办好三个文化学院,着力打造天台山唐诗文化、和合文化、佛宗道源文化研究高地,重点推进唐诗之路目的地“一核一廊三小镇”建设,积极创建文旅融合改革试验区。二是建设天台大农场,加快富民产业和美丽经济发展。深入开展“全域大农场”建设,推进“质量保障、农业保险、品牌打造、营销推广”四个统一,推广“认种认养认租+电商”共享农业模式,建成浙东南最大的中农批绿色农产品物流园,把农业产业发展成美丽农业、共享农业、智慧农业,实现全县农产品优质优价、农民增收致富。三是实施美丽天台八大行动,推进全域生态环境保护。以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契机,以“不容许有一点瑕疵”的标准,持续打好环境革命“组合拳”,实施“碧水蓝天清废净土”行动,首创“十米河长制”,加快“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健全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处理,推动大花园建设成为普遍形态。通过大花园典型建设,相信天台能够高水平建成浙东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践行地、中华和合文化传承发展高地和重要旅游目的地。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级高工 范玲

  (本版图片由天台县发展和改革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筑梦天台,这里就是“诗和远方” 2019-04-30 浙江日报2019-04-3000006;浙江日报2019-04-3000008;浙江日报2019-04-3000013;浙江日报2019-04-3000019;浙江日报2019-04-3000007;浙江日报2019-04-3000021;浙江日报2019-04-3000022;浙江日报2019-04-3000026 2 2019年04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