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省级文保单位被焚毁谁之过》引关注
文成增人增资强化文物消防安全
记者 王晨辉 通讯员 邵琦
本报讯 (记者 王晨辉 通讯员 邵琦) 本报《一线调查》栏目4月22日刊登的《文成省级文保单位被焚毁谁之过》一文引发各界广泛关注,文成县委、县政府和省文物部门、消防部门均表示,对文物被焚毁一事非常痛心。相关部门将积极吸取教训,做好各项防范工作,防止类似事件再度发生。
据了解,文成县委、县政府对这次火灾高度重视。为更好地保护文物,避免再次发生类似情况,当地增加文物馆编制两名,将文物保护年度经费从10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安排专项经费2000万元,实施文物消防安全3年提升计划,3年内完成全县64幢木结构文保单位的消防安全项目。
省文物局文物安全与督察处处长沈坤荣说,百年大宅院被焚毁让人非常惋惜,希望相关部门和地方能够从中吸取教训,避免悲剧重演。火灾发生后,省文物局迅速组织人员赴当地了解情况,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宅院外的监控摄像机链路去年已发生故障,相关链路供应商未及时修复,导致起火时管理部门无法及时掌握情况;住户年龄偏大,消防意识不强。
“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这次起火,不排除由于电气或者生活用火不慎引发,这都和住户消防意识薄弱有关。”沈坤荣说,在浙江,像这样的古建筑还有不少,有些也像谢林大宅院一样,散落在比较偏远的山村。接下来,全省文物部门将对各地的文物安全情况进行更大规模的排查,做好消防宣传,提高住户和相关部门的消防安全意识,并通过推广智慧用电、可视化火灾自动报警等方式,消除文物保护建筑的火险隐患,提高自防自救和防早救小能力。
省消防救援总队相关负责人说,虽然相关部门和各地群众对文物消防安全越来越重视,但消防安全隐患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是有居民居住的古建筑群文物保护单位,普遍存在安全基础条件薄弱、整改难度较大、私拉乱接电线、随意堆积易燃物品等情况。这次文成谢林大宅院火灾又一次给文物消防安全敲响了警钟。接下来,他们将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充分发挥全省博物馆、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大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认真执行消防安全大检查工作方案,着力构建文物安全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