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代表性工作
■云冈石窟数字化
2017年12月16日,云冈石窟第3窟西后室原比例三维打印复制项目在青岛揭幕。浙江大学与云冈石窟研究院联合攻关,首次使用3D打印技术实现的大体量文物复制,复制窟整体长17.9米,宽13.6米,高10米。该石窟的成功复制,标志着中国大型石质文物的数字化全息高保真记录已达到复原水平。
■西藏托林寺白殿数字化
托林寺是古格王国在西藏阿里地区建造的第一座佛寺。白殿是托林寺保存较完好的殿堂之一。2015年7月浙大文物数字化团队完成托林寺白殿壁画数字化采集工作,完整记录了白殿的壁画、建筑及彩塑数字化信息。同年出版图书《阿里壁画:托林寺白殿》。
■须弥山考古数字化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自 2012 年起联合开展须弥山石窟考古工作,至今已经完成了圆光寺、子孙宫、相国寺共三期工作。各洞窟采用多图像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数字化扫描测量,重建洞窟高保真模型,然后按石窟寺考古记录遗迹需要,输出正射影像图,绘制考古线图。
■青州龙兴寺佛像数字化陈列
浙大数字化团队运用360度HDR 全景、三维建模、高清摄影等多种数字化手段,采集了青州龙兴寺55件套文物的高保真数据,建立虚实结合的实地展览、基于WEB的虚拟展览、基于APP的文化专题展览和面向专家学者的专业资源库系统。
■杭州闸口白塔数字化考古
闸口白塔石塔被公认为中国现存仿木结构楼阁式塔中仿木程度最高、制作最精良的一座。浙大文化遗产研究院于2013年对闸口白塔进行了全面的科学记录和数字化重建,最大限度地抢救和记录白塔本体及其反映的历史、选址、营建、石作等全面信息,并完成了1∶10比例的白塔三维打印复制品,制作了时长约15分钟的三维动画宣传片。
■宋代海船三维数字化项目
泉州湾宋代海船1974年出土于福建省泉州市东郊的后渚港区,是我国考古发现的体量较大、年代较早且保存相对完整的古代沉船。浙大团队2016年实施了泉州海船三维数字化工作,克服船体体型巨大(残长24.20米,宽9.15 米;复原后长34米,宽11米)、本体脆弱性、非接触性、船底支架区域遮挡等困难,建立了全方位、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彩色三维模型,为解决文物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提供了重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