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是个地球村
陈富强
乌镇西栅的民宿大约就是茅盾笔下的水阁,枕水而建,推窗即河。
木结构支撑的双层小楼,连排成片,沿着河岸蜿蜒。民宿的墙,为粉墙,其屋脊,为黛瓦,是最典型不过的江南小镇建筑。那些房子,看上去十分斑驳的样子,其实,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建筑艺术的神奇。早先到过乌镇的人都知道,早期的乌镇指的其实是东栅,而西栅则是后来修葺的。西栅的面积要大于东栅,虽然也是一河拥两街,但其规模更有镇的味道,倘若不是旅游旺季,游人就相对较少,所以西栅老街,即使是白天,也显得不那么拥挤。
民宿13幢,就是我借居一夜的地方。也是双层小楼,与邻毗连,但又相对独立,依水临街,一侧为水码头,另一侧,则是一墙之隔的另外一幢民宿。绿色的藤蔓爬满了那幢房子的一面墙,墙面已经沧桑,而四月的植物,却青翠欲滴。一孔石桥,从此岸连向彼岸,站在桥上,两岸的房子,黑白相间处,绿肥红瘦。
西栅有一些宾馆可供旅人住宿,但是最好的选择,应该是民宿。所谓民宿,我想就是家庭客栈吧。床位不多,楼上楼下,不过几个房间,房间的陈设,是完全的中式,床是雕花的木床,四角支起杆子,供夏天的时候撑蚊帐。而窗子,是江南小镇常见的长方形窗棂。类似的建筑风格,在江南小镇随处可见。茶具是蓝花瓷器,一把圆形茶壶,配数只小巧玲珑的茶杯。取出桐乡特有的杭白菊,泡上一壶,顿时清香四溢,只等稍许,不大的房间,就清香弥漫。
乌镇最好的时光,是暮色苍茫。这时,参加一日游的人已经返程,留在镇上的,是和我一样要借宿一晚的。于是,小镇就有些许冷清,甚至寂然。这时,正适宜在青石板铺成的老街上散步,清冷的月光之下,有自己的身影随行,这种惬意的氛围,我想终生都不会忘记。
暮色四合,小镇被暮霭笼罩,恍若隔世之感悄然袭来。这一晚,我在乌镇的经历可圈可点,散步、坐船、听戏、看电影。摇橹的是汉子,在我的家乡,他们通常被称之为船头脑,这个词用得十分贴切。只是乌镇的船家,不同于从前,船不再是他们的私有财产,只是一种水上观光的交通工具。小船载着我,从镇的这头摇到那头,其实相距不远,但让我有入梦感,仿佛岸上的屋檐下,那些摇曳的灯笼,照耀的是从前的时光。舟行水上,听乌镇的岁月,在桨声里一点一点苍老。
岸上的草台戏正在上演,台上唱的是桐乡的戏曲,我听不懂他们唱出的每一句词,但是从表演者如痴如醉的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里,我能够感觉到他们对家乡戏曲的迷恋。观看的人如流水,走了又来。台上的人,却不管台下的人是多还是少,他们沉醉于自己的世界,即便空无一人,唱腔也依旧有板有眼。地域文化的传承,在如此铿锵的声音里绵延不绝。
与草台戏一样观众寥寥的,还有露天电影。宽敞的广场上,置一台老旧的电影放映机,机器转动时,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三五条木凳子,也未满座,几对情侣在凳子上相依相偎,显出我的落寞。
我坐在最后侧靠墙的石级上,那个电影放映员,百无聊赖的样子,与我相邻而坐。白色的银幕,悬在戏院高高的墙壁上,电影是黑白的,与朝鲜战争有关。这部电影在童年的时候看过无数遍,尽管片名已经遗忘,但是电影里残酷的战争场景,那只珍贵的苹果,记忆曾经贯穿我的童年。现在,银幕上讲述的那些故事,在乌镇的夜色里重演,所有的观众,只是其中一截故事的倾听者,没有人有足够的耐心从这张银幕上完整地看完那场战争的结局。我感觉到四月的乌镇夜色已有些许凉意,黑白电影的画面,颇有些模糊,这或许与影片的拷贝在老旧的放映机里反复播放有关。影片的情节,或者看电影的视听效果,都可以忽略,只有从前的记忆,在这里释放出来,在寂静的广场上寻找熟悉的印迹。
相比草台戏与露天电影的冷清,大戏院里听评弹的,就多了许多。
面积不算小的戏院里,摆放若干方桌,几乎座无虚席。虽然大多数人,也只是观众席里的一滴水,来了走,走了又来,但是台上手执琵琶的弹奏者,却是戏院里的一汪清泉,手指起落,大珠小珠,高山流水。她的一口吴侬软语,唱出来的,是戏里的金戈铁马、缠绵悱恻。而戏外的舞台上,则是她优雅端庄的姿容,和她手上的那把乐器,抑扬顿挫之间,花开花落、儿女情长。
评弹的诞生地,多指苏州,与乌镇相邻,那些弹词,一经她的演绎,便似水一样地流淌。她谢幕前,用评弹的腔调,弹唱出一首名诗,她一解释,竟然是千古名篇《枫桥夜泊》。身为苏州人的唱者,即使谢幕,歌唱的也是她家乡,可见她的念乡之情。
怅然步出戏院,不知河边喝茶的空位还有没有。河上的小舟,还能不能载动水里的星星一辈子。那些白天曾经小憩的石桥上,有没有好看的故事。窗里窗外的爱情,是不是正在夜色下怒放绚烂的花蕾。夜已深沉,露珠开始在叶尖聚集、滴落。凉感渐浓,回到民宿13幢,大门敞开,厅堂无人。推门入房,四壁之内,是我的世界。而惟一的窗口,仿佛一个相框,一张黑白相间的照片上,流淌着清明上河图般的清澈时光。
在网上追溯乌镇历史,据说已逾六千年,房子塌了再建,人类一代一代繁衍,只有屋檐下的水,总是倒映着人的身影,而墙上的野草,枯了,又绿了。我现在看见的房子,已经不是从前的,我白天和晚上见到的那么多人,他们的笑容,也很陌生。熟悉的,只有眼前的窗棂,有故乡依稀的模样。我伏在窗前,窗外的小桥流水,连同屋檐下的灯笼都已沉睡。我眺望的方向,是近在咫尺的东栅,忽然想起茅盾,东栅有他的故居,而他的墓地,则在西栅,被竹林掩映,墓园幽静,适合思考与写作。
先生的《子夜》《林家铺子》《春蚕》,一一在我的记忆里呈现,先生创作这些作品的时候,心里是有一个故乡在跳动的吧。所以,他又写了乌镇的香市、水阁。我轻轻地推开一扇窗,先生笔下的乌镇,就从窗外慢慢流过。
凡到过乌镇的人都有一个相同的感受,乌镇的夜色是最为迷人的。而迷人的夜色主要来自灯光的效果。如今,漫步乌镇,这里已是一座环保清洁的电气化小镇。华灯初上,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子夜路,遍布老街的腾讯众创空间、大数据交易中心、互联网医院、互联网新能源展厅等创新空间,让游客在千年古镇也能触摸到互联网的脉动。而道路两侧的路灯也颇有讲究,2015年,乌镇开启智慧路灯改造工程。智慧路灯可根据所处纬度、天气、人流量及车流量等因素自动开关和调节亮度,并可接入云服务平台,实现远程控制和精准高效抢修。此外,在省电的基础上,智慧路灯可再节能20%。仅桐乡市2000盏路灯的改造,年可节约用电量110万千瓦时。
世界是平的,而互联网则让世界真正做到了这一点。马云曾经说过,电是没有边界的。没有人会认为互联网有边界。信息互联网将地球浓缩成一个村,同样,能源互联网也可以将全球电网联成一体。乌镇,就是一个地球村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