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专版

赶超跨越发展 三年化茧成蝶

萧山创新强区:五政齐施 握指成拳

三年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以上

  赶超跨越发展 三年化茧成蝶

  萧山创新强区:五政齐施 握指成拳

  张 留 蔡卡特

  今年,萧山打出“一二八”组合拳。其中的“二”,即环境立区、创新强区两大战略。如果说前不久召开的“环境立区”大会,体现了萧山厚德载物的城市底蕴和喜迎八方来宾的热切期盼;那么4月2日召开的“创新强区”大会,就体现了萧山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尊企重企兴企的满满诚意。

  当天,萧山介绍了12大政策,其中五大新政重点部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智能化改造、镇街工业园区分类发展、产业载体建设和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等工作的“三年规划”。

  赶超发展、跨越发展,齐心协力、握指成拳。这刚刚发布的五大政策,就好比五根手指,紧紧握成一个强有力的拳头。在浙江省“大湾区”建设、杭州“拥江发展”、“后峰会、前亚运”这个舞台上,萧山未来三年将展示什么样的新力量?

一拳落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三年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以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建设制造强国,并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2019年七项重点任务之首。

  制造业的发展,被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制造业大区,萧山更加深知,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实施创新强区战略,关键就在于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总目标,萧山发布新政《关于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构建产业、创新、空间、企业、智造、管理“六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体系,到2021年,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以上。

  从结构质量、效益质量、创新质量、融合质量上,萧山分别订立了具体目标。

  结构质量上,到2021年,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25亿元,年均增速达32%以上,力争达4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86亿元,年均增速达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460亿元,年均增速达25%。

  效益质量上,工业投资年均增速保持50%以上,2021年完成工业投资300亿元以上,其中高新技术投资达180亿元;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30万元;规上工业利润率提升至10%。

  创新质量上,实现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1%。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家,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制造业双创基地(平台)1家。

  融合质量上,“两化”融合指数达110,实现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诊断评价全覆盖、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至30万元/人·年。

  据了解,为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年规划”,萧山将构建高能级产业体系、高水平创新体系、多层次企业体系、强协同空间体系、高效能智造体系、高标准管理体系。每一套体系,都是“破”“立”并举的“萧山实践”。以“构建高标准管理体系”为例:

  “破”发展桎梏——萧山将深入推进行业整治,制定新一轮行业整治实施方案,严格环保、能耗、安全等标准,深化印染、化纤等传统行业整治提升。到2021年,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000家,改造提升低效企业700家;深化区域合作,推动区内过剩产能、淘汰产能等向外转移,3年完成落后产能淘汰项目300个以上。

  “立”发展方法——萧山将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建立健全“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突出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等指标引导。探索推进行业、区域综合评价。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建立一站式企业绩效档案,建成一个具有产业空间、运行监测及分类评价等功能的综合数据平台,实现区域、行业、企业运行状况动态监测。

一拳落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

三年内为制造业插上数字化“翅膀”

  智能化作为推动制造业升级的新动力,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等新技术、新应用,可以为制造业插上腾飞的翅膀。萧山就要为制造业插上数字的“翅膀”。

  为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杭州产业数字化的第一区,萧山发布新政《萧山区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按照该计划,萧山将开展“六大”工程和实施“十百千万”行动。

  “十”,即培育1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

  萧山将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培育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重点行业形成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一方面,推动本土龙头企业先行先试。支持万向离散制造行业平台、传化智能供应链平台、恒逸化纤平台等一批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创新企业数字化应用模式,应用边缘计算等先进技术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另一方面,探索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普及。在化纤纺织、汽车零部件、增材制造等领域推进行业性的工业互联网建设,鼓励行业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加快工业知识数字化,实现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

  “百”,即建成智能制造示范项目100个以上。

  萧山将在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高、自主创新能力强、行业影响大、带动作用明显的大型龙头企业中,加快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建设,集中要素资源予以保障。

  比如,在汽车零部件、建材、装备制造、电子等行业,要强化生产端的智能调度和动态控制,实现管理、设计、制造、装配、实时在线检测等环节一体化控制及互联互动;在化纤、纺织、服装等行业,萧山将支持大型企业通过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建设,实现上下游协同制造,打通产品研发设计、材料选购、加工生产、检测、物流等环节信息数字化传递流程,形成生产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千”,即实施1000个以上数字化改造试点项目。

  在推进“工厂物联网”数字化改造方面,萧山每年将组织实施“工厂物联网”数字化改造项目150个以上,实现大型企业主要生产环节数据链的打通;在推进“机器换人”自动化改造方面,萧山每年将组织实施“机器换人”自动化改造项目200个以上。到2021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自动化设备改造全覆盖;在推进数字化改造服务方面,到2021年,萧山将引进培育30家数字化改造工程服务机构,引进培育产业数字化专用人才1000人,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培训全覆盖和数字化改造咨询诊断全覆盖。

  “万”,即新增1万家以上上云企业。

  每年组织3500家企业上云,是萧山最新定下的“硬指标”。到2021年,萧山区域内所有大型企业具备安全可靠的数据获取、保存能力和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业务流程的能力。

  到2021年,萧山要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25%以上。

一拳落在镇街工业园区分类发展

三年内完成51个镇街工业园区分类发展

  工业经济是萧山的“金名片”,也是萧山的立区之本,更是萧山发展的骄傲。

  自改革开放以来,萧山工业经济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期间经历短时间放缓,2017年又企稳回升,到2018年开始呈现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目前,萧山每个镇街都规划了工业园区。但或多或少存在发展良莠不齐等问题。根据《萧山区镇街工业园区分类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未来三年内,按照总量平衡、集聚发展、效益优先的原则,萧山将改造提升一批、优化转型一批、减量腾退一批,让镇街工业园综合效益实现新跨越、产业结构获得新优化、创新能力取得新成效。

  根据该计划,萧山将加快提升镇街工业园区内基础设施,完善公共功能配套,加大园区内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全面腾退园区内“四无”企业,实施旧厂区(房)改造和小微企业园建设。

  同时,萧山将加快培育和引进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做强做精园区内纺织化纤、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主导产业。

  到2021年,萧山基本完成51个镇街工业园区分类发展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分类发展告一段落时,萧山的目标是工业园区亩均税收达到30万元/亩以上,工业园区产值增幅达到80%以上,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将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34%以上。

一拳落在产业载体建设

三年内让“4286”产业载体

成为重要动力源

  身处新旧动能转换的历史攻坚期,面对新一轮改革任务,萧山正在打造“1+4+X”产业规划。

  “1”是指经济产业布局的“两带两廊”;“4”是指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科技城)、钱江世纪城、空港经济区、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4个全区最重要的平台;“X”是包含“4286”在内的重点产业载体,指四大产业新城、两大产业基地、8个重点特色小镇、6个重点产业社区。

  根据《萧山区“4286”产业载体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未来3年,钱塘新兴产业带、机场临空经济带、风情科创走廊、时代智慧走廊等“两带两廊”沿线重点载体,全部要开工建设。

  聚焦重点产业载体——

  以产业向园区集中为核心,萧山将聚焦“4286”重点产业载体的建设。

  钱塘江金融城、图灵小镇、机器人小镇、湘湖金融小镇、信息港小镇、空港小镇6大重点载体要基本建设完成;

  万向创新聚能城、智联科技城、浙江绿色智造基地(益农区块)、国际健康小镇、未来智造小镇、军民融合小镇、风情科创中心、浙江民企总部园等8个重点载体建设要初具规模;

  杭州桥南高端智造基地(桥南区块)、浙江临港产业园、杭州精密制造产业园、杭州新材料产业园、杭州红山生物产业园等5个重点载体更新改造取得明显成效。

  嵌入建设承载平台——

  依托“4286”重点载体内部,萧山还将谋划、建设一批主题楼宇、产业综合体、科创综合体、小微企业园等嵌入式、网络化布局的专业载体。

  比如,科创中心、紫橙国际创新中心等将加快开园;钱塘江金融城、图灵小镇、信息港小镇等载体已建成,商务楼宇的投运、招商引资、项目入驻工作将加快开展。到2022年,萧山要累计建成超过300万平方米的科创空间。

一拳落在优化营商环境

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为引领加快发展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重要的发展基础。萧山过去的壮大,依托干部跑出来的营商环境。

  萧山发布新政《关于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就是要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努力营造一流的政务服务、投资贸易、产业发展、创业创新、生态人文和法治环境。

  通过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提升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效率、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进不动产登记再提速、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减少企业用能报装约束、有效规范执法监管行为、净化政府采购市场环境、建立“店小二”服务机制,萧山要营造透明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比如,依托杭州“城市大脑”,到2020年,萧山要实现政务服务事项100%全流程网上可办。到2020年实现政务服务基础数据资源全归集、全打通、全共享。

  通过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加强平台建设支撑、加大创新政策支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强化人才住房保障,萧山营造充满活力的创业创新环境。比如,到2020年,萧山要实现人才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比不低于5%,累计建成不少于5000套“蓝领公寓”,开工建设5000套人才专项租赁住房。

  在营造开放便利的投资贸易环境、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营造舒适宜居的生态人文环境等方面,萧山也将推出一系列措施,形成办事更方便、领域更开放、经营更自由、权益更保护、环境更舒适,更加有利于企业成长、人才发展的生态系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萧山努力实现赶超发展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7 萧山创新强区:五政齐施 握指成拳 2019-04-03 浙江日报2019-04-0300005;浙江日报2019-04-0300006;浙江日报2019-04-0300009;浙江日报2019-04-0300010;浙江日报2019-04-0300013;浙江日报2019-04-0300008;浙江日报2019-04-0300012 2 2019年04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