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人物

“让这片叶子富裕更多百姓,这是我们‘茶二代’的使命”

贾伟:沉醉白茶芬芳

  【人物名片】

  贾伟,1985年生,在外从事设计多年。父亲贾小明,是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第一批种植安吉白茶的茶农之一。2013年,贾伟在父亲的建议下回乡从事茶产业,创立了语茉茶业有限公司,成为远近闻名的“茶二代”。

  3月27日,安吉白茶将进入开采期。这些天,来村订购茶叶的客户络绎不绝,我和乡亲们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的时刻。

  每逢此时,我总会想起2003年4月9日,习近平同志来到我们黄杜村,与父辈茶农交谈时说过的那句话: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在安吉,黄杜村一直很有名,以前是因为穷——这里曾是全县最贫困的村子之一;现在则是因为富——我们是安吉白茶第一村,家家户户靠种茶致富,过上了小康生活。

  而我,更是做梦都没想到,因为这片叶子,跳出农门的我又重回家乡创业,还把这片叶子做出名堂,又送到西部贫困山区,书写着“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新故事。

  游子归山乡

  黄杜村山多地少,1997年人均年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为了致富,村干部曾带领我们村民种过辣椒、板栗、杨梅、菊花等,但始终没有实现“富起来”的愿望。

  父母也总是跟我说:“好好读书,考出去,千万不要回这个穷山沟!”

  溪龙乡在1998年提出“在山区种植1000亩白茶助农增收”。从那时起,我们黄杜村的白茶产业逐步发展起来。我的父亲贾小明就是村里第一批开山种茶的安吉茶农之一。我家同大部分乡邻一样,种茶卖茶,日子渐渐殷实。

  2008年,我从浙江师范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一心想着在大城市闯一闯。我辗转杭州、南京等地,当过设计师,也开过公司。在外打拼的经历大大开拓了我的眼界,但我也一直惦记着家乡的那片茶叶。

  2012年安吉白茶已成为全县农业的支柱和招牌,从黄杜村慢慢走向了全国。此时,父亲也一改先前的态度,主动建议我回乡看看,能不能从白茶中寻找出路。

  2013年,我回到黄杜村,接管了父亲的小明茶场,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语茉茶业有限公司。

  好茶卖好价

  既然决定开公司,就要重新学习有关茶叶的一切知识。“白叶一号”的育苗、种植、炒茶制茶各个环节和茶园管理,我都虚心向父亲及前辈请教。我又走到全国各地取经——去新昌学摊青,去云南参观古茶园,去桐木关学发酵……看到我认真做茶,父亲很开心。

  但是也因为卖茶叶,我们父子曾一度冲突不断。

  我喜欢用年轻人的方式卖茶叶。跑市场、参展会,我把重点客户从茶叶批发商逐渐转移到零售店铺和零售网店;但父亲以他多年卖茶的经验,认为不能这样搞。在生产过程中,我重视客户的需求,为他们“个性化定制”;但炒了一辈子茶的父亲对此不能理解。

  在我的坚持下,公司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创新。第一年,我卖掉了3000多斤白茶。第二年,我卖了4500多斤。我家的茶叶还走出国门销至国外。

  从那以后,父亲认可了我的营销模式。其实我知道,这位老茶农对于这片叶子的感情比我深得多。好茶卖出好价钱,对茶叶来说也是一种肯定,他别提有多开心了。现在,语茉茶场有100亩,还有500亩定点合作茶农的茶园,年产值超过500万元。

  做茶如绘画

  从“茶场”到“茶业”,在我看来,不仅仅需要开拓销路,更要打响自己的品牌。

  安吉白茶要走品质路线,就要让客人真正了解其文化内涵,提高品牌附加值。

  去年中秋,我们推出了“月里来香”中秋团圆礼盒。礼盒里有一盒桂花红茶、两个茶月饼、两个蛋黄流心月饼,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应季产品,每盒268元,短短半个月卖出了2000多份,营业额达50万元。这次我又让父亲刮目相看:原来除了卖茶叶,还能做这么多茶的衍生品。

  如果一定要把做茶比作什么的话,我觉得做茶就像画国画。好的茶就像上好的宣纸,火就像画画用的墨,火的高低,就像墨的浓淡。至于制茶手法就像作画技法,见山显水。我要用这片叶子,绘制出一幅美丽的画。

  除了白茶,我们大胆改良传统工艺,开始把目光投向更多品种,着手进行多款新产品制作与研发。为了一片“安吉红”,我们整整研制了3年。我们往来福建武夷山、云南凤庆等地,向红茶大师们学习,看茶做茶,再根据安吉白茶与其他茶种的不同,寻求最适合的制作工艺。

  为了追求最好的品质,3年里我们只做不卖,不断地尝试、审评、改进。直到2015年,“安吉红”有了特有的品种香和地域香,才拿出来给大家分享。每过一道关都很辛苦,但当品尝到那一口香甜时,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现在,“安吉红”也成了语茉茶业的特色主打产品之一。

  先富带后富

  周边的其他茶农看我家茶叶的销路好,也想学制作工艺,我会免费教他们。

  我还是溪龙乡青年创业联盟的会长。40多位会员中有“茶二代”,有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还有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博士。大家经常聚在一起,共享信息、解读政策,氛围很好。

  有人问我,你把新技术免费教给别人,不怕影响自己的生意吗?我不怕。我更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把安吉白茶这一品牌做得更有影响力,这对于安吉白茶品牌也是一种保护。

  我经常会带着产品参加全国各地茶产业博览会,举办品茶会、茶友会等,也将不同的茶文化表现形式带回到安吉,丰富茶产业内容。

  “做茶就是做人,要凭良心。少种一点茶没关系,但既然种了,就要把它种好。”多年来,父亲的话一直深深印刻在我的心里。

  安吉白茶这片叶子富裕了我们茶农,我也希望这片叶子能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作出安吉贡献。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去年,我们黄杜村向西部贫困山区捐赠了1500万株“白叶一号”。我们不仅要捐赠白茶苗,还想要点对点服务好。村民们多次前往受捐山村实地考察,回来后选了最好的茶苗进行培育。青年种植能手还想出了以网络远程指导的方式,协助受捐农户解决种植中遇到的问题。

  这些茶苗就像是村里的宝贝,我们把它从无到有孕育出来,然后捐出去,这是我们最好的东西,希望贫困地区的百姓也可以通过它富起来。

  (本报记者 徐坊 整理)


浙江日报 人物 00010 贾伟:沉醉白茶芬芳 2019-03-26 浙江日报2019-03-2600009;9699245 2 2019年03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