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
打好十场“美丽”攻坚战
美丽乡村建设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深化“千万工程”,以打造美丽乡村提升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等为载体,补齐发展短板,整合各级资源,培育精品亮点,强化要素保障,优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着力优化美丽环境、发展美丽经济、传承美丽人文,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环境整治提升
按照“对标一流、治理顽疾、综合施策、常态长效”的要求,抓好城市序化、亮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切实加强城区市政设施、公共绿地、城区河道等的监管和运维,全面提升城市环境面貌;持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22688交通大会战建设进度;强化住宅小区管理,打造宜居、美丽、整洁、有序的小区环境,形成自律自治、有效监管、高效执法的长效整治机制;对主要道路沿线的土地、农田等,实施土地流转大田托管建设美丽田园,提升美化视觉效果;按照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原则,高标准、高质量对全区公路路域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使“美丽公路”成为萧山绿色发展的主动脉。
保护生态安全
严格按要求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各项工作。加强能源清洁利用,深化工业废气治理,加快治理“车船尾气”,强化治理“扬尘灰气”,推进治理“城乡排气”,加大土壤污染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排查、整治餐饮业污染的突出问题,遏制餐饮业污染高发势头,促进餐饮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五水共治”纵深推进
以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为目标,加快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持续推进全面彻底的污水纳管和严格的雨污分流,基本实现全区雨污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流、处理全达标。开展美丽河湖建设,引导和鼓励全民参与爱河、护河,强化河道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全面推行河道标准化管理,全面提高河道管理信息化水平,打造更多“最美河道”。
行业转型升级
全面淘汰不符合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关停取缔存在安全隐患、重污染、高能耗以及其他有违法生产行为的企业,加快完成印染、化工等十二大行业企业的整治提升工作。大力推动工业园区改造提升和小微企业园建设,结合完善亩产效益评价、旧厂区(房)改造、能源双控等工作,按照“改造提升一批、优化转型一批、减量腾退一批”的原则,加快工业园区改造提升步伐,引导园区外的优质零散企业集聚入园发展,推动行业集聚发展、绿色发展。
市民文明素质提升
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品牌引领,不断提升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引领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
10
美丽景区建设
有效整合全域旅游资源,打造A级景区和景区村庄,积极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提升旅游国际化、智慧化、品质化,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加快湘湖跨湖桥5A级景区创建工作,不断打造新亮点,提高吸引力和接待能力,全面提升湘湖景区品质和档次,真正使湘湖成为浙江的点睛之笔。加快推进浦阳江治理三期工程,实现浦阳江景观提升,使浦阳江流域早日成为“天蓝地净、城秀乡美、江在城中、山水环绕”的宜居家园。
9
落实关键小事
围绕“垃圾全分类、资源全利用、原生垃圾零填埋”的目标,实施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完成垃圾焚烧项目提标改造,推进垃圾分类综合体建设,启动建筑垃圾(泥浆)、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处置项目,全面营造“垃圾分类,全民参与”的环境。按照省、市、区三级民生工程的要求,积极推动公厕新建改造工作顺利开展,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同时积极探索公厕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
深化治危拆违
以农村超面积辅房整治和城乡危旧房治理改造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面深化“三改一拆”,建立健全长效管控机制,切实改善发展环境,促进新型城市化建设,争创“无违建区”。对农村危房治理工作进行“回头看”,确保每处危房治理到位、资料齐全,未治理房屋严禁发生腾空返住情况,确保危旧房治理形成长效管理。
7
美丽城镇建设
按照《杭州市萧山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既定要求,以制度化督查、标准化考核为抓手,健全和创新小城镇长效管理方法和工作机制,巩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全面提升小城镇生产、生活、生态环境质量。实施“示范引领、镇镇美丽”工程,按照环境美、功能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和治理美的要求,提升小城镇发展定位,强化规划建设管理,全面补齐功能短板,注重要素集聚,突出制度供给,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形态优美、规模适宜、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管理有序、富有活力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城镇。
8
萧山
1
6
2
5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