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G60科创走廊“九城巡礼”第三站走进杭州

科研与产业双翼齐飞

  本报杭州3月22日讯 (记者 王世琪 冯贺) 全球领先的模块化工厂可以根据制药不同环节的个性化需求灵活调整车间布局,与传统制药工厂相比,生产成本近乎减半;实验室内,来自世界各地的制药专家各司其职,围绕新药研制探讨、交流……3月21日至22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媒体联合采访团行至第三站杭州,记者在位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医药港的杭州奕安济世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看到了技术与产业的最佳结合。

  “选择落户杭州,就是看中这里具备将研发成果产业化的有利条件。”“奕安济世”产品开发负责人杨晓明表示,通过杭州设立在硅谷的创新工作站,公司2016年从美国来到杭州。从政策、氛围和成本方面考虑,杭州无疑是实现技术产业化的最佳选择,在美国建设工厂的成本大概是杭州的5倍。

  “杭州在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过程中,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着力培育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建设航空航天、生物经济等特色产业群。”杭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新技术产业化一直是杭州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位于杭州东部的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正是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平台。2018年,杭州科技型初创企业新增711家,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948.4亿元,较上年增长10.8%。

  如今,杨晓明对杭州还有了新认识。“这里已不仅仅是一个产业化平台,杭州的基础创新能力在迅速增强。”他说,随着杭州医药港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共建了创新医药研究院,以及国家新药安评中心浙江分中心、实验动物中心等临床前研究机构的落地,这里已初步构建起全链式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

  “基础研究能力不足一直是杭州的短板。”杭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杭州正依托城西科创大走廊,这块囊括了浙江大学、阿里达摩院、之江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的基础研究高地,努力补齐短板,“现在的杭州,已经形成了城西想点子、城东产业化的格局。”

  在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带动下,基础研究正逐步渗透到杭州的每个角落,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建设赋能。2018年,杭州新增省级研发中心149家,累计达984家;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3%。与此同时,杭州也有效地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之间的基础研究资源融合互动,截至目前,杭州已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提供了首批2961台(套)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清单,同时推荐了3项科技成果参加九城科技成果专场拍卖会。

  “要想更好地融入并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我们必须着力推动产业化与基础研究双轮驱动。”杭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继续做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同时,杭州将深耕基础研究,推动之江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加快建设阿里达摩院等技术研发类功能型平台,推动在杭研究机构与其他8个城市的协同创新。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科研与产业双翼齐飞 2019-03-23 9738209 2 2019年03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