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石塘镇探索山区“消薄”新模式
强村公司三招创富
本报记者 郑欣慰 通讯员 严晶晶 柳项云
位于云和县东北部的石塘镇下辖34个行政村,2018年之前,除了长汀、规溪等少数几个村能够靠自身实现“消薄”之外,大多数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低于5万元。
优质资源分布不均、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横亘在石塘镇全面完成“消薄”面前的一块大石头。2018年,石塘镇成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强村公司”),吸纳所辖34个行政村入股。同时,招募公司职业经理人,整合绿色产业、红色产业等优质资源,通过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带动各村抱团,助推全面“消薄”。至2018年底,石塘镇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0万元、经营性收入超5万元的村已达30个,是上一年度的3倍。
请专业能人
除了小顺村党支部书记的头衔,陈小明如今又多了一个身份——“强村公司”职业经理人。
“强村公司”成立后,当地公开选拔职业经理人。2018年9月,开过酒店、办过建筑材料公司,有着多年经商经历的陈小明在一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走马上任。按照相关激励机制,其年薪与公司效益挂钩,保底5万元,最高可达20万元。
“新官”上任后,他的第一把火就指向小顺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培育基地。
“这个基地原先是由村里运营的,一年收入6万至7万元。”陈小明介绍,收归统一经营管理后,公司对基地的服务品质进行了提升,改变单一的导游讲解模式,组建教学团队,丰富教学形式。基地还细分市场,针对不同客户群体需求,推出乡村振兴、亲子教育等特色主题培训套餐,并加大周边县市的宣传力度。
升级后的基地,客源不再限于丽水,宁波、温州等地的团队也纷至沓来。此后的2个月内,基地营业额超20万元。
“一个明显的利好就是留下来消费的人多了。一日游变三天两夜,不仅拉动了本地农家乐民宿的生意,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人气。”陈小明说,如今,小顺村村集体光是租金收入就达13万元,还不包括利润分红。
创公共品牌
然而,不是所有的村都有小顺村这样的“先天优势”,许多村由于地处偏远、资源相对匮乏,发展受限。
距离云和县城2小时车程的竹子坪村盛产山茶油,可由于地处偏远,销售是一大难题。
“过去,农户自己拉到城里去销售,一斤50元都难卖。”陈小明说,“去年,我们按照每斤58元统一定价,通过村里的合作社上门统一收购。刨去食宿、交通等各项开支,每斤山茶油可为农户增收10元以上。”收购来的山茶油包装成“帆影渔歌”公共品牌,对外统一销售。
“不仅仅是山茶油,去年,我们通过‘强村公司+村级合作社+农户’的联动发展模式,把云和雪梨、香菇、木耳等特色无公害农产品都纳入了‘帆影渔歌’品牌,并与吴兴、北仑等9家结对企业达成了农产品销售合作。”石塘镇党委统战委员凌益春说,通过“强村公司”统筹整合各村优质农产品,实现了价值提升、合作共赢,仅今年春节前一个月时间,就帮助各村销售农产品70多万元。
这些天,陈小明正忙着制订新一年的工作计划。他说,通过梳理各村特色农产品,公司计划今年加推“帆影渔歌”品牌的茶叶和板栗,并在11月底组织一场订货现场会,打响品牌,扩大市场,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和产品价格。
共建水电站
“强村公司”的另一作用在于“兜底”。
以3月21日刚完成监理招投标公示的小顺大坑一级水电站为例,这个总投资900余万元的电站采用“财政资金投入为主,小顺、湖滨、高畲等9个村入股为辅”的资源共享方式实施。
“这样一个规模的水电站仅凭一两个村的力量是不行的。”凌益春说,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村出部分资金,薄弱村则利用政府给予的扶持资金入股,不够的部分再由“强村公司”出面向银行贷款。目前,已贷款160余万元。
“如此一来,把各村零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项目规模上去了,盈利水平也会更高。”凌益春说,等到水电站产生效益后,资金运用上也将更加灵活。根据协议,除了分配给入股的9个行政村外,还留有一定比例用作机动调配,兼顾各村均衡发展。如今,“强村公司”成为石塘镇各村集体经济增收的“一号平台”。
圆桌会
石塘镇党委统战委员凌益春:“强村公司”这一模式还要不断探索完善,要坚持“项目为王、项目引领、项目支撑”,积极谋划实施各类发展项目,主动寻找新的商机和新的增长点,努力共赢、快富。
石塘镇镇长叶金宝:“强村公司”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分红获得收益,这些收益让很多贫困村、薄弱村因“输血”而获得长远的“造血”能力。
云和县农经站站长毛必田:“强村公司”有机整合了区域资金资源和优势特色,将集体物业、特色农产品等资源资产进行市场化运作,带动区域协同增收。同时以聘用职业经理人、打造公共品牌等现代企业运营管理方式,有效提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