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人民教育 浙江答卷

立足富春江畔 服务杭州区域经济发展

——高职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杭科院“长征路”

  立足富春江畔 服务杭州区域经济发展

  ——高职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杭科院“长征路”

  林梦婕

  600多年前,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在富春江畔结庐隐居,创作了绝世名画《富春山居图》。2007年,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择址富阳高桥张公山麓建设新校区,历经精心整治和耕耘培育,成了名副其实的富春山居图上的万人大学。

  多年来,学校依托这片土地的春风雨露,传承和倡导陶行知文化,坚持服务杭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富阳乡村振兴……在高职教育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长征路”,实现了跨越发展。

  立德树人

  行知思想一脉相承

  “大学与高中最大的不同就是时间充裕,可以自由安排。在今后的一千多个日子里,我想用50%的时间投身专业课学习,30%的时间参加社团活动,10%的时间锻炼身体,最后10%的时间培养一个爱好。”新学期伊始,工商学院会计1812班王菲,向校领导谈及了自己大学三年的规划,“我觉得,光学理论没有用,只有在实际操作运用的时候,所学的知识才能让你豁然开朗。”

  与校领导面对面,一边品茶,一边侃侃而谈,在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并不稀奇。为传承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学校创办了“校长请我喝杯茶”品牌活动,至今已经坚持了8年。交流思想、引发思考之外,学校还用交办单的形式真正把学生的建议变成推动校园改变的一项项具体举措。学生反映创业活动缺少指导,学校就把创业课程列入公选课,为每个创业团队配备创业导师;学生提出晚上活动不丰富、出行不方便,学校就改建灯光球场、学生广场,开通假日公交专线……

  倾听与回应换来的是同学们的信任与热爱,“一个有爱的校园才能培养出有爱的学生”。校党委书记谢列卫认为,走近学生、尊重学生是教育的前提,“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种唤醒”。

  在践行陶行知先生“真教育”理想的道路上,杭科院做了很多创新:用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用创造教育思想引导创新创业教育,把在校三年时光变成“知行千日”的综合素质历练提升,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行知育人模式。

  每学期期初,杭科院的校园里都会举办一场热闹的“工学岗位招聘会”,需要学生准备简历,自行投递并接受现场面试。“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校园招聘会“唤醒”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劳动意识、自立意识,还有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的主动精神和对岗位负责的职场态度。

  在谢列卫眼中,“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先生留给杭科院最可宝贵的理论力量,学校要用好这笔“财富”,以行知思想引领育人模式改革和管理服务创新,不断提升育人水平,“杭科院所有的教学改革、管理创新,所有为了创一流而做的努力,归根结底就是为了‘立德树人’四个字,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扎根中国大地,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这一句话。”

  产教融合经济

  服务杭州区域

  郑利敏是杭科院信息工程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名教师,同时,他还有一个身份——杭州智途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这家公司位于富阳区,技术力量完全依靠信息工程学院的电气自动化团队,它还入驻了杭科院的创新创业产业园。

  而像郑利敏这样拥有双重身份的专业老师,在杭科院还有很多。自2016年学校与富阳区科技局签署协议“共建杭科院富阳技术转移中心”以来,老师们带着科技服务团队下企业开展活动,为富阳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攻关27项,累计获得横向课题经费近1000万元,师生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73项,转移投产5项。

  目前,学校共与富阳区域内85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深入开展人才培养、基地共建、实习实训、技术研发、招聘就业等方面的合作,并与当地公司共建了杭州日月电子信息研究所、车轮高端产品研发中心、浙江省微特电机节能降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截至2018年9月,学校累计有700多名毕业生在富阳当地企业就业。而在学校与富阳区政府共建的“杭科院(富阳)创新创业产业园”中,目前像杭州智途公司这样的入驻企业有近50家,入驻企业产值超4亿元,为富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深耕富阳,立足杭州。多年来,杭科院坚持服务杭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接杭州市十大产业结构,构建11个专业群,建立了“政行企校合作育人”的产教融合机制。

  东风裕隆学院、杭科院-长安福特汽车工程技术应用中心、绿色建筑技术中心、新道行知商创基地、杭州市学前教育教师发展学校、杭州国际博览学院……在政府、学校、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四合”模式结出了一个个丰硕果实,融通各方资源打造出协同育人的环境,助力学校在更高的起点上设计教育内容和教育项目,培养接地气的、具备现代职业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的优质人才。

  2018年11月10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2018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上,校长许淑燕代表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联合建设中德西门子(杭州)智能制造学院。

  据统计,学校每年约1/4的生源来自杭州地区,每年超过50%的毕业生留在杭州创业就业。依托专业优势,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资源优势,加强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杭科院这条政行企校合作育人的有效途径,正在为服务杭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最大价值。

  依托专业特色

  助燃乡村振兴薪火

  陶行知先生一手指导创办的浙江湘湖师范,是杭科院重要的办学渊源之一,2018年11月25日,学校举办了纪念陶行知指导创办湘师90周年学术研讨活动,传承教育先贤扎根乡村办教育的可贵精神。

  其实早在2012年,杭科院就与杭州市牵手,定向培养面向农村的幼教师资。“乐意去、留得住、干得好,这是学校培养乡村幼教师资的标准,”许淑燕介绍说,迄今为止学校共招录了856名学生,“他们学成后,都会返乡并扎根在农村幼教一线。这既是历史的传承,更是时代的呼唤。”

  除培养面向农村的幼教师资外,学校还奔赴贵州毕节、黔东南州等贫困地区开展职业教育东西协作。

  学校更立足富阳,组织师生为多个村庄做建设规划设计,为富阳当地提供乡村旅游开发和转型升级培训、电子商务培训等。依据自身专业特色,学校在富阳当地共建立了志愿者服务基地22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千余场,累计服务总时数约6.7万小时,累计总服务数超8.4万人次。

  最近,杭科院又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与专业优势,与富阳区政府携手共建“乡村振兴学院”。同时,学校还会与杭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共建“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开展相关政策研究。

  “在立足区域发展的基础上服务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是学校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谢列卫表示,教育的最终关注点是人的生活、人的发展,传承陶行知思想最重要的就是以生活为本源,让教育沉下去,扎根中国大地。“新时代赋予了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机遇,学校将以更开阔的视野格局、更紧迫的使命担当,以特色发展的过人胆识,以勇立潮头的万丈豪情,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朝着争创全国同类院校一流的‘新目标’,走好我们新的‘长征路’。”


浙江日报 人民教育 浙江答卷 00020 立足富春江畔 服务杭州区域经济发展 2019-03-22 浙江日报2019-03-2200010;浙江日报2019-03-2200012;浙江日报2019-03-2200013 2 2019年03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