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人民教育 浙江答卷

浙江科技学院 服务地方发展 展现高校新作为

  浙江科技学院 服务地方发展 展现高校新作为

  吴俏婧 宋 珂

  创办于1980年的浙江科技学院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发展,现有小和山和安吉两个校区。学校在建校之初便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较早开始中德合作办学,学习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办学经验,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经过40年的发展,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和做法,为全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和全国应用型高校建设贡献了实践样本。

  “作为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我们始终坚持扎根浙江大地办学,强化应用型定位,彰显国际化特色,主动融入浙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实力。”浙江科技学院校长赵东福教授说。近年来,学校主动担当,深入推进开放强校主战略,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通过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升企业(行业)创新能力、打造校企国际合作平台等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展现高校新作为。

  产教融合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近日,浙江科技学院2018届毕业生就业白皮书出炉。白皮书数据显示,2018届近3800名本科毕业生中,到各类企业就业的占81.33%。近五年数据表明,学校近九成毕业生留在浙江发展,超八成进入企业为企业发展服务。

  怎样为企业培养亟需的人才?近年来,学校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努力构建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有的学科专业中,超过80%与浙江省“十三五”重点打造的八大万亿产业相吻合。学校自建校之初就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开展合作,学习借鉴德国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课程设置模块化、实验实训生产化、师资队伍工程化、企业参与普及化、教学实施项目化,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学校凝练“六化”育人模式,突出“实践”特色。如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深入梳理机械类学生能力培养需求,采用逆向设计的方法构建学生知识结构,针对机械类专业人才需要的11方面能力梳理整合,将教学内容组合建构11个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每个模块都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在减少理论教学学时的基础上优化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结构。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学校围绕产业转型、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明显加速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强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近年来,学校先后建立了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和中科曙光大数据应用创新基地,与企业合作共建7个国家级实践教育中心,多个国家级、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推进人才培养的企业深度参与,打通学生应用能力与企业需求中间的“最后一公里”。毕业生受企业欢迎,学校获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在2018年“浙江工匠”选树活动中,浙江科技学院05届生物工程专业校友冯纬入选。毕业即入职浙江五味和食品有限公司的他,现已成长为企业的技术中坚。对母校强化实践的人才培养方式,冯纬印象深刻,“在完成两个实践学期外,老师还不断带我们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学习,这些经历让我一入职就能迅速上手,成长起来。”

  产学研合作

  为企业发展提供原动力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和生命力,是高校的重要职能。浙江科技学院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打破院系壁垒,高质量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跨学科交叉平台。学校主动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先后与安吉、余杭、龙游、岱山、慈溪、德清、海宁、东阳、常山、云和等20余个县(市、区)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在慈溪、龙游、德清、东阳、常山等5个县(市、区)设立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地方分中心,与海康威视等90余家省内外龙头骨干企业建立校企技术研发中心或研究院等创新载体,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据介绍,日前,浙江科技学院“3D光学与深度感知技术实验室”开发的“基于微纳行射光学器件的三维传感系统”通过百度、通用等知名企业测评,获得上亿元的产业化投资。该实验室包括激光雷达技术等在内的研究成果已进入产业化阶段,成为华为等知名企业的重要供应商,在汽车激光雷达这一庞大市场领域占据了核心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先机。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对接、服务引领,学校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智力优势,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黄酒产业是浙江的特色产业之一,长期以来黄酒生产后的干酒糟处理给企业带来不少麻烦。浙江科技学院牵头制定的《饲料原料 干黄酒糟》国家标准正式出版发行,自4月1日起实施。

  学校与贝因美婴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10余年,双方从乳粉的加工工艺开始,逐步延伸到乳粉安全、乳粉营养等内容,共同开发了高纯蒸汽喷射、粉体密相输送、浓奶浓缩等先进技术,为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注入了新活力。

  学校还积极鼓励教师下企业、下生产一线,实现教师下企业制度化、常态化,仅2018年就组织教师参加校企、校地科技成果对接交流近百场,下企业教师达 400余人次。目前,学校初步形成了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地方分中心、地方企业研究院、高校产学研联盟中心、校企研发中心以及2011协同创新中心、大学科技园、校内研究机构等内外结合、多层次、立体式的校企合作格局,为企业技术提升和产品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挥国际化优势

  助力企业“走出去”

  在当今高教发展中,是否具有国际化视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未来的发展能否走得更加长远。如今,要问浙科院最有特色的是什么,那莫过于学校的国际化办学。经过多年的国际合作积累,现在在浙科的校园里,学子们能够看到、听到、接触到不同国家的文化风情,与留学生零距离交流。据悉,浙江科技学院在建校之初,就与德国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进一步凸显国际合作办学特色,与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建立人才培养和产学合作的新平台。

  学校拥有浙江省中德科技促进中心等一批“德”字号平台,在农副产品生化制造与加工、绿色节能建筑、汽车电子及物流技术、食品物流装备技术等领域与企业共建10个国际合作科研平台,共同承担多项国家级国际合作项目。依托国际合作优势,学校积极搭建桥梁助力浙江企业“走出去”,仅2018年就组织国外高校和知名企业专家来华对接交流近百人次。学校与“两山”理念发源地安吉共建的中德智能冷链物流技术研究院,落户当年即与德国专家联合为区域企业解决重大技术难题6项,与企业合作获批了省级企业研究院等平台,并入选全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现场会示范推广,极大地助力了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和国际市场的拓展。

  日前,在海宁市“双引双进”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浙江科技学院与海宁市政府签约,双方共建“浙江中德科技促进中心海宁中心”暨“海宁(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学校与海宁地方企业已合作近20年,引入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等国外智力支持,持续为浙江虎霸建设机械有限公司、海宁非零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服务,结合产业技术转型升级在塔吊安全网络化智能监控系统、物流设备和技术研制、高端智能装备等方面提升企业技术水平,企业设备、服务走出国门,提升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今年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引导不同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壮大优势、建设一流。”浙江科技学院党委书记龚建立教授说:“这给我们这样的地方高校注入了特色发展和高水平发展的强大动力。机遇前所未有,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浙江大地,始终将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应用型大学作为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战略目标。”

  下一步,学校将以“多院一体、四轮驱动”的开放强校主战略为引领,实施“四大工程”,形成学校办学资源和产业行业资源开放共享、学院学科与产业行业深度融合、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国内国际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深入服务浙江产业行业发展和对外开放战略,为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战略贡献浙科力量。


浙江日报 人民教育 浙江答卷 00019 浙江科技学院 服务地方发展 展现高校新作为 2019-03-22 浙江日报2019-03-2200010;浙江日报2019-03-2200012;浙江日报2019-03-2200011 2 2019年03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