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勇做教育改革先锋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勇做教育改革先锋
周琳子 夏雯雯
3月14日,温州市举行儿童青少年“明眸皓齿”工程动员大会,力争到2023年实现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患龋率在上年基础上每年降低0.5至1个百分点。这是温州在全国率先开展的中小学生“明眸皓齿”工程,也是温州教育在改革探索中大胆迈步的一个缩影。
开展“四品八德”教育,推进民办教育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问题……温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公平与质量为基本导向,以建设“未来教育”为品牌引领,推进教育高质量高品质发展。
深化“四品八德”教育
探索“三全四课五立”育人新模式
立德树人是个系统性的大工程,绝不单是学校自家的“门前雪”。如何抓牢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这个“牛鼻子”,温州深化“四品八德”教育,创建德育试点校84所、示范校16所,探索“三全四课五立”育人新模式,率全省之先构建起了完善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为这道难题找到了答案。
近日,温州市实验小学申报的德育项目《“大拇指”行动:家校合力育人新体系建设》入选2018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名单。问卷结果显示,对于这项行动,家长支持率高达96.15%,参与率达62.89%。
一个“大拇指”何来如此大的魔力?这背后是温州开展红色领航“立德树人”行动的支持。为有力全面铺开工作,温州制定印发《关于开展红色领航“立德树人”行动 全面推进新时代公办学校党建工作的意见(试行)》,在全市中小学范围内创建“四化”党支部,并启动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党建领航作用。
如今温州全市21个学生综合实践基地,17大类140余项活动项目,47门活动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全年超过140万人次参加到校外实践基地活动中;10条中小学研学旅行精品线路,20个研学旅行营地和60个基地,为师生提供研学教育平台;创客教育“五个一”工程打造的30个创客教育基地,第二批25所STEAM教育试点校,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更多途径。
出台新“1+9”文件
纵深推进民办教育改革
率全国之先按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对民办学校进行分类登记;实现全国基础教育阶段首例收费权质押贷款;全国第一个出台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为企业法人政策……温州民办教育改革突破条条框框,创出了全国民办教育的“温州样本”。
当前,温州有民办学校1383所,在校生占全市总数的32%,民办教育承担了温州近三分之一的教育任务。如何处理好公民办教育关系,促进教育和谐发展,是摆在温州改革教育面前的一道难题。
去年10月9日,温州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新“1+9”政策,推出温州民办教育改革3.0版本。同时,结合自身经济社会情况综合考量、科学制定公民办教育发展比例,对各学段民办教育发展的学生数比例设置发展区间,对市辖县的民办教育数量设置发展区间,避免出现公民办教育比例失衡。出台《温州市民办学校退出办法》,落实分类管理政策,梳理和放宽准入条件,对办学质量低、社会效应差的民办学校,政府引导其通过合并、合作、转变办学类型和层次等方式转型提升或退出教育领域。
温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郑建海说:“温州作为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的先行探路者,坚持公益属性与市场方向兼顾、精准扶持与规范管理并举,创新社会力量投资办学机制体制,推进民办教育优质、品牌、特色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评价+大数据”实现教育提质
评价是教育发展的“晴雨表”“风向标”,针对过去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温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督导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构建市、县、校三级督学网络,温州已建立101个督学责任区,聘请456人责任区督学,形成了“诊断型”“推介型”“调研型”“整改型”等“四型”督学模式,对教育发展、学校办学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把脉诊断。由第三方教育监测出具的分析报告,为政府科学决策和精准教育教学提供依据。
为根本扭转单纯以学业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温州在地市级层面率先制定出台《温州市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实施方案》,构建学生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幸福等4个维度18项指标的四维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学生奋力成为“最好的自己”。最近四年内,全市已相继开展9次市级层面的教育质量综合监测,覆盖中小学所有学段。
走进当下的温州校园,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已悄然被学为中心的教学所取代。教学魔法棒、电子班牌、智能手环……变革后的课堂气氛活跃而热闹,倾听、记录、讨论、质疑成为常态。2018年,温州教育大数据平台正式开通上线,数据汇聚量达到了2.4亿条,这些采集到的数据,将反馈至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形成学生成长云档案和教师发展云档案,实现精准教学。
坚持优质均衡发展
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
平阳县投入5.8亿元吹响8个基础教育建设项目的开工集结号;苍南县投入14.7亿元举行20所中小学建设集体开工仪式;洞头区霓屿义务教育学校、瓯海区郭溪中学等60多所新校园掀起盖头……去年,温州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收入188.99亿元,比上年增加9.85亿元;新改扩建学校(幼儿园)296所,超额完成18所;中小学生均占地、建筑面积总量增幅全省第二;新认定普惠性幼儿园119所,占比达到89.68%;创建等级幼儿园166所,占比达到97.89%。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城乡教育一体化逐步走向均衡。
近年来,温州一口气推出城区东部、城乡教育一体化、城区西部、学前教育等系列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改薄”项目28个,投入资金5.97亿元,建设面积21万平方米。新创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892所,占比达到97.24%;新创义务教育办学水平一、二级学校434所;深化培育“新优质学校”300所。
“改薄”的同时,温州还积极“培优”。新组建城区十大教育集团,推进多所学校联盟合作办学,以“名校+新校”“名校+潜质学校”的形式,以“1+X+Y”的复合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有效供给。
温州还开展中本一体化培养试点,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当前,温州中职招生比例提升至44.9%;高职一体化招生7822人,占比29.8%。国家级终身学习研究基地落户温州。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瓯越人才培养计划
如果说政策的引导、改革的红利、财政的投入,犹如造好了一艘功能齐全的大船,那么扬帆起航的关键在于“舵手”的培养。温州出台《温州市瓯越教育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百千万”工程,选拔100名教育名家培养对象、1000名“未来名师”培养对象、10000名“未来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通过三年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素养优良、发展潜能强劲、引领作用明显的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人才队伍。并通过校长职级制改革、县管校聘试点等方式,均衡师资配置,不断释放队伍新活力。
洞头区作为省级“县管校聘”改革示范区,一场全学段、全区域、全覆盖的改革在当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洞头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说:“改革不是为了让老师‘落聘’,不是打破‘铁饭碗’,而是促进积极性,促进均衡发展。”
当前,温州已经全面实施“县管校聘”改革,学校、教师覆盖率分别达到71%和77%。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2193人,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26.4%,其中骨干教师交流人数491人,占符合交流条件骨干教师总数的27.6%。同时,温州还在全省率先推进中小学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自主评审改革,率先在高级职称评审中创新应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师个人申报、推荐、核验、评审、结果公布“一网式”全流程在线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