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天台建设全域大花园
打造美丽经济带

  天

  台

  建设全域大花园

  打造美丽经济带

  陈潇奕

  山水、神秀、佛宗、道源。于天台而言,“和合文化”已经融汇到这里的自然脉络之中,沁入到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之中,繁荣悠久的乡土文明为天台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内生动力。秉持自身这份独有的气质,这座山城书写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时代答卷。

  近年来,天台县秉持“两山”理念,践行“八八战略”,围绕“名县美城”发展定位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深化“千万工程”,持续推进全域大花园、全域大农场、全域大旅游“三个全域”建设,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四片八线百村”提升行动(四大乡村振兴示范区、八条美丽乡村风景线、10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奋力谱写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连续五年获评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秀县,连续四年获得全省“五水共治”大禹鼎、成为全省首批捧回“大禹鼎银鼎”的3个县之一,连续三年26县发展实绩考核优秀,连续三年获得全省垃圾治理工作优胜县,连续八年被评为美丽台州(生态市)建设工作考核优秀,连续五年生态环境满意度位居台州市第一;被评为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县、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省全域旅游示范县、省首批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达标县。

重绘乡村画卷 妙笔全域美丽大花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之一。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因此,天台立足生态、文化这张金名片,按照“全域景区化、沿线景观化、村庄景点化、庭院小品化”的要求,以“天生丽质不容许一点瑕疵”的标准,点线面片抓推进,推动“盆景”变“风景”,实现全域共美。

  以环境革命为抓手,以“三村三线”(整治村、示范村、景区村和公路风景线、水上风景线、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为重点,凸显天台特有的山水韵味、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探索生态、文态、业态、形态“四态合一”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还山水城乡一片清丽色。天台在全省打响环境革命攻坚战、实施驻镇规划师制度、探索“景城镇村联动模式”,全力打好“拆、治、创”组合拳,系统推进治危拆违、“四边三化”、“两路两侧”、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通过“清”面子“美”里子,把零星“盆景”打造成连片“风景”,全面彰显天台的天生丽质。即便是乡村庭院,在天台也能演绎出一番风情。天台积极开展“庭院革命”,将乡村庭院当作最小细胞来培育,整线整村推进,8条精品线沿线所有村庄一个不漏全面开展创建,已建成120个美丽庭院示范村、3.7万个美丽庭院示范户。一院一韵的美丽庭院,成为每家每户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小处着笔,大处生花。通过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天台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

  另一方面,打造最忆乡愁的美丽乡村。坚持因村制宜,通过完善“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农房设计”规划设计层级体系,充分结合村落原有的自然禀赋、历史风貌、风土人情等特色,处理好生产与生活、建筑与环境、历史与传承之间的关系,促进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达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精心挖掘地方特色,把每一个村庄当作景点来打造,守住乡土味道,留住乡愁记忆,让一个个最忆乡愁的美丽乡村绽放芳华。一个个美丽乡村精品村、重点村、特色村串珠成链、连片成景,如幸福塔后、古韵张思、水孕安科、富裕后岸等已成为天台美丽乡村的一张张金名片。

  移步换景,一幅灵动多姿的新时代美丽乡村画卷在天台的山水天地之间徐徐展开。始丰溯源、寒山神隐,亲山近水,回归自然,享受山林湖泊的原始治愈;越过镜湖,踏进安科,穿行在白墙黛瓦的江南民居鳞次栉比,喝一碗农户热情招待的豆腐脑儿,还冒着热气儿;在古朴宁静的崔一里良村信步游走,石板路上留下岁月的痕迹,深色的苔藓蓄着凌晨的雾水,古树、小道、良田,与旧时好梦不期而遇,静享好时光。

  乡村之美,美在生态、美在环境。在天台县四套班子领导一线指挥下,抓环境、造精品,串点成线、扩面提质,天台打好美丽城市、美丽小镇、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美丽公路“五美”组合拳,建成8条风景线、126个美丽乡村,将天台当地的旖旎风光与淳朴民情,动情传达,实现了全景式的环境整治提升,留存着人们对于故乡的那份隽永的依恋。

深耕美丽经济 锻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实现农民群众生活富裕是关键。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前提是要夯实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毫不夸张地说,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关键就是产业振兴。产业兴,乡村振兴才有坚实的支撑。为此,天台在乡村振兴中,始终坚持把发展美丽经济放在第一位,积极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推动农旅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美丽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在美丽公路S60省道,沿线可见一个个现代化的科技农场,这里蕴藏着“天台大农场”的新技术和新成果:在G20杭州峰会晚宴惊艳登场的九穗儿葡萄,每斤葡萄卖到30元以上;颠覆传统蔬菜栽培模式,实现在30纬度左右可常年生产26种蔬菜、产量是普通大棚5倍的本心农业;探索“认种认养认租+电商”模式的修缘果业……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这一梦幻般的土地上,正轮番上演着农业创客的嘉年华。他们借助景区的理念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开发采摘体验、农业观光、科普教育等农旅融合产品,丰富休闲业态,让农业可看、可游、可赚钱,切实增加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久负盛名的后岸村,从一个饱受诟病的石板村华丽转身成为全国学习的模式,其成功背后独树一帜的“后岸模式”功不可没——“一个村就是一家宾馆、一家企业”。通过探索“统分结合、公私共赢、大众创业”经营机制,后岸村全村76户农家乐,户均创收2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8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4.5万元,打通了“两山”通道,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共创共享共富”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后岸模式”的影响下,天台县于2018年启动了以后岸为中心、联动周边7个村、规划总面积26.98平方公里的寒山农旅集聚区项目。同时按照“片区带全域、组团促互补”的思路,焦聚塔后、安科、张思等片区,县领导领衔、差异化扶持、组团式发展,连片打造一批“后后岸时代”新标杆。塔后、安科、张思、湿溪、步头、大智等,以村为龙头,成立旅游公司,统一运营,村美了,民富了,生活更好了。隐泉、遇见、花谷闲农、槑缘、马楚比楚、舍不得、沸头和园、听松楼、寒山隐院、棉花地、学堂里,一个个精品民宿在山水之间,落地开花。

  再有白鹤镇的鹤栖新村,清一色的临街袜店集聚着2000多家淘宝商户。80后杨小会夫妇经营的天猫旗舰店日均访客量10万余人,日均发货量高达8000单。一个小鼠标,点出百亿电商梦!据了解,天台连续三年位列“全国电商百佳县”前十,2018年电商网络零售额273亿元。

  “只有把各类产业优势串联起来融合发展,才能实现乡村的健康持续发展”。天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这是逐梦者的时代,这是奋斗者的岁月,在乡村振兴声声擂鼓的激励下,天台县在田园绮梦里催生出了美丽经济,实现了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的跃升,澎湃发展的新动能,这是一片创业创新的沃土。

激活多元要素

构建乡村命运共同体

  农村产业要兴旺、农村经济要繁荣,必须解决好人、地、钱的问题。“农民人人参与,家门口致富,村集体增收”,是天台乡村振兴的明显特征。天台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扭住农村改革这一“牛鼻子”,把涉农各类资源整合到乡村振兴的总盘子中,激活主体、要素和市场活力,凸显农民的主体地位,倡导“人人参与、人人创业、人人致富”,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乡村振兴增添新的动力。

  譬如,天台县大力实施“万户百村”生态移民,强力推进整村搬迁。计划三年搬迁1万户,复垦建设用地4000亩。2018年完成整村签约拆除81个村,2540户,已立项复垦768亩,圆了村民“下山安家梦”。出台《激活闲置农房(宅基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流转交易实施意见》,建立农村房屋统一流转或租赁的经营机制,开展农房、土地“两个流转”,探索“村集体+公司+资本+农户”模式。如南屏乡、雷峰乡利用微信招商,引进工商资本,成功认租农民闲置房屋125间,建成发呆谷风来、学堂里等高端民宿,营业以来生意火爆,成为天台乡村旅游的新亮点。在农业园区建立土地流转中心和“三级流转”模式,农户委托村集体,村集体流转给园区,园区再流转给经营主体,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坚持把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目标,使农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天台乡村的发展经验表明,乡村的发展离不开全方位的要素保障。坚持因地制宜,优化政策、制度配套,为农村发展提供更优的要素供给;探索完善土地、农房等资源要素流转机制和平台建设,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推动资源从过去的由乡村单向流往城市,变成城市资本与乡村资源的互动互融;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更好地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把人才作为突破口和牛鼻子,实施人才强村战略,制定激励政策,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吸引乡贤、大学生等群体返乡建设家乡,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推动乡村振兴,要形成多元投入的要素保障格局。我们不仅要激活乡村振兴的沉睡资本,变‘拥有资源’为‘利用资源’,让乡村的资源禀赋变成村民财富,还要进一步构建经济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只有这样才能凝聚共建合力、共享发展红利,真正实现共建共享!”天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总结道。

  当我们重新审视乡村振兴,这是一场与自然、与乡民的超然对话,而最高效的治理,便是集合多元力量,实现万众一心。

  于是,我们看到了“能人治村”的“头雁阵”,101个县直部门分组联系15个乡镇(街道),选派600多名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溪头王村,党支部书记王林辉自任职起,就把党建工作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建成文化礼堂、王德惠书画馆等,短短几年工夫,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艺术村。

  我们看到了“创享+”青创农场平台上活跃的一个个年轻身影,高校毕业生、工商企业主等各类人才回乡创业,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农创客。女大学生杨娇阳回乡成立田禾粮食专业合作社,承包1600亩土地种植水稻,创立自主品牌“杨娇阳”大米,构建由自主育秧到自主销售粮食的完整生产链,实现水稻增产增收,多次荣获浙江省优秀种售粮大户称号。

  我们看到了默默无闻的网格员在田间地头、邻里乡亲之间的兢兢业业,他们检查污水垃圾设施、排查消防隐患、调解邻里纠纷,分布在全县674个网格上,实现服务网络“全覆盖”、网格为民“零距离”,还有垃圾分类积分兑换中心的普通村民,他们也有了主人翁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用平时参与垃圾分类获得的积分换到了日常生活用品,兑换水果采摘券、农家乐食宿抵扣券……

  总而言之,乡村振兴是一个长远和系统的社会工程,它事关全社会,也需要多元力量的投入。

  广阔乡村,大有可为。

  和合天台,以山为骨、以水为韵、以绿为脉、以文为魂,全面支撑起一个“让城市更向往”的美丽乡村所应具备的脊梁,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新实践、新成果和新经验,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20字总要求添加了更多生动翔实的时代注解。

  (本版图片由天台县农业农村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天台建设全域大花园
打造美丽经济带
2019-03-20 浙江日报2019-03-2000006;浙江日报2019-03-2000009;浙江日报2019-03-2000007;浙江日报2019-03-2000010;浙江日报2019-03-2000011;浙江日报2019-03-2000018;浙江日报2019-03-2000016;浙江日报2019-03-2000012;浙江日报2019-03-2000022 2 2019年03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