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重构萧山印象·小城新事

文章导航

楼塔一只燕子 唤醒古镇

  楼

  塔

  一只燕子 唤醒古镇

  ◎王新江 张留 蔡卡特

  从天空俯瞰,四围的山脉层峦叠嶂,九曲的洲口溪拥抱着楼塔古镇,淙淙的溪水向来来往往的人们,讲述着古镇千年的故事。今年春天,当燕子归来的时候,楼塔这座曾沉寂多年的千年古镇,已然面目全新。

  楼塔镇位于萧山区最南端,地处萧山、诸暨、富阳三地交界处,历史上是著名的萧富古道的门户,曾经的繁华在今天依稀可见。去年,楼塔入选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创建名单,这个拥有1122年历史的古镇再次升华。

  “燕子”成为留住乡愁的关键

  楼塔镇党委书记夏利明认为,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中新的硬招、重拳,根本目的就是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小城镇更加宜居、更有特色、更富活力。入选样板创建镇后,楼塔镇千挑细选,找到设计师瞿为民所在的中国美院望镜创意团队,迫切希望专业团队能为古镇量身定做策划定位和设计方案。

  处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轨道上,对于中国美院团队来说,此刻也在寻找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典型案例。在初步接洽和考察后,望境团队对楼塔的历史文脉肌理、山水自然特色、古镇建筑沿革进行了研究,瞿为民惊喜地发现,楼塔是一个人杰地灵、底蕴深厚、潜力巨大的整治样板,特别是历史人物楼英,大有文章可作。

  “楼英是跨元、明两朝的医学家,著作有《医学纲目》四十卷等,在中华医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瞿为民说。友人为楼英居所著有诗词《清燕楼记》,其中一句“览其清辉 令其欢燕”广为传颂,他认为,充分利用美学对楼塔进行文化挖掘,将“燕子”作为设计元素融入古镇改造方案,是留住楼塔乡愁的关键。

  去年初,中国美院与楼塔镇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望镜创意团队即刻进驻。为了让这只“燕子”能在古镇“活”起来,瞿为民每周至少要来楼塔一次。

  每一次从杭州市区进入楼塔,瞿为民必经钱镠路。在楼塔人看来,这条东西走向的道路,就是楼塔1122年历史的时间轴。沿着钱镠路一路向西,从工业区、到商业区、到生活区,再进入古镇核心区,仿佛从现代穿越回了千年之前。

  唤醒古镇千年文化

  在这次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楼塔镇以钱镠路为轴,重点打造入镇景观和钱镠路两侧建筑立面改造,塑造楼塔经济文化活力带。进入古镇后,则以洲口桥为核心,对两侧建筑立面风貌进行整治和管控,着力打造沿溪山水风情带。深入古镇后,全力恢复洲口路和横街历史风貌,通过整治以点带面启动古镇振兴。

  在集中精力打造古镇同时,望境创意将目光投向了四周的青山和绿水。瞿为民说,楼塔古镇三面环山,如何从美学角度,将山水景观与古镇改造进行有机融合,与文化挖掘形成呼应,是对设计团队提出的挑战。而出自《清燕楼记》中的“欢燕”,成为了设计理念最生动的体现。

  进入楼塔古镇,就能看见一只只栩栩如生的燕子,它“飞”在站台上、在石椅上、在指示牌上……瞿为民说,中医药文化是楼塔传统文化的精髓,后人为楼英所作诗词,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最好传承。楼塔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也应该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将燕子运用到几乎所有可视立面上,就是让每一个楼塔人和每一个来到楼塔的人,都能了解这段历史,而文化也就是这么传承下来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楼塔古镇的历史,不止“燕子”来传承。

  为了加快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楼塔建立小城镇环境整治工程指挥部和10个工作职能组,明确任务和分工,完成拆违拆乱2300余处,面积近12万平方米,拆出了空间,改善了环境,赢得了民心,为后续整治打下了良好基础。

  按照古镇设计师绘就的“画卷”,楼塔突出一个“古”字,做活一个“水”字。

  如今,楼塔已完成古镇160余幢建筑立面改造,修缮完成楼曼文纪念馆、李可染画院楼塔艺术中心、游客接待中心、洲口桥等古建筑。假如你来到楼塔古镇,你会看到流水潺潺,引水入街使整个古镇显得十分灵动,修复后的百年古桥让人穿越历史……围绕古镇、古桥、古溪、古树、古人,楼塔已然通过美学,唤醒了古镇沉睡千年的文化。


浙江日报 重构萧山印象·小城新事 00016 楼塔一只燕子 唤醒古镇 2019-03-18 浙江日报2019-03-1800011;浙江日报2019-03-1800013;浙江日报2019-03-1800015;浙江日报2019-03-1800016;浙江日报2019-03-1800008 2 2019年03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