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诗画乡村 融合发展
慈
溪
诗画乡村 融合发展
傅静之
远山含黛,水似绫罗,乡村处处诗情画意;大桥伫立,十年巨变,城乡融合创新发展。地处东海之滨的慈溪,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南大门,是中国慈孝文化之乡,亦四度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2018年,慈溪市实现生产总值1737.03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331.77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927元,城乡收入比为1.70∶1,列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六位。
放眼慈溪,一个个活力小镇、风情小镇镶嵌其中,美丽新农村连线成片;这里的城市有着农村那样的小桥流水、绿意盎然,这里的农村就像城市那样四通八达,生活富裕。在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进程中,慈溪成功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镇5个、特色精品村12个;建设A级景区村庄42个;1个镇和1个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5个村入选浙江省及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近日,慈溪再获殊荣,当选2018年度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市、区)。
奋斗山海间,筑梦乡野里。慈溪,正徐徐展开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动人画卷。
每年斥资一亿元 城乡发展手牵手
今年春节,许多回乡探亲的慈溪人惊喜地发现,三北大街南侧、一个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公园“横空出世”。公园所属的轻纺村,在白沙路街道,既位于中心城区东部,是市政府所在地,辖区内不乏鳞次栉比的现代化高楼;同时,也是慈溪几个街道中“最农村”的地方——22个村(社区)中有18个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这个“既城又村”的地方,如何通过美丽城镇建设,推动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发展?
去年以来,白沙路街道投入1.5亿元,在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科学安排发展时序,重新规划城区、村落、产业的发展布局;既让18个村庄全面提升颜值,又推动城区服务和产业布局辐射到乡村,从而加速城乡融合。
高标准的环境整治,让村庄更好地接轨城区,群众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如今的轻纺村,处处可见白墙灰瓦的整齐农舍、平坦整洁的柏油马路;村中的降桥江,不仅新建了生态岸坡,还在河岸两侧新增了园林景观;健身广场、休闲长廊等设施也修葺一新,村中还多出不少停车位。
2016年以来,慈溪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每年由市财政斥资1亿元用于美丽乡村的分类创建,推进“三村一线一镇”点线面联动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兴直路、驿南路、严丁直路等道路完成沥青和雨水管铺设;潮塘横江两侧绿意盎然,新添的休闲配套设施为村民增加了健身的去处;周巷镇万安庄村接连实施道路综合改造、潮塘横江景观提升、村落公园改造提升等多个工程,在全市率先完成精品村培育建设。统筹推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等,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面貌。
同时,随着全域整治的推进,城乡壁垒被打破,城乡一体化的梦想在这里成为现实。慈溪在全省率先实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乡统一,农村五保户实行集中统一供养;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使得这里已实现公交“村村通”;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风情小镇,省级卫生镇(街道)实现全覆盖。
精心打磨精品线 推进全域景区化
如果一个不熟悉慈溪的外地人,想去当地旅游,地道的慈溪人肯定会推荐“南部沿山精品线”。自驾游从东向西,不仅可以饱览达蓬山的层峦叠翠、方家河头的白墙黛瓦、潘岙村的灵湖仙境,还能慢慢品味东汉孝子董黯墓所在黄杨岙村的“孝风”、徐福村的“和风”、方家河头的“古风”、潘岙村的“清风”、任佳溪村的“家风”和洪魏村的“红风”……这一条绵延33公里,跨越6个镇、20个自然村、3个旅游景点的“溪上慈风”沿山精品线,把“慈文化”变成了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美丽乡村文明大景观,带动了沿线农村环境面貌和文明水准的整体提升。
2016年以来,慈溪以“1115”“双百”“100+X”“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四大工程为载体,整合资金近12亿元,按照“点上出彩、连线成景、面上提升、全域景区化”目标要求,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不断转型升级。树立精品意识,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主题,累计创建省特色精品村12个、市级精品村11个。围绕“围垦、移民、青瓷、慈孝”四大文化,以绿化彩化、串珠成链,连线成片,着力提升重点村、路段、河岸以及重要产业、历史文化遗址等景观骨干网布局,实现沿线村庄景区化、庭园精致化、产业精品化,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风景长廊4条。
目前,慈溪还将对南部沿山线上的关键节点,如徐福村、方家河头村、任佳溪村、双湖村、岗墩村等进行再提升再建设,致力于打造成“景美、人美、生活美”的文化休闲旅游精品线;稳步实施中横线精品线建设,着力提升沿线村庄、农庄、农场等的整体景观形象,将沿线各产业平台通过美丽风景串联起来 ;结合地域文化特色积极推动镇级风景线培育,重点打造胜山镇四灶浦江沿江风情线和新浦镇海韵风情线,通过主题策划、特色营造等推动沿路、沿江等镇级风景的串点连线成片打造,形成市域风景线培育联动推进格局。
梳理改造见成效 基层治理齐参与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沿着慈溪市匡堰镇倡隆村中的散步道放眼望去,整洁的公路两旁是白墙青瓦的气派楼房,庭院中花草丛生;溪涧潺潺的农田里,各式蔬菜、油菜花,如沐春雨;小巧玲珑的村落公园、整齐的停车场和简洁大方的公厕,仿佛置身精雕细琢的景区之中。村民们如有事外出,村前就有直达市区的公交车,公交系统的完善也使得一些城里人慕名而来,想在村里租个小院尽享“山清水秀田园佳,路畅房美生活好”的田园生活。
近年来,慈溪出现了一大批像倡隆村这样的美丽乡村“升级版”。它们以建设生态宜居乡村为目标,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开展道路硬化、立面改造、村庄亮化、停车场建设、自行车道改造,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
在综合整治的进程中,慈溪独创“梳理式改造”,全面提升村庄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和环境面貌。桥头镇五姓村有一批老旧危房,百年老宅年久失修,“老古董”们集体陷入随时坍塌的窘境。该村最终决定采取梳理式改造,投入1000余万元资金,在对有文保价值的建筑进行精心修缮、让古宅重现百年荣光的同时,及时拆除那些普通的老旧危房;在立面改造过程中,保留原有建筑的形态,用灰白两色重新粉刷墙面,保持整体风格的统一;深入改造主要道路两侧的围墙,采用传统中式围墙、灰色琉璃瓦,在灰白墙体中嵌入精雕细琢的复古石板窗。如此匠心运作之下,如今的五姓村既保留了明清古韵,又不失时代风貌。
由于城乡融合度较高,目前慈溪农村的村均常住人口保持在4000人以上,且以青年打工群体为主,别处常见的“空心村”在这里几乎不存在。为此,慈溪全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开展农村基层平安建设,实现“两网融合”市域网格全覆盖,建成基层治理执行网格1614个;深化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五议两公开”、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和“村民说事”制度,扩大村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民智民力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
慈溪还积极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长河镇垫桥村是当地第三个全国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村里建立的“村民说事厅”以“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为准绳,化身村干部与村民的“连心桥”,每每遇到村里的集体事务需要拿出解决方案的,“说事厅”就“挺身而出”,在积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创建方案;垫桥村还试点“法律服务进村为民工程”,由两家法律事务所组成顾问团,每周都会进村开展基层法律知识讲解、法治文化宣传及其他法律服务——“自治、法治、德治”在这里成为“三治融合”的典范,“立家训家规、传家风家教,倡文明树新风、隔陈规除陋习”等主题活动的展开,不断推进村规民约和家风建设。
截至目前,慈溪市累计创建省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23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
现代农业展拳脚 激活发展新动能
绿波映浮桥,两岸果木香。在方家河头村的兰屿农庄里,除了满目的时令水果和绿色有机蔬菜,还分布着农家生活体验区、手工艺制作区、民宿区等。漫步农庄,游人可以当一天农夫,垂钓、采摘、烧烤,品尝绿色健康的农家菜,也可以陪着孩子在现实版的开心农场里了解作物是怎样生长的,喂小鸡、小鸭,学习一门手艺,体会一把稼穑辛苦。在方家河头村,像这样搞规模经营的休闲农庄还有好几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向往返璞归真、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催生了发展集体验、观光、教育和学习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的市场需求,也为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农民增收致富带来了新机遇。
在主打蔬菜产业的大牌头村,纷至沓来的游客每每会为这里的绿色高效农业和田园风光所折服。该村构建起一条集种植、收购、加工、冷藏、外销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开拓出了现代农业的新天地。以大牌头村为模板,慈溪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15.5万亩广阔田野形成27公里的农业带,宽阔的道路通往田间地头和现代化厂房,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涉农人口达9.5万人——慈溪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全国首批、浙江首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它在深入打造“产业化规模基地+加工+科技”的同时,将“以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贯穿在农业生产方式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已成为引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区。
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农创客是从土地生长出来的新生群体。他们全心投入乡村建设中,逐渐壮大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坎墩街道有这样一个大学生农业创业园,每逢节假日,园区内总是车来车往,各地游客纷纷来此郊游、采摘,购买各种时令农产品。这里有全省最大的无花果种植基地瑞辉农场,有当地最早种植火龙果的瑞林农场,有家庭绿化一体化设计服务的青庭花园……截至目前,该大学生农创园已建成农场15家,吸引年轻大学生农创客38名,亩均年收益2万元,为普通农场的4倍,每年吸引观光采摘客5万人次。
经过几年的积累,慈溪市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350余人,各类大学生“农创客”50余人——他们带来了人才、资本的“双下沉”,让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这里聚集。他们不仅影响和改变着农村传统的生产方式,也让更多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利润,带领他们走上增收致富路,开启美丽慈溪的新四季。
(本版图片由慈溪市农业农村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