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要闻

科技助力,温岭果农底气足

  本报讯 (记者 赵静 通讯员 江连秋) “幸亏听了您的指导,我把没开花的新梢掰掉了,葡萄藤上新抽出来的枝条总算开花了。”3月6日,天气转晴,在温岭箬横镇龙岗村种植园,35岁的种植户干希聪拉着温岭农技推广总站推广研究员徐小菊连连道谢。

  作为农业大市,长时间的连续阴雨“烂冬”天气给温岭大棚农业带来影响,已有大棚作物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如大棚葡萄,已出现花芽分化差、坐果率低、生长停滞、霜霉病等现象。

  连日来,温岭市、镇(街)100多位农技人员分组分批连日奔波在田间地头,调查生长情况,提出应对技术措施,并通过热线电话、农民信箱等途径帮助农民开展抗灾行动。同时,邀请了省市专家开展会商,引导农户采取措施,尽最大努力降低损失。

  尽管如此,有农户仍不免忧心:“温岭大棚葡萄优势在于早,一般抢在4至6月上市,现在成熟期要推迟,部分可能推迟到6月中旬甚至7月,晚了其他地区的葡萄上来了,失去竞争力,价格就卖不起来了。”

  对此,温岭高级农艺师王宏辉表示,除了针对性开展田间管理工作,还应加大科技防灾力度,从抗病方向上,研究耐低温阴雨的优良品种;进行省力化设备提升,大棚从开边膜向开顶膜转变,能大幅度增加光照;有条件的可以采取补光灯补光或铺设反光地膜等物理措施,提高叶片光合作用能力。再者,改变单一的市场供应,以大棚葡萄为例,目前向批发商统一销售为主,若农旅结合,发展采摘游,农户可以部分延迟覆膜,以应变多变的天气因素,不至于全受影响。

  而在干希聪的葡萄试验田里,记者见到了科技助农的成果。尽管连月阴雨寡照,但藤蔓上依然绿叶舒展,一串串葡萄垂坠下来。他告诉记者,这是去年3月从大连农科院拿回来的新品种,“抗盐碱地,抗低温阴雨,且香气重,糖分高,口感极佳!”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8 科技助力,温岭果农底气足 2019-03-10 9606347 2 2019年03月1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