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亲历

一个沪归创客的新年计划

  / 浙江省 / 海盐县 /

  沪上归来的冯呈艺,在奕仙城里开了一扇窗。这扇窗,揽入的,是南北湖的风光;打开的,是当地村民的视野;留住的,是外来游客的心。

  逛南北湖,是很多海盐人的春节必备项目,我也不例外。

  2月6日,农历大年初二,我带着家人来到南北湖,除了例行“进香祈福、登山划船”外,还在朋友的推荐下,预订了景区里的一家民宿。

  正是这段临时增加的行程,让我刷新了对南北湖的固有记忆:

  一间小小民宿改变的,不只是传统景区单一的旅游业态。它让一种潮流时尚、特立独行的思考方式走进乡村和景区,用一扇门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入南北湖景区北门后,会遇到一个三岔路口,往右是景区湖景,往左则是奕仙城。走进奕仙城,眼前是两排整齐的徽派建筑,有烧农家菜的,有卖旅游商品的,大多由南北湖村的村民在经营。密集的店铺中,“草木间”并不显眼,连门都开在侧面。

  直到推门而入,你会发现此处别有洞天:不沿街的那面墙,几乎全是落地窗,南北湖的群山和湖景可尽收眼底。

  “当时这面墙只有几扇小窗户,做成落地窗后,整个房子亮堂了,来晒太阳、喝下午茶的客人尤其多。”坐在窗边,民宿主人冯呈艺边泡茶,边和我们聊天。

  闲谈中,我得知,冯呈艺和南北湖的结缘,始于2016年。那年,她应南北湖风景区管委会之邀,参与设计奕仙城“创客艺术中心”。

  当时,已有不少知名艺术家工作室出现在奕仙城。“艺术集聚区”的定位,足见南北湖已不愿停留于“观光型旅游景区”的定位。

  冯呈艺说,买下这栋闲置房,本打算给父亲办办画展、给家人度假用的,但当她推开窗,看到满眼风景时,就毫不犹豫地决定从上海辞职,返回老家创业。

  然而,几年过去,艺术聚落还未形成气候。一眼望去,是档次参差不齐的农家乐和旅游商品店铺。

  2018年12月,“草木间”正式对外营业。它的出现,犹如一服催化剂,引领、倒逼着村民和景区的转型发展。

  冯呈艺清晰记得,开业那天的热闹景象。“很多村民跑来看,他们很惊讶,为什么我们定价高,生意却比他们好,看了以后才发现,原来房子可以这样设计。”冯呈艺回忆说。

  开一扇窗,引景入门。世代居住于此的人们突然明白,赚钱不能光靠体力和流量,身处优美景区,要懂得将风光的附加值最大化。

  冬日暖阳下,坐在户外露台,沏上一壶茶,和家人朋友聊聊,年味变得慵懒自在。冯呈艺说,民宿的魅力,在于提供一种生活方式、传达一种生活态度。

  的确,“草木间”有太多吸引人的地方。进门处,放着“澳大利亚中国艺术研究院驻地艺术家项目基地”等证书,这里不定期会有各类中外艺术家座谈会;墙壁保留着木头、石子的色泽和纹理,上面挂着各种名家画作,显得独具匠心。

  冯呈艺指着几幅画说道:“这些已经被人买下了,以后艺术作品的收益占比,很可能会超过‘草木间’本身经营收益的一半。”

  一直在奕仙城开农家乐的陈阿姨,如今在帮“草木间”烧饭。她说自己在这儿边做边学,要是以后开民宿,很多新理念就能用得上。

  “景区正让我帮其他农家乐出改造方案,我还没想好,但原则一定是花钱少、效果好,吸引更多人认识并且爱上南北湖。”冯呈艺说。

  听着这些,我不由得感慨,南北湖真的变了,我对南北湖的印象也更新了。


浙江日报 亲历 00009 一个沪归创客的新年计划 2019-02-12 浙江日报2019-02-1200007;浙江日报2019-02-1200008;9419415;9434545 2 2019年02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