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亲历

通车十年,感受舟山人的大桥情结

  今年是舟山跨海大桥全面通车的第10个年头,大桥改变了海岛,也改变很多人的生活。

  姚峰,是舟山小有名气的摄影师。他的家,在金塘岛,一个横亘在舟山本岛和宁波镇海之间的海岛。

  十多年来,他踏遍群岛,镜头里留下了舟山群岛一页页美好的记忆,其中最多的是跨海大桥、远洋码头,还有机场、高等级公路。他说,等到甬舟铁路开建,还要把高铁留在镜头里!

  新年伊始,我们随着摄影师的镜头,亲身感受舟山人的共同梦想:走出去,走向世界!

  镜头1

  舟山跨海大桥上,每天有10多辆载重30多吨的长款运输车,车上装着海盐,从舟山跑向全省各地

  舟山跨海大桥,是姚峰系列照片中最出彩的部分。这是一个由5座大桥组成的岛陆连接桥群,因为有了它,千岛之城从此不再孤独。

  我们驱车行进桥上,只见两侧海浪起伏,桥上车辆川流不息,心胸不禁为之豁然。

  有人告诉我们,在这座大桥上,每天有10多辆载重30多吨的长款运输车,车上装着海盐,从舟山跑向全省各地。

  每天几百吨海盐出厂!这令我们十分好奇。近日,我们来到舟山港综合保税区公共仓储A区,这些海盐的定点生产企业——浙江舟山远东海盐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一下车,我们就被偌大的“盐世界”所吸引。在厂房1号楼下,半人高的白色袋子里,装满了盐,鼓鼓囊囊的,一个个盐袋被叠成二三人高的盐堆,工人开着一辆辆叉车,将盐运到货车上,然后分送各地。

  “11号,937千克。”现场称重后,物流部管理员杜成路在登记表上填下了这个数字。“我们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省内,这一车货是运往杭州的。”他说。

  年轻的杜成路是台州人,大学毕业后来到这里。他笑着说:“要不是现在舟山交通方便了,我可能不会选择来这里。”

  “交通”两字,在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宣寅眼里,更是铭心刻骨。他回忆说:“在没有跨海大桥前,阿拉舟山人进出海岛不是一件容易事,比如去趟杭州,先要从鸭蛋山码头摆渡,再坐车,差不多要花费一个整天,如果遇到大风,还走不了。”

  有了桥,就有了商机。

  张宣寅告诉我们,每天7时多,公司里的运输车就会在厂区里等候,一天出车10多辆。现在进出岛很方便,客户有需求,公司随时可以发货。

  大桥的便利和自贸区的政策叠加,给这家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前景。眼下,这里已研制出了20多个品种,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雪花盐生产基地。

  “走,去看看我们的精品海盐!”张宣寅带着我们走进分装作业区。只见20台分装机发出隆隆的声音,自动进行分装,工人们则在一旁紧盯着,或补充包装袋,或挑拣次品。

  我们拿起一包雪花盐,盐如其名,又薄又白。张宣寅告诉我们,这里是精细盐和雪花盐的分装区,都属于高品质盐,其口味要淡些,很容易融化,撒在牛排里是极好的。

  “如果没有大桥,我们的生意就不会那么好做。”张宣寅说。

  在生产部,叉车师傅余海波看着一辆辆大货车满载着盐离开厂区,很有满足感:“桥通了,这几年进驻舟山的企业多了,很多本地人和我一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我们离开时,又有两辆红色运输车等在仓库门口。张宣寅指着2号厂区前60多亩的空地说:“这里,我们还将建个新厂房!”

  镜头2

  金塘岛舟山甬舟集装箱码头,一层叠一层的集装箱,气势磅礴。大量义乌小商品如今已改由这里出海

  港口,是舟山走向世界的梦想起点。

  站在舟山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的巨大屏幕前,可以看到一条条航线从世界各地的港口与宁波舟山港紧紧相连。一幅港通天下、货畅其流的生动景象扑面而来。

  在姚峰的老家金塘岛,近年来崛起的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则是宁波舟山港突飞猛进的缩影。

  “今天,会有几条集装箱船过来装卸。”这天早上,我们驱车到金塘岛,一敲开舟山甬舟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博文办公室的门,就听到了这条好消息。

  坐在黄博文的办公室,放眼窗外,是一层叠一层的集装箱,气势磅礴。他一脸喜色,扳着手指告诉我们,这里已开通西非、中东、俄罗斯等11条国际集装箱航线,大量义乌小商品如今已改由这里出海。

  “来,带你们去看看港区。”戴上安全帽穿好反光背心,我们跟随他来到一号集装箱泊位。“这个泊位是7万吨级的,另外一个是10万吨级。”黄博文告诉我们,就在前段时间,这两个泊位,也就是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工程(一阶段),已顺利通过竣工验收,以后能靠泊15万吨级的船舶。

  聊天间隙,一艘集装箱船缓缓靠岸。

  “还挺大。”

  “这个不算大,才3000多标箱,前段时间来了个12000多标箱的,那才是大家伙!”

  黄博文告诉我们,2017年大浦口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百万标箱,2018年稳步上升,完成了123万标箱。

  不一会儿,我们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营运操作部桥吊代理主管许峰彪。“刚靠岸的这艘船叫‘马吉德’,等办完各种手续,就要开始装卸作业了。”他指着我们身边的桥吊说。

  趁着桥吊暂时没任务,许峰彪答应带我们上去看看。

  进入驾驶室,顿时感觉视野开阔。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对面的北仑港。

  “2007年我20岁,那时在北仑学习集装箱桥吊操作技能。”许峰彪还记得,自己念初中时,这个码头还是一片滩涂。如今随着大桥的开通,大浦口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码头开通的国际航线越来越多,吞吐量一年上一个台阶。

  “坐稳,开始了!”随着桥吊启动,我们缓缓上升。吊机在“马吉德”船上方悬空停止,透过地面玻璃,我们看到船上的集装箱近在咫尺。

  坐在40多米高的桥吊上,许峰彪感受到的是身下这个港区的巨变。他说,这些年来,桥吊从最初4台增加到8台,龙门吊从4台陆续增加到17台,桥吊班成员从10人增加至40人,大家越来越忙碌。

  下电梯时,我们迎面碰上来接班的陈宇琪。这个来自四川的小伙子告诉我们,正是看到大浦口码头的广阔发展前景,他才选择成为这里的一员。

  镜头3

  风浪中,钢套箱不停晃动,又一条跨海长龙舟岱大桥正在稳稳地建设中

  舟山走向世界、奔向开放的脚步从未停止。

  从姚峰老家金塘往东约10公里的地方,又一条跨海大桥正在兴建。

  这条名为舟岱大桥的重要通道,是宁波舟山港主通道工程主线中的关键一环,起于定海区岑港互通,在岱山县双合登陆,全长25公里,计划2021年建成通车。

  近日,我们一来到舟岱大桥DSSG03标段项目部,3标项目书记林锦富就迎上来。

  3标项目部负责的是舟岱大桥主跨2×550米主通航孔桥部分,他们的主要作业场地在海上。7个海上平台,每个平台约有50人作业,很多工人直接住在海上。

  “今天要下放第6个钢套箱,一会儿所有的项目管理人员都要去现场。”林锦富指着大桥模型说,“你看,就是底部这个橙色的部分,一共7个。”

  听闻撞上了施工重要节点,我们有些兴奋。

  临近11时,我们跟着众人来到码头,穿戴好救生衣和安全头盔上船。只见船舱里有几袋新鲜蔬菜、鸡蛋和肉类,那是平台上工作人员这几天的伙食。

  1小时后,我们登上3标06号平台。放眼望去,驳船正将重达705吨的6号钢套箱高高举起,往平台缓缓驶来,两边共有3艘巡逻船护航。与此同时,指挥人员用喇叭指挥拖船,调整行进方向。很快,钢套箱来到了目标点的正上方,等待下放。

  我们看到平台上两名测量员手持着测量仪已等在一边。和我们一样,密切关注着钢套箱下放的,还有3标的技术部长雷栋。

  “这个钢套箱完成下放要多久?”

  “上午10时开始的,一般4个小时。”

  这时,我们注意到头顶一架10米左右的钢梯晃过,被吊机吊往平台边,缓缓落稳。接着,工人们、测量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鱼贯地爬上梯子。

  “今天有些风浪。”看到钢套箱不停晃动,雷栋有些担忧。他不是第一次建跨海大桥,但这是他目前遇到最有挑战的一个项目。“今年我们遇上了6个台风,一年中有效作业天数很有限。像今天的钢套箱下放,要特别注意潮汐情况,不能太急。”他说。

  困难重重,但舟岱大桥建设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大桥累计完成形象进度31%,桩基完成76.2%。

  “2020年6月估计可以合龙,这个速度是很快的。”

  “怎么做到的?”

  “很多因素,比如方案先行,比如交叉施工,当然这次应用的预制厂提前装配方法,也大大提高了效率。”雷栋指着不远处的7个海上平台说,完成这些平台只耗时25天,工期节约了近一半,在平台上还配备了固定式拌合设备,遇到风浪大,拌合船无法作业时,可以供应足够的混凝土,保证进度。

  “可以了!”平台一头传来钢套箱放置完成的消息,雷栋闻声抬手看了看手表说:“今天很快,只用了3个小时。”

  “那第七个钢套箱什么时候下放呢?”

  “今年底之前。”

  他指着工地上的立牌说:“你们看,这是整座大桥完成后的效果图,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的外海三塔钢箱梁斜拉桥。”

  我们看着效果图上白色的舟岱大桥,一份期待油然而生。


浙江日报 亲历 00009 通车十年,感受舟山人的大桥情结 2019-01-25 浙江日报2019-01-2500010;浙江日报2019-01-2500011;浙江日报2019-01-2500015;浙江日报2019-01-2500019 2 2019年01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