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文章导航

登高望远 逐梦前行

——余杭区“三改一拆”向纵深推进

  登高望远 逐梦前行

  ——余杭区“三改一拆”向纵深推进

  南 苏 刘玉权 宋坚平

  2018年,对于余杭区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度。

  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拆除违法建筑——自2013年初全省部署实施“三改一拆”三年行动以来,余杭将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将“三改一拆”行动向纵深推进。在过去的2018年,余杭是忙碌的,也是生机勃勃的;是充满挑战的,更是硕果累累的。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余杭区已拆除违法建筑17003宗,面积471.7万平方米;完成旧厂区改造31.8万平方米;旧住宅区改造有序推进,已完成31.7万平方米;城中村征迁已完成农户签约拆迁8448户,拆除8033户。随着余杭大地治危拆违深入推进,山河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 “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法建筑带入全面小康”,这是余杭的庄严承诺,更是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热切呼应。

  潮至千帆举,涛喧万鼓鸣。余杭全区上下树立起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全面发力,纵深推进,一幅美丽余杭的壮阔图景就此铺开。

处处皆景 彰显山水新优势

  冬日的午后,驱车行驶在宽阔的径山入镇公路上,道路两边的不雅建筑早已全部整治完成,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绿化带和各式微型景观,沿途景观星罗棋布,与18公里蜿蜒盘旋的骑行绿道相映成趣。不远处,精致秀美的村庄里,屋舍俨然,点缀在绿水青山之间,一幅惬意的乡土生活画卷正在径山全镇泼墨书写。

  对径山来说,一年多的基础环境整治可谓一次“刮骨疗伤”。数据显示,全镇累计整治违法建筑、不雅建筑和不协调建筑1567处9.06万平方米,整治出了径山速度和发展新空间,城镇化发展带来的不雅建筑、交通无序、垃圾暴露等“城镇病”现象逐渐得以基本解决。

  同样的一幕也在仁和街道花园村上演。前段时间,全省各地的客商在此挑选苗木,商谈价格。在村道边,一片黄杨灌木郁郁葱葱,长势正好,来自富阳的客商随即下了2万元的订单。

  而在一年前,这片土地,还林立着乱搭乱建的破板房,不仅挤占空间,一些小作坊还对河道造成了污染。“我们结合村里的主要产业,将拆后土地复绿复耕,用于苗木种植,既美化了环境,又促进百姓增收。”花园村党委书记陈永根说,村里通过拆除一户多宅违建、道路两侧违建,复绿土地近7亩,苗木种植后,村民累计增收10万元。

  在花园村,利用拆后土地,当地还设计建造了8处游步道景观工程和7处停车场。美丽的村庄环境,不仅引来了苗木客商,还吸引了各地背包客。农家乐假期爆满,高端民宿顾客盈门,通过拆违整治,环境提升,村民们正实现从卖苗木到卖风景的转变。

  窥一斑而见全豹。

  过去一年,余杭充分发挥区领导领衔的工作机制,严字当头,敢于碰硬,在全区选取一批在当地影响力大、可以形成震慑效应的典型违建进行强势拆除。截至目前,共开展5批500宗区领导包案案件,共整治违法建筑57.57万平方米。

  无论是径山还是花园村,他们都是“美丽余杭”的缩影。通过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双轮驱动,在“三改一拆”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协同推进下,一幕幕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断在余杭上演。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在拆除违法建筑、改善乡容镇貌的同时,也注重拆后土地利用和基础配套设施的提升,大力做好口袋公园、公共厕所、停车场等设施的建设提升工作。截至2018年12月底,已完成口袋公园建设28个,新建停车场90个,新增停车位6586个。

利民惠民 美好生活新期待

  城中村是迈向城市化绕不开的一个坎,是影响城市有机更新和公共服务高质量均衡化的一块短板,危旧房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大刀阔斧进行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治理和旧住宅改造,聚焦民生短板,已是当务之急、现实所需、群众所盼。

  “好多年没有这种干干净净的感觉了。”家住临平街道文明小区的诸大姐看到老旧的房子改头换面,深有感触。

  文明小区的4幢楼房都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旬,20多年过去了,房屋老化、外墙剥落、屋顶渗漏、地面坑洼等老旧房屋的常见问题开始日益显现。基础配套设施功能已远远落后的文明小区首先被列入临平街道的老旧小区改造计划。

  历时2个多月的施工,小区路面平坦如新,曾经斑驳的墙面难觅踪影,代之以灰色墙面装饰,干净清爽立刻扑面而来。

  旧小区改造,重在颜值,更在肌理。

  余杭区“三改一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文明小区的改造不仅对室内楼道、电灯、楼梯扶手等进行修整,还更换了雨污水管道、住户南阳台铝合金窗等。

  “小区环境好了品质高了,价值也提升了,我们住在这里也更安心更放心了。”诸大姐激动地说。

  旧住宅区改造让一个个老小区旧貌换新颜,通过有机更新、通过变脸带给居民一个个惊喜。他们在目睹生活环境和城市面貌的日益改善中,踏上美丽新生活的新征程。

  “三改一拆”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更通过有机更新,让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新生活力开始潜滋暗长。

  去年1月,杭州地铁4号线一期南段开通试运行。规划中,地铁4号线二期还将一路北上直到紫金港路站。而良渚街道小洋坝村所在地靠近良运路和杭行路的交叉口,正好是规划的地铁4号线和10号线的换乘站杭行路站。

  曾经的小洋坝村,不仅环境卫生堪忧,更重要的是,各种电线和网线交错在一起,埋下消防安全隐患。作为良渚街道的核心区块,一场更新势在必行。

  经过一年整治,小洋坝村完成了12个村民小组、547户农户的拆迁工作,昔日的小村庄彻底告别了“脏乱差”,焕发出勃勃生机。对小洋坝村民而言,迎来的是踏实的获得感和满溢的幸福感。

  “这里,我们将结合地铁建设,发展地上和地下空间,打造一个成熟的商业综合体。未来,我们将以中央商务区块的开发建设为引领,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全力打造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高品质杭州城北副中心。”余杭区“三改一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征迁,正在余杭大地势如破竹地开展,但此番“破”,将让百姓看到的是,一幢幢崭新的安置房在这里拔地而起,一个个高起点的产业项目使这里成为产城人融合的新高地。

  更重要的是,“三改一拆”工作启动以来,余杭坚持以改带拆、以拆促改、改拆结合、惠及民生,通过成片、成规模的改造提升,让群众得到了实惠,也赢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南苑街道“运河二通道”新开挖段征地拆迁项目共涉及长树、东湖、高地、万常、天万、钱塘等6个社区,720户农户,征地1008.25亩,是该项目涉及农户最多、长度最长、跨线桥最多的街道。

  去年7月正式启动项目征迁工作后,南苑街道打破常规,科学规划,分类推进,针对签约量大、人力不足等实际,实行分批签约,集中力量先行启动长树、东湖两个社区的征迁工作。同时坚持把公开、公正、公平、依法贯穿于征迁全过程,设立法务组,全程提供法律支持,并集中梳理征迁群众关心关注的难点问题,提前考虑回迁安置区块、老年过渡房等事宜,尽可能减少签约阻力,一举实现了100%签约。

  不久之后,运河街道“运河二通道”新开挖段建设项目的征迁签约工作也顺利完成,明智村1组村民徐金芳是第一个签约农户,徐金芳说,自己最满意的还是评估结果公示这项举措。“老百姓最关心的说到底还是价格问题,公示信息一出来,每户人家的价格、评估明细都在里面,一目了然,不用担心标准不一的问题。”签约完成后,每户村民还能拿到签约文件和最终的评估结果信息的副本存档。

  解百姓之惑,予百姓之求,逐百姓之盼。为民惠民,始终是余杭推动“三改一拆”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也是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

惠及城乡

迎来跨越新发展

  提到拆违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余杭经验可谓名声在外。

  这里曾是家庭小作坊聚集地,近3000人的租客群体混居其中,私搭乱建的生产、生活、仓储“三合一”式小加工厂随处可见……这里是余杭区乔司街道的永西村5组,现在它有一个全新的名字——乔司“时尚云村”。

  永西村5组作为余杭区电商园建设的试点,在出清农户家中的“低散乱”作坊后,政府有关部门协同运营商推进“时尚云村”建设,将腾出的76幢民房、1469间房间统一交由运营商打理,这也是杭州市首个基于老旧居民房改造升级的服装电商主题创新园。

  改造后的乔司“时尚云村”,成为集服装、休闲、餐饮、文创为一体的购物新胜地,能逛街能享美食,满足你的购物欲。与此同时,中心广场将分为粉红印象、金色年华、青葱岁月三大主题街区;未来入驻时尚云村设计师的创意产品将在这里发布;国外优质时尚创新产品将在这里展示。

  “虽然自家用于经营的辅房被拆除了,看似眼前的利益损失了,但是从长远看却是利大于弊。”当地村民这样说。

  时尚云村通过淘汰“低散乱”,实现腾笼换鸟,优质企业接连进入,不仅生产生活井然有序,消防隐患得以消除,而且租金比以前增加了至少30%,直接提高了村民收入,更重要的是腾笼换鸟实现了产业升级,澎湃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破”是为了更好地“立”。余杭区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将拆后土地利用与农村低效用地、造田造地、绿化提升等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相结合,通过建绿、建景、建新,拓展发展空间。目前,余杭拆后土地利用率已超8成。

  乔司街道永西村只是余杭区城中村改造推进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眼下,在仓前街道,高桥工业园区正开展“低散乱”整治,拉开了高桥城中村改造项目序幕,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征收19家企业,拆迁农户34户以及集体土地170亩。街道将对高桥工业园区提升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引入创新性企业,打造高品质的高桥“智造半岛”。

  无论是乡村还是小城镇,只有被赋予时代和人们需要的意义,方能产生吸引力,提升竞争力,延长生命力。

  因此,过去一年,余杭区始终坚持打好“低散乱”(作坊)企业淘汰攻坚战,加快租房经济、作坊经济向产业经济、美丽经济转变,助力产业发展质量、效率、动力变革和城乡品质、环境、功能提升,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筑牢根基。

联通未来

变化万千新气象

  为确保成效的常态化,我省在“三改一拆”行动之初,就提出“无违建”创建的目标。去年,创建标准又被细化为“基本无违建县(市、区)”“无违建县(市、区)”和“无违建创建先进县(市、区)”3个等级,层级和标准依次提高。这也意味着,各地必须更高标准、更加扎实地推进“三改一拆”工作。

  拆违,是向违建行为宣战,必须持之以恒。

  自省市部署“无违建”创建行动以来,余杭区面对3600余万平方米存量违建的严峻形势,迎难而上,主动谋划,制定《余杭区“无违建”创建三年行动计划》,以新违建“零增长”、存量违建“清零”、长效机制建设、拆后土地利用和各类专项整治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拆旧禁新、惠及民生,深入推进“无违建”创建行动。

  从2013年开展创建无违建工作以来,余杭累计拆除违法建筑2860万平方米,累计新增绿化面积1307万平方米,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值得一提的是,余杭在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区”,水乡余杭再次呈现美丽,整体环境更加宜居宜业。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5年多来,“三改一拆”的印记已遍布余杭各个角落,城中村改造让城市更美好,旧住宅区改造让老小区换新颜,旧厂区改造“腾笼换鸟”盘活土地,拆除违法建筑让城乡展新貌。

  “下一阶段,我们将抢抓‘峰会后、亚运前’的时代机遇,围绕‘两美浙江’建设要求,充分发挥社会治理大联动作用,坚定信心,落实责任,打好‘三改一拆’‘无违建’创建持久战。”余杭区“三改一拆”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版图片由余杭区“三改一拆”办公室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登高望远 逐梦前行 2019-01-23 浙江日报2019-01-2300004;浙江日报2019-01-2300006;浙江日报2019-01-2300011;浙江日报2019-01-2300015;浙江日报2019-01-2300008;浙江日报2019-01-2300013;浙江日报2019-01-2300021 2 2019年01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