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筑牢生态基底,走出长兴之道

  筑牢生态基底,走出长兴之道

  陈 爽 沈贵方 严宇扬

  天目山巍峨,太湖水浩渺,轮转的四季里涵养着气象万千的江南风光,这里是长兴,一曲绿色发展的时代华章在这里悄然写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融入长兴人精神深处的理念。十几年来,全力呵护的生态底色,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成为长兴县各级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基本价值导向和追求。

  从轰轰烈烈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到全域推进的治水、治气、治土、治矿、治废等,从集中整治蓄电池、水泥、粉体等行业,到关停废丝、废塑料、琉璃瓦等“低散乱”行业,一场场由局部到全域、由企业到行业、由专项到综合的环境整治战役不断走向纵深,擦亮着长兴的生态基底。长兴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县、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国家级名片,实现了从“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到“国家生态县”的精彩蝶变。

  革命性的环境整治治出了绿色发展的新天地。如今,华丽转型后的长兴铅蓄电池产业早已成为国内该行业的标杆,以此为核心的长兴新能源产业版图持续扩张。长兴,凭借强劲的内生发展动能,稳站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浙江省工业强县之列。

铁腕攻坚 生态战役全面升级

  “绿色发展任重而道远,必须严守生态底线!”从水面到地面,从土地到空间,在生态保护的总指挥棒下,长兴咬定夺取“大禹鼎”“蓝天杯”和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目标,以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为核心,聚焦空气、水体、土壤、固废污染等领域的关键问题,生态战役不断走向纵深。

  为呵护一方秀水,长兴深入实施碧水攻坚行动。先后启动治水十大行动55个项目建设,累计投资15.22亿元,推进4个工业园区、4个餐饮集聚区、8个居民小区和4个乡镇“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并以交接断面水质提升为重点,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有序推进《长兴港水质提升整治工作方案》各项工程。

  前不久,距离县城约12千米的合溪水库工程顺利通过省级竣工验收,使长兴县城市防洪能力从不足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在过去的几个月,得益于合溪水库上游有力的生态保护,合溪水库库中水质Ⅱ类水达标率为100%,其中Ⅰ类水达标率占75%。

  一场“1861”治气攻坚行动,将全县1700个涉气点源纳入治理范围,只为治得长兴碧空万里,空气污染主要产生者——“散乱污”企业成为整治重点之一。

  去年以来,长兴对废塑料加工、废丝造粒、琉璃瓦等“散乱污”行业进行铁腕整治,先后关停35家,转产1家,规范提升11家,与此同时,加快提升企业治污能力。“2018年,全县新建重点园区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测站一座,打造4家VOCs治理示范企业,深化对107家企业VOCs治理,建设4座清新空气监测站,完成1家化纤企业在线监测建设。”据长兴县美丽办工作人员介绍。

  与此同时,治土和治废攻坚战役正大刀阔斧地同步推进。治土方面,长兴完成农用地土壤状况详查样品采集和实验室检测分析工作,并成立了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防控示范区领导小组,投入180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重金属在线监测监控工程;治废方面,强化对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成为工作重要着力点。截至目前,全县危废产生单位在湖州市固体废物动态管理系统注册338家,管理计划上报并通过审核255家。随着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大排查、危险废物“存量清零”、危险废物规范化督查考核等系列排查工作紧密推进,确保着危废规范化管理考核达标率达92%以上。

  全方位、立体式的全域环境大整治,换来了实实在在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石粉企业为例,环境整治中,全县343家石粉企业被关停,再分类分批重组成9家亿千企业和4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全部入驻3个粉体产业基地,实现产业了全面提升。整治后,粉尘排放量降低62.5%,而产业亩均产出提高了13倍,能耗指标则降低了88%。

绿色文明 谋在实效重在长远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这句掷地有声的话,在长兴得到了印证。为巩固环境整治成果,推动生态环境长期向好,长兴在软硬件配套方面大手笔投入,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将“绿色文明”融入群众生活细节。

  为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绿色生产,长兴出台了《淘汰落后产能(设备)、“腾笼换鸟”工作推进计划》,先后淘汰落后设备1566台套,腾出标煤7.82万吨。并制定出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方案,推动相关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整改。与此同时,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环保激励约束政策,并通过制定四领域跨部门联合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合抽查监管“一次到位”的协作机制,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环保工作全方位走向纵深,带动全县环保氛围进一步浓厚。一些传统企业率先垂范,为全县企业绿色生产树立了良好标杆。

  在浙江盛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中水回用站系统可谓企业绿色生产的“核心武器”。该设备可以对混合废水进行处理,完成处理后的中水重新流向车间进行循环使用。“每排放1000吨水可以减少至不到400吨,一年下来能节省数十万吨水资源。”工作人员说。与此同时,盛发纺织积极淘汰低产能高能耗的传统设备,投入使用先进的印染设备,用水量是原来的一半左右。先进、绿色的生产方式,一改人们对印染行业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认知。该公司的“印染废水MBR膜处理回用、废气处理、锅炉清洁化技改项目”等4个项目列入省循环经济发展“991行动计划”2018年度实施计划项目,成为长兴企业探索绿色发展的有力佐证。

  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垃圾是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2018年,长兴制定了《长兴县废品回收体系规划布局和设置标准》,加强废旧商品回收行业的经营管理,建立了三级网络回收体系布局,以龙溪御庭和领域龙山两小区为回收创新试点小区。在城区,在2017年实现中心城区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的基础上,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已全面铺开;在农村,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100%,农户受益率达95%以上。屋舍俨然,街道整洁,绿化风景随处可见,小品景观触手可及,绿意盎然的长兴,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惬意和幸福。

  公交出行便利程度反映了民生服务水平和群众对幸福生活的体验感,长兴积极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全力提高市民绿色出行率和公交分担率。

  深冬,在画溪公交枢纽站,纯电动的K001路公交车缓缓驶来。“相比于以前的柴油车,这车运行更稳定,车身更宽敞,行驶中也不会一阵阵冒黑烟了。”车内乘客说道。据了解,长兴公交车中三分之一为纯电动公交车,其余为新能源公交车,长兴成为全省唯一全部使用清洁能源公交车的县域城市。2018年,全县新增公交线路9条,优化6条,以300%的水平完成今年线路新增优化任务,新建改造城乡公交站点50个。公交分担率从2017年的17.2%提升至19.2%,公共交通满意率达到80%以上,绿色出行逐渐成为长兴人绿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浴火重生

转型之路越走越宽

  十几年前,小煤矿、小石矿、纺织及蓄电池等产业曾是长兴传统优势产业,随着“低散乱”企业的数量增多,“围墙多、烟囱多、粉尘多、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丛生,给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多年来,长兴始终以强有力的环境整治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先后对蓄电池、粉体、印染、耐火、工业炉等15个传统细分行业改造提升。将生态环境危机,转化为县域经济绿色发展、转型跨越的时代契机。

  蓄电池产业的华丽蜕变无疑是极具说服力的例证,蓄电池原材料涉及铅、硫酸等极易造成水环境、重金属污染。十多年来,该行业几乎一直处于“瘦身”态势,通过兼并重组、装备提升、工艺优化、集聚发展等大刀阔斧的行业改造,蓄电池产业从2005年的175家“低散乱”企业摇身一变,转型为16家现代化亿千企业、2家超百亿龙头企业的强大产业集群。环境方面,实现了大气重金属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重金属达标率、地表水国控断面重金属达标率、重金属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4个100%”。

  见证和参与了行业的历史性进化,天能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天任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刚开始确实有过痛苦,但坚信只要绿色发展优先,把企业的创新转型文章做足了,将来就会更好。所以我们始终坚持这一条主线。”道出了所有蓄电池产业从业者的心声。

  如今,长兴蓄电池品牌占据了全国动力电池的半壁江山,国内电动助力车蓄电池65%的极板企业、75%的组装企业出自于此。在制定行业标准和定价方面拥有话语权,“天能”和“超威”是全国铅蓄电池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单位,也是全国电动车用密封铅蓄电池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在全国化学电池行业排名第一位、第二位。据了解,2017年,长兴县铅蓄电池行业的产值为246.32亿元,贡献了全县工业税收的20%。

  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扎实、转型发展的经验积淀深厚,长兴绿色发展的路子越来越宽。从传统铅蓄电池产业起步,长兴的新能源产业版图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以新型电池为核心,涵盖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新能源装备、能源互联网等较为完整的新能源全产业链。近年来,“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纯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基地”“浙江省新能源汽车项目产业化基地”接连花落长兴,随着新能源特色小镇渐成规模,长兴逐渐形成了“两基地一小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

  正是看中了长兴新能源产业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成长空间,2018年2月,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总投资达到326亿元的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落户长兴。有统计显示,2017年,长兴60家新能源产业规上企业完成产值305.5亿元,占全县比重达23.4%。长兴,迎来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长兴,绿色生活与生产理念深入人心,生态与发展实现了有效平衡,一条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正在这片江南清丽地从容延伸、拓展,充实着美丽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

  (本版图片由长兴县环保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筑牢生态基底,走出长兴之道 2019-01-16 浙江日报2019-01-1600004;浙江日报2019-01-1600007;浙江日报2019-01-1600012;浙江日报2019-01-1600017;浙江日报2019-01-1600009;浙江日报2019-01-1600027 2 2019年01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