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入选省级“美丽河湖” 百姓共享生态福利

江干丁兰打造“滨水大花园”

  入选省级“美丽河湖” 百姓共享生态福利

  江干丁兰打造“滨水大花园”

  来 达 方宵鸳

  近日,2018年浙江省级“美丽河湖”名单出炉,在上榜的30个浙江美丽河湖中,江干区丁兰片区河道是为数不多的片区治水代表,涵盖丁桥新城二号港、五会港、大农港、同协河等4条河道。

  近年来,江干坚持流域治理、系统治理和科学治理,大力打造丁兰综合治水示范区,形成全国首个美丽河道地方标准。如今,“水清、树绿、岸美”重现丁兰片区,曾经的城乡接合部再现“钱塘江畔金江干”的美颜。

  标准引领

  治理养护一体化

  “治反复,反复治”是全省治水中遇到的共性难题,如何杜绝治水反复无常?

  在丁兰片区,江干首推一体化治水新模式,将设计、施工和养护全部打包给一个单位负责。每天,“总管”沈哲都会带着50多名保洁、绿化和工程人员,常态化养护丁兰片区的所有河道。作为一家从事城市环境整体修复企业的管理人员,沈哲已常驻丁兰片区长达两年之久。“岸下有淤泥清理、垃圾捡拾、浮草培育等,岸上有绿植种植、凉亭建造、绿道建设等,凡是与这些河相关的大事小事都要管。”沈哲说。

  创新模式诞生“美丽经验”。去年初,由杭州市城管委市区河道监管中心、江干区城管局共同承担实施的“美丽河道——丁兰综合治水示范标准化试点”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正式成为杭州市首个美丽河道标准示范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城市河道全国首个《美丽河道评价标准》。从此,江干所有河道治理必须符合“五化两好”,即河面河岸洁化、河道设施序化、河道沿线绿化、沿岸灯光亮化、开发沿线文化和基础设施完好、配套设施完好。

  如今,来到丁桥新城二号港,一台多相微滤设备正为河水做“透析”,过滤后的污泥被用作生态肥料;水中的多个曝气装置正在向空中喷洒水滴,为河水增加氧气;工作人员正在投放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沉水植物,建造吸附氮磷的“水下森林”……治理养护的一体化新模式给丁兰片区带来巨大变化:河道水质有了大幅改善,河岸边竹篱花架、水榭栈道等建筑小品富有文化气息,可供居民沿河慢跑、散步休憩。

  不久前,江干将丁兰的治水经验“再升级”——实行一张管理底图、一个智慧平台、一套闭环机制、一套行业标准、一本河长工作手册、一支长效管养队伍的“六个一”机制,通过不断提升河道治理水平,长效实现水岸同治、标本兼治。

  还河于民

  好环境引“金凤凰”

  配饵、甩竿、收竿……去年12月18日,40位报名参赛选手和140多位民间护水代表及环保志愿者,齐聚丁兰街道勤丰港河畔,参加杭州市城市河道垂钓比赛。“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悠悠乡愁”,清澈的河水一直是丁兰人内心最深的守候,但曾几何时,因为区域的大开发和大建设,秀美的丁兰水乡一度失色,垂钓成了很多老底子丁兰人的奢望。

  对于丁兰片区河道的整治,江干并没有止步于水质改善,而是筹划着如何“还河于民”。早在2016年,江干在修建游步道、停车场、凉亭等配套设施时,就试点设置了27处垂钓点和3个亲水平台,短短两年时间,丁兰片区的垂钓点已增至133个。“以前的勤丰港水质特别差,河里基本没有鱼,现在的勤丰港水美鱼肥,再也不用出远门钓鱼了!”61岁老人张长友激动地说。在恢复河道生态功能的同时,江干还注重历史文脉的发掘,以“家规文化”“孝道文化”和“治水文化”为主题,推动丁兰打造大型休闲生态花园,为城市居民提供新的生态空间。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水绿岸美的丁兰,已成为投资创业的热土,汇集了西子智慧产业园、丁兰启迪协信科技园、丁兰大健康综合体三大智慧园区。作为中国首个千亿级科技服务企业,启迪协信科技城已布局全国20多个城市,从北京来到杭州,启迪协信集团副总裁彭轻尘坦言看中了丁兰的美丽“新蓝海”。“丁兰聚集了大量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相关产业的创新创业人才,政府提供了全方位的产业和工作空间,更重要的是,创业者闻着花香、赏着美景就能上班与创业。”彭轻尘说。

  2018年以来,丁兰已成功引进顺晟进出口、新彤机器人、浙江省邮电工程建设公司、集达机械等优质项目,截至去年10月底,实现累计入驻企业731家,完成税收4.69亿元,特色小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为8亿元。

  全民治水

  打造“滨水大花园”

  治水是一项系统工程,光靠治理还远远不够。为了实现丁兰片区河道的长效管理,江干率先推行“5+2”特色河长制,区级河长、街道河长、社区河长、民间河长、河道警长和河道观察员、河道保洁员联手共治,小到一段河道,大到一条河流,都有了层次分明、权责明晰的责任人。然而,面对机制实施中遇到的新问题,江干步履不停,推动“河长制”向“5+X”拓展,而这个X的内涵也日渐丰富,包括沟渠长、池塘长、城管执法队员等。

  “河长制”带动了江干全民治水热潮,越来越多的民间力量活跃在丁兰治水一线。九年风雨无阻巡河的张海清,没有行政编制,不拿一分钱报酬,哪怕身患喉癌无法开口说话,依然每天随身携带写字板奔波在丁兰的大小河道,提出与河道相关的意见一百多条;有爱挑刺的“较真大叔”宋忠赤,在江干区第三届“河长论坛”上,他提出要建设兼具功能性、生态性和美学性的美丽河道,江干区治水办积极采纳并转化为实践,成功建设了8条区级美丽河道和2条市级美丽河道;有探索环保酵素治水的詹国荣,在担任同协河民间河长的三年时间里,他坚持用自制的环保酵素治河,让河道水质指标明显改善,往日的油污再也不见了……

  在丁兰大农港城管驿站,50平方米的房间里,专门设有治水成果和亮点的展示台,便于市民感受江干治水成果。“一个城管驿站就是一个多元治理力量的汇聚点,我们通过设立固定志愿服务日的形式,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志愿团体来开展活动,通过发挥党员的引领作用,吸引更多百姓参与治水。”江干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说,在城管驿站助力下,依水而居的丁兰百姓,已形成一种“治水自觉”。如今,漫步在丁兰片区河道旁,岸边廊道石桥、花树繁茂,水里清可见底、绿草摇曳,这里俨然成为一座宜赏、宜居、宜游的“滨水大花园”。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江干丁兰打造“滨水大花园” 2019-01-04 浙江日报2019-01-0400004;浙江日报2019-01-0400007;浙江日报2019-01-0400005 2 2019年01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