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价格上涨近一倍,“东华链条”效益产值行业领先
练好内功风自来
本报记者 李丹超 通讯员 李春妹
原材料价格上涨近一倍,“东华链条”的效益和产值却在行业中遥遥领先。时近年底,尽管经济下行压力渗透而来,我和父亲却顾不上焦虑,几个正在进行的链条研发项目不能停,新投入量产的CVT链条必须赶上交付时间,一切都得向前看。
今年是我来“东华”的第5年,从负责一个项目到全面接手“东华”的大小事务,我深切感受到撑起一家传统制造企业的不易。成本上涨、融资压力……步步为营的传统制造企业需要加码“继续转型升级、把握产业变革趋势”的底气,在没有风的时候要学会自己创造风。
从做大到做精、做专
春江水暖鸭先知。
大约是从下半年开始,我们明显感受到市场需求下降了。链条是给各行各业做配套的,“东华”做9万多种规格链条,涵盖军工、汽车工业各领域,市场冷暖我们自然最先感知到,伴随需求变化一起来的,还有企业生产成本的上涨。
对“东华”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原材料价格。我们用的钢材从每吨3000多元涨到最高接近5000元,涨幅近一倍。对于实体制造企业来说,这部分增长的成本单纯依靠市场直接消化是不可能的。加上我国钢材和国外相比,稳定性和一致性欠佳导致链条产品可靠性会差不少。
那怎么办?
想方设法自主研发优质钢材。如果你有机会到“东华”的热处理加工车间,你会看到一种特制钢材“45锰钢”正在经受淬火考验。几年前,一家国外扶梯生产厂商向我们提出高抗拉强度的链条需求,“东华”与宁波钢铁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辟出一炉钢的产能专门炼制这种优质结构钢材。现在,“45锰钢”每年产能6万吨。
想方设法掌握议价能力。“东华”创立27年,用了18年时间才走出“链条OEM之王”的影子。2005年的时候,如果你到德国汉诺威工业展上走一圈就会发现,那些不同品牌LOGO的工程链条,几乎是清一色的“东华制造”;到了2009年,“东华”第一次带着自己的品牌参展。以前我们讲做大,现在我们要做精做专,如果做到足够专业的话,无论行业好不好,客户还是会选择我们的产品,议价权不会丢。
如今我可以骄傲地说:“东华”是有品牌价值的。今年前11个月,我们产值同比增长在13%左右,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匠心与创新要并举
2009年12月,“东华”并购了德国第二大工程输送链条制造商链条专家KOBO。在德国公司的上任仪式上,我的父亲做了一件事令我印象深刻。他竖起自己曾经作为技术工人时因工伤少了一截的大拇指说道:“在中国,你们的兄弟工友缺乏技术,需要你们的帮助。”
从父亲身上,我看到了技术对于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前段时间我在日本考察时发现,他们对于制造一线产业工人,在投入度、关注度、稳定性各方面来说都做得非常好。我认为,对于制造企业来说,产业工人是中坚力量,制造创新更多的还是依赖于这些工匠们。比如我们今年研发的CVT链条,从正式启动项目到现在已经整整10年了,这背后正是一批精益求精的工匠们对技术不断突破、迭代的成果。“东华”刚把这款产品制造出来,国外同类产品就降价了30%,我想这就是制造创新开出的灿烂之花。
2014年,我从金融机构辞职进入集团,开始跟着我父亲学习企业管理。从金融领域到制造业,在“东华”的4年多对我触动很大。制造业来钱慢,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踩出发展节奏。未来怎么走?我认为除了要坚守父亲对于传统制造业的这股匠心,“东华”也要主动引领链传动行业自动化、智能化,继续做好行业标杆。
近10年来,“东华”的车间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一条生产线从12个人变成三五个人,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提升,“OEM之王”变身“自有品牌占销售额50%以上”的世界一流链传动企业。
最近我又在跟进集团的工业互联网项目。如今,我们在制造环节形成的大数据可以直接传递给合作方,同时整条生产线串联起来后,能够帮助我们大幅提升在线检测能力和生产效率。就在今年10月底,“东华”作为德国宝马汽车全球工厂唯一指定的中国链条品牌,销售额已经超过百万元,得到业界的广泛好评。
我相信,传统制造企业依然重在修炼内功,如此,才能不止于风口起飞,没有风口也能自己创造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