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观点

抓住民营经济发展“牛鼻子”

  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对经济发展具有龙头带动作用,而产业项目的投资主体大多是民营企业,因此,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就是抓住了民营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这显示了党中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民营经济发展正迎来新的春天,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也面临新机遇,需要各级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举措全力推进。

  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要以此为契机,推动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深度融合,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向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争取更多产业项目列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围绕数字经济关键核心领域、高端智能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生物创新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前沿材料等重量级未来产业,谋划引进一批标志性项目和领军型企业。坚决打破坛坛罐罐,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通过“腾笼换鸟”,在改造提升和整合集聚过程中产生一批优质项目。

  打造“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推动产业项目集聚发展。牢固树立“大平台承载大项目”理念,充分发挥各级平台的中流砥柱作用。重点布局建设一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资源要素,立足既有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优势,聚焦汽车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推动优质项目落地,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级产业集群。进一步发挥各级开发区经济发展主战场、招商引资主阵地的作用,通过优化布局、提升环境、完善服务等措施,促进重大产业项目的生产、落地、见效。加快小微企业园建设,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立足自身条件,高标准推进优势产业项目在特色小镇落地。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项目加速落地。全面落实《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聚焦产业项目审批过程中的“难点”“堵点”,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更优的服务,全方位优化项目投资环境。建立健全“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标准化办事事项和办事指南体系,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证通办、一次办结”,提高产业投资项目审批效率。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努力打造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省份。

  全力破解资源要素制约瓶颈,提高重大项目保障能力。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始终面临“钱该如何筹”“地从哪里来”等要素难题,这就需要“有保有压”。以“亩均论英雄”为导向,通过向上争取、内部挖潜、调余补欠,将有限的资源要素向优质产业项目倾斜。优先推进存量土地使用,鼓励通过盘活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以及低效利用土地解决产业项目用地。加强省重大产业项目、重大产业平台申报,争取更多用地、能源、环保等指标。抓住永农项目用地预审放开机遇,加强向上对接,通过列入国家级规划来解决重大产业项目的用地预审。全力争取上级各项专项资金和地方专项债券,更加精准发挥产业基金、科技创新基金引导作用。加强银政企(项目)对接,加大金融机构对重大产业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振企业家投资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民营企业是否投资一个项目,取决于企业家的信心足不足。而企业家信心来自于对宏观环境的判断,对政府政策服务的感受。因此,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打好精准服务民营企业的组合拳,把服务发展民营企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建立完善领导挂钩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协同配合、形成合力,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要完善配套政策,进一步细化、优化政策措施,切实提高政策精准性、有效性,有力推动各项惠企政策真正落地生根,让民营企业拥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要优质服务企业,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力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主动研究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稳定预期,提振信心,让民营企业家愿意投资、敢于投资、放心投资。

  【作者为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5 抓住民营经济发展“牛鼻子” 2018-12-28 9102239 2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