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30版:今日嘉兴

文章导航

“变”出来的幸福

  “变”出来的幸福

  王雨红

农民到市民的身份之变

  幸福终于来敲门。

  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的目标,近年来,海盐出台多项宅基地收储、置换政策,持续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不仅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更有效促进了人口集聚,为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奠定了基础。

  闻秀泉“洗脚上岸”了。2012年,按照政策,他拿着村里补助的24万元再加上40余万元积蓄,在集镇旁盖起了一栋300多平方米的楼房。“儿子一家住三楼,我们老两口住二楼。”闻秀泉说,家里一下子敞亮了。

  与闻秀泉一样的农民,还有368户。得胜村成了海盐首个整村搬迁集聚的行政村,实际城镇化率达100%。昔日低矮楼房随意散落、每逢雨天道路泥泞的得胜村不见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4000多亩整治后的田地,充满生机。

  不止是得胜村。十几年间,海盐许多农民像得胜村民一样实现了就地城镇化。花园洋房鳞次栉比,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海盐把3953个自然村规划为9个新市镇,引导农户逐步向城镇、社区集聚。目前,全县已有1.9万户农民搬进城乡一体新社区,共享品质生活。

  2015年,海盐成为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唯一试点县。3年来,全县投入32亿元,完成了教育、养老等35项重点建设项目,城乡、区域和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差别明显缩减,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

务农到上班的模式之变

  许多农民变为上班族。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海盐始终将着眼点放在“人”上,只有消除后顾之忧,农民才能安心进城。

  海盐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把农民从土地里“解放”出来,截至目前,全县二轮承包土地确权率、村集体股份制改革完成率达100%,农房确权率超80%,农民的生产、生活要素归属清晰、责权明确。

  产权明晰了,农民“洗脚上岸”后才能放心进城。

  如今,闲下来的闻秀泉一周有一半时间都会骑着电瓶车来到距离家5公里外的农贸市场维持秩序。“以前在田里干的都是重活累活,现在在农贸市场上班,每个月工资将近2000元,轻松多了。”

  没进城前,闻秀泉承包了10亩田种植水稻,扣除成本一年赚不到2000元,如今土地流转后,每年光收土地租金就能赚将近8000元。

  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后,农民该往何处去?“整村搬迁的时候,很多老人对土地依赖性很强,不愿意离开。”得胜村村支部书记钟雪根介绍,在村干部和相关部门帮助下,得胜村成立了嘉兴市首家专业劳务合作社,介绍村民进厂务工,村民口袋里鼓起来了。在这里,村民不是被征地农民,而是有地“市民”。

  农民进城,就业是关键。海盐规划形成了“1+3+X”特色产业平台矩阵,引导产业向县城和镇(街道)集中,进而大量吸收农村劳动力。“1”指县开发区;“3”指拥有特色产业的武原街道、秦山街道、百步镇;“X”则是沈荡镇新能源新材料、通元镇电缆产业、于城镇纺织服装产业等各种园区平台。依靠发达的二产,农民不用离土离乡,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创业。

贫乏到充实的生活之变

  距离闻秀泉家不远处,70岁的蔡菊芳正在自家底楼一间小屋内忙着给商标穿线。“村里印刷产业发达,通过合作社我也找到了一份零工,空余时间在家就能做,一年可以赚5000元左右。”蔡菊芳的话语间,透着满满的幸福感。

  或许蔡菊芳从没想过晚年生活会如此惬意、便捷。每天清晨,她拎着袋子出门,步行5分钟便来到农贸市场,小区周边分布着小学、幼儿园、超市、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

  晚饭后,村里的文化礼堂很热闹。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瑜伽表演……“以前村里的老人一旦干不动农活,就没什么事可做,现在活动多,我每天的时间都排得满满的。”说起现在的生活,她爽朗地笑了。

  海盐正展现着一幅城乡融合的新图景:城乡总体就业率超95%;养老参保覆盖率超98%;城乡居民住院报销比例差别低于10%;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化要求,新居民子女在公办学校就学率超96%;全县9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均达省一级以上标准,省级体育小康村创建率达100%……

  值得一提的是,海盐还制定全国首个《就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城乡之间享受同一个标准、同一套评价体系。


浙江日报 今日嘉兴 00030 “变”出来的幸福 2018-12-28 浙江日报2018-12-2800005;浙江日报2018-12-2800017;浙江日报2018-12-2800012;浙江日报2018-12-2800019 2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