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今日嘉兴

向着大海的方向 打造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

  向着大海的方向 打造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

  顾雨婷

  这是一次历史性的战略机遇。

  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主动接轨上海,积极推进长三角合作与交流”。2017年3月29日,浙江省政府批复同意嘉兴设立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6月,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把“支持嘉兴打造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写入报告。

  面朝大“海”,踏浪而行,一幅“接轨上海开放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在嘉兴徐徐展开。

一声联动的号角

  如今,从上海松江区出发,经过申嘉湖高速,孟春只要花费45分钟,就能抵达位于嘉善西塘景区门口的“富连网”,这是富士康在华东区的首家科技体验店。作为这家店的运营总监,孟春每周都要在两地往返两三次。

  繁忙往来于嘉兴与上海的,远不止孟春一人。嘉善归谷的工程师、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科技园的工作人员、赴沪挂职招商干部……他们都是嘉兴接轨上海的亲历者、见证者。

  事实上,最早互动来自民间。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嘉兴的一些乡镇企业通过走亲访友,聘请了很多来自上海的“星期日工程师”“退休工程师”,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和管理难题。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上海的一些国有企业为了搞活经营,增加收入,也开始主动与嘉兴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联营,为嘉兴企业提供技术、资金、管理和营销的服务。

  这种基本格局,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成为沪嘉经济合作的主流。

  接轨上海的脚步紧锣密鼓:

  1992年,嘉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接轨上海、开发乍浦、三沿并举、联动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

  1996年,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的嘉兴大厦建成,嘉兴首次在沪举办接轨上海大规模系列活动。

  1998年,嘉兴市第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将“接轨上海”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战略,次年专门成立了接轨上海工作领导小组,两地合作上升为政府主导型合作。

  2010年,嘉兴市委、市政府把接轨上海战略提升为“与沪杭同城”战略,并作为“十二五”期间全市七大战略之首。

  2016年,嘉兴“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强调“努力打造长三角(沪嘉)产业协同创新区和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

  “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无疑是一个全新概念。将嘉兴接轨上海工作上升到省级层面。这对于嘉兴来说,不仅是一次实至名归的落地,更代表着浙江对深度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乃至大湾区经济建设的期待。

  站在新起点,如何实现新跨越?如何突破自身局限、为全省全面接轨上海作出有益探索?嘉兴这位“模范生”,正用行动认真书写“答卷”。

一张生动的蓝图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正迎来重大机遇期。2016年5月,《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等在长三角叠加。可以预见,未来五年,长三角一体化将比以往更深层次地影响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

  嘉兴接轨上海,也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含义。2017年7月24日,《嘉兴市创建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行动计划(2017—2020年)》新鲜出炉,提出要抓住创建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契机,把接轨上海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结合起来,并细化了“1233”行动计划,要在综合交通体系、公共服务一体化、产业、创新、人才合作平台等方面全方位发力,嘉兴市建成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有了路线图。

  接轨不止停留在纸面上。新建2条上海都市圈区域铁路工程,积极谋划推进3项城际通勤对接工程;实施“沪嘉教育同行计划”、“沪嘉医疗三同”计划;重点建设10个左右产业合作平台、20个左右创新合作平台和10个左右人才合作平台;加强政策共享,努力消除与上海政策落差,推动与上海规划全面对接、协调统一,更好实现融合发展,建立双层双向对接机制……

  全面接轨,路径愈加明晰。今年,嘉兴以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1233”行动计划为基础,又制定了《2018年嘉兴市全面接轨上海工作实施方案》,从7个重点项目和36项工作清单着手,着力推进“七大对接”领域目标任务。

  经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嘉兴通过上海引进外资项目38个,实到金额超9.5亿美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8.8%,世界500强、国际行业领先企业功能型总部8个,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8个。截至5月,嘉兴参保人员在上海住院直接刷卡结算2584人次,嘉兴人持市民卡和公交CPU卡在上海刷卡乘坐地铁、公交累计59.8万人次,上海人在嘉兴刷卡乘坐公交累计39.3万人次。

  接轨上海,嘉兴已驶入快车道。

一串坚实的脚印

  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嘉兴蛮拼的。

  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的设立,在嘉兴吹响了全域联动的号角。

  南湖区借力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着力打造嘉兴新的创新高地;秀洲发展向“上”看,全力推进秀洲国家高新区融接上海;作为浙江省唯一与上海陆海相连的市(县),平湖立志打造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中的先行区;嘉善县持之以恒深入推进沪善同城一体化建设;海盐县举办“2017海盐县接轨上海活动周”;海宁出台嘉兴全市首个融杭接沪“十三五”规划;桐乡积极推进深化接轨上海“六大对接行动”;嘉兴港区主动加强与上海自贸区的对接……

  34岁的嘉善人张鑫极惊喜地发现,故乡如今已成为自己最理想的“造梦空间”。国外工作7年,2014年回上海创业,2016年,张鑫极又回到了嘉善:“这里既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又能共享上海大都市的种种便利。”

  游子归乡,折射出嘉兴接轨上海新成效,“同城效应”日益凸显。

  如今,嘉兴也已形成到沪、苏、杭等城市的铁路半小时、公路一小时交通圈,全市有12条公交线路通往沪杭,市本级及所辖县市均开通了到杭州和上海的公交线路或机场直通班车。

  嘉兴全市1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中已有15家与上海开放创新平台签订合作协议,2000多家工业企业与上海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5年来,嘉兴还累计引进上海创业创新领军人才809名,与上海签约科技合作项目1000多个。

  在6月20日至27日的2018上海·嘉兴周上,仅开幕式就签约项目35个,涉及战略合作、产业平台、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其中楼宇济源暨服务业发展推介会集中签约项目16个,投资近100亿元。

  接轨的痕迹也体现在两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刷嘉兴市民卡可乘坐上海地铁、公交;嘉兴多家医院和上海的医院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部分医院实现异地医保结算;嘉兴全市021固话全覆盖;五芳斋占上海粽子市场70%;嘉兴“膳博士”占领上海1/3猪肉市场;开通10多条上海至嘉兴旅游景点专线……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进入新时代,面朝大“海”,嘉兴正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浙江日报 今日嘉兴 00019 向着大海的方向 打造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 2018-12-28 浙江日报2018-12-2800005;浙江日报2018-12-2800008;浙江日报2018-12-2800017;浙江日报2018-12-2800020;浙江日报2018-12-2800013;浙江日报2018-12-2800018 2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