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如何高质量发展
胡赛 编辑 江于夫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的浙江,民营企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全省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400万户,占所有市场主体的95.8%;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002年的5346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3.4万亿元,年均增长13%,基本摆脱了价廉质次、以量取胜的发展路径,成为浙江的“金名片”。但是,如何在发展质量上更进一步,在全新的市场环境中找到健康持久的发展道路,是当下摆在浙江民营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
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民营企业开拓创新,勇立潮头,对浙江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17年,浙江民营经济创造了全省7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生产总值、70%以上的外贸出口、80%以上的就业岗位、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同时,也涌现了一批以阿里巴巴集团、华立集团、浙江大华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这些龙头民营企业无一例外地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勇于把握市场机遇,坚持将高质量发展从目标转化为可推行的企业管理与措施,进而实现了企业自身转型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阿里巴巴牢牢抓住了互联网发展大趋势,通过运用“互联网+消费”、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媒体等技术创新,逐步成为国际领先的电商巨头;又如华立集团紧跟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探索海外工业园区建设,在泰国建成了罗勇工业园区,带动了一批企业“走出去”;再如浙江大华紧跟国家推行“平安中国”“智慧城市”等战略,通过对安防行业未来发展态势的深入分析,牢牢抓住视频监控领域发展新机遇,使各项业务实现了快速发展。
特色发展、自主创新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
浙江民营经济诸多领域的龙头企业在推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如下特点:
技术创新引领,强化品质管理。这些龙头民营企业之所以能遥遥领先,主要源于坚持持续的高研发投入——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比重大部分在10%以上,基本上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自身所拥有专利数也位居行业前列。可以说,真正做到了以科技创新来谋求企业发展。事实上,技术创新已成为浙江民营企业的广泛实践。浙江民营企业以研发和市场为主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结构,紧紧围绕提升制造环节核心竞争力的要求,立足打通“研发—制造—市场”协调发展,追求全要素、高质量发展,并在此过程中正视自己在生产制造环节存在的不足,勇于进行内部变革,朝着优化内部制度管理、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方向不懈努力,推动企业自身不断实现转型升级。
持续关注主业,开拓两个市场。这些龙头民营企业之所以能在各自行业、各自领域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这与其坚守主业、拓宽渠道等发展战略是分不开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许多民营企业没有将资金向其他行业转移,而是毅然选择了坚守主业,并牢牢抓住全球化大趋势,通过开拓海外市场、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服务网点等方式,持续优化自身国内、国外两大营销渠道建设,逐步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抢占了市场份额。可以说,它们在加深市场布局、扩容市场份额、做实客户基础、完善产业链协作上作出了不懈努力,充分发扬“工匠精神”,在自己的主业精耕细作,使得各项业务规模持续扩大,逐步发展成为各自行业的领军企业。
完善风控体系,坚持稳健经营。面对我国经济新常态和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浙江民营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意识到有必要建立科学系统的风险防控制度,平衡好发展和风控的关系。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备的风险控制体系。这些龙头民营企业在多年风险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特先进的内部风险管控流程。实行业务实地勘察和客户合作需求两维度同时评估,进入企业风控体系后利用内部评审和外部评估双结合机制开展删选和验证,并从客户准入、交易记录、评估模型、制度管控到黑名单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风险控制体系。另一方面,运用政策性金融手段防控风险。这些龙头民营企业都在业内率先使用了各类政策性金融工具来防范经营风险,合理制定营销策略和发展战略,较好地实现了发展与风控之间的平衡。
实现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启示
浙江龙头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对民营经济和其他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以下几点启示:
坚守主业,在创新上下功夫。民营企业要坚守主业,践行“工匠精神”,紧贴市场需求,不断推进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技术创新,着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步提高主业市场份额,而不是一味追风蹭热,涉足自身不太熟悉的行业。民营企业只有在守住主业的前提下,在企业有需要、有能力、有条件的范围内进行改革创新和多元化发展,才能走得又稳又快。
高标准、高起点对标行业龙头。民营企业不能因为自身规模不大、机构不全等因素,而自我贬低,限制自身的思维和发展。要从成立之初就对标行业先进,学习借鉴龙头企业先进的生产方式、营销模式、管理方式等,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消化吸收,取长补短、探索创新。只有这样,民营企业才能少走弯路,实现加速发展。
顺应宏观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民营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准确分析研判国家产业政策、顺应国家宏观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如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通过“走出去”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牢牢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寻求更多、更广的发展空间,推动实现国内、海外两个市场同步快速发展。同时,要在准确理解国家产业政策的基础上,用好税收、信贷、保险等扶持政策,为企业推进高质量发展套上“安全绳”和“防护栏”。
建立健全现代化选人用人机制。目前,有的民营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其用人观念的影响。必须建立健全现代化选人用人机制,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管理团队,并通过人才引进推动企业自身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进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通过制度实现人员的优胜劣汰,让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活起来”。这是推动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制胜法宝。
着力培育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企业自身文化,形成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关键。要根据自身规模,结合自身行业特色和员工结构特点,循序渐进,逐步形成自身独具特色、能拴心留人的企业文化,让文化真正成为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软实力”、组织变革的“定海神针”。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