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文章导航

迎接高铁时代!全民共建美丽家园

遇见时光 古镇寿昌

  迎接高铁时代!全民共建美丽家园

  遇见时光 古镇寿昌

  应琪琳 苏思思

  “白墙灰瓦雨如烟,古意石桥月半弯。”行走在如画的寿昌古镇,诗意油然涌上心头。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新建的状元廊桥,与沿水而兴的古镇融为一体。桥上,行人悠然自得;桥下,倒映寿昌江两岸美景。

  千年古镇旧貌换新颜、斑驳廊桥唤醒寿昌“新地标”……建德寿昌江畔,寿昌人共建了一座美丽家园。

  高铁时代已来,寿昌发出邀请函:欢迎到建德寿昌,享受小镇缓缓流淌的时光与慢生活。

拆违建新两不误 整治改造双结合

  从杭黄铁路建德站出发,约30分钟车程,达到建德寿昌镇,千年前,就有人在寿昌镇的寿昌江畔,繁衍生息。

  千年古镇,虽沉淀了历史,却往往被岁月侵蚀了容颜。

  坐落在寿昌江旁的翁宅,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被寿昌人民遗忘。“八字门楼旗杆扬,一院围聚十二房,十条弄堂穿门台,四方天井对明塘,六处庭院四时鲜,青石铺路块块方。”翁家大院曾是寿昌境内独一无二的古宅。如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正在还原它的旧面貌。阳光漏过树叶间隙在青石砖上洒下斑驳,古旧的建筑画卷顿时灵动起来。推门而入,大户人家式的陈设考究细腻,房门窗门走廊的木雕古色古香。

  近年来,寿昌坚持拆违建新两不误,整治改造双结合的发展思路,紧扣“千年古镇”“航空小镇”的核心特色,用两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既保留古风古韵又融合现代产业的“有山有水有人文,宜居宜游宜创业”的城镇,古镇旧貌换新颜。

  沿着中山路步行街缓缓而行,所见之处皆为青瓦白墙的古镇建筑。与原先萧瑟杂乱的街道截然不同的是,清一色的青石板和木屋檐,特有的小巷子和叫卖声,浓郁的古镇风情,都是小城镇环境整治后寿昌的巨变。

  “经历了一年多的整治,寿昌的变化都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人居环境和生活水平都在不断提升,我为家乡的变化感到欣喜和骄傲。”寿昌镇红色商铺负责人说道。

  红色商铺设立于解放南路与中山路交叉口,是寿昌镇紧抓寿昌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产物,使寿昌有了固定的志愿者服务阵地与红色文化公益产品展示中心。为更好地服务寿昌镇城镇发展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返乡创业意向青年提供平台,红色商铺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旅游文化,并通过宣传助力寿昌镇特色产业发展。

  寿昌的小巷很深,时光很慢。未来的中山路步行街业态主题定位为小吃文化体验和地域民俗文化体验美食特色街区,这条街上将会出现老寿昌时期的糖稀画、捏面人等现场手工制作的特色小食,植入建德及全国各地的名小吃:古玩、书画、旅游纪念品、地方土特产等。这一条以“老寿昌时光”为主题,集传统技艺、特色餐饮、文化拓展、互动体验等街区旅游相关产业的老街,将会给寿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共建美丽家园 “寿昌八景”重见天日

  中山路步行街的尽头,是陪伴寿昌镇几代人成长的寿昌西湖。这一年,小镇人津津乐道的是,一条消失50多年的镇中河,又诗意地回来了。

  “天下西湖三十六,寿昌西湖占其一。”历史上,寿昌西湖的一条支流穿镇而过,成就了“西湖人家”的生活画卷。但是年复一年的乱搭乱建,使这条河沦为地下暗河,黑臭熏人。河道两岸,建筑杂乱无章,电线乱拉乱接,古镇黯然失色。

  去年5月,镇里反复与周边居民协商,拆除乱搭乱建,重新整修河道,截污纳管、打通水系、营造景观;同时梳理两岸建筑,对古建筑修复和保护,对居民楼立面进行整治,人们记忆中的“西湖人家”“屏山书舍”等“寿昌八景”得以重现。白天,小镇的人们聚集在茶室前闲谈、唱戏、打太极。夜幕降临,色彩缤纷的灯光秀便在西湖拉开序幕,引得无数游人驻足观赏。

  在基础环境整治过程中,志愿者服务成为寿昌镇全面落实清洁家园长效机制的载体,“七日水街轮值制度”志愿者活动在全镇叫响,这个凝聚着镇内三个社区四个村党员干部、志愿者代表的组织,时常活跃中山路步行街——水街沿线,俨然是全镇基础环境治理的“先锋队”,在他们的带动下,群众自觉参与清洁家园的热情不断高涨,全镇逐渐形成了“全民塑造美丽家园”的社会氛围。

  如今,水街成了寿昌镇的新地标,还有不少外地客人前来“打卡”。水街靠近航空小镇,和玉温泉的距离也很近。得益于此,水街也将主打“江南水乡”的牌子,吸引、承接部分游客。

  对于老寿昌人来说,水街之美是个开始。眼下,镇上正在规划建造一批民宿,以四合院为风格,可以同时入住200多人。与此同时,水街沿岸的产业规划也在提升中,首批10多家商铺已正式对外招租。产业兴旺、生活和乐,这会是寿昌镇人的美好生活。

  为了满足小镇居民的生活需要,在延续寿昌镇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新建南门外广场文化中心,成为寿昌古镇新的打卡地。“这里原是寿昌镇第一小学,后来又变成了菜场小摊贩的销售点,以脏乱差的形象面对世人几年之久。现在干净整洁的广场和如梦似幻的音乐喷泉,让我们寿昌居民在茶余饭后又多了一个新的去处。”家住南门广场附近的居民说道。

  多年来,寿昌镇以创建中心镇、重点镇和特色小镇为契机,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原则,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文明程度,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一个多层次、全覆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这个山区镇基本形成,守护着城乡居民的健康。

  过去,寿昌人看病,得往建德跑,再远点得跑到杭州市区。看到医疗服务的“短板”后,寿昌镇抓住“双下沉”机会,以建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迁建为契机,与杭州市中医院达成合作关系。寿昌江畔,新落成的医院宽敞明亮、科室齐全,具备健康体检、中医养生等功能,市级专家轮班坐诊,使寿昌人就地就能享受高品质的医疗服务。此外,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瞄准康养领域,在这里筹建浙西院区,已在本月开工建设;横钢职工医院变身航空小镇卫生院,寿昌镇卫生院年内完成升级,共同服务居民的小病诊疗和康复养老;标准卫生室覆盖23个村庄,为3.6万农民提供贴心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全镇推行……

打造田园慢生活

美丽环境催生美丽经济

  随着杭黄铁路的开通,沿线景区、景点既是美丽铁路的一分子,亦是美丽环境转化美丽经济的突破口。

  这一年,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寿昌乡村发展也迎来了蓬勃生机,两个村被评为3A级景区村。其中之一的桂花村得名于整个村庄随处可见的桂花树。“日不见村庄,夜不见灯光”,就是对桂花村满村的桂花恰到好处的描述。

  走进320国道旁的桂花村,牌坊之后,是隔绝城市喧嚣的世外桃源。金秋季节,是最适合来桂花村体验乡村慢生活的时候。行走在村道上,秋风送来两侧桂花树的自然清香,透过树与树之间的空隙,可以看见农田里金黄色的麦浪。桂花村的环境治理,是远近闻名的。在桂花村实行“人人都是保洁员”制度之后,每个村民都成为了村庄的建设者,桂花村的每一条道路上都不再有可见的垃圾杂物,每户人家的门口都配备了垃圾分类垃圾箱。

  美丽环境带来美丽经济,桂花将美丽庭院打造与民宿产业相结合,让乡村成为诗意栖居之地。在清晨第一缕阳光穿过窗帘进入房间的时候,庭院的花草树木也渐渐苏醒,走下楼去,感受着自然的献礼,在昨夜甜甜的梦境余温之下,开始小镇新的一天美妙生活。

  在桂花村发展民宿的同时,与之毗邻的山峰村正经历了一场“美丽革命”。1600多平方米农户附房全部拆除,拆除入村口封闭围墙1000米,整治庭院350户,完成重点发展街区立面改造30幢,清理河渠7500多米、垃圾70余吨,整治池塘6处,清淤近3000立方米,截污纳管1200余米,整治管线(上改下)100余根。如今,走在村口的柏油路上,可以看见路面干净整洁,两旁的房子整齐如一,围墙上画着代表山峰村文化的“蚂蚁精神”。村里“一湖一田一江”的美丽局面初显,庭院经济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bobo蛋糕烘焙”“勇敢的馃子”“幸福中国结”……民宿、农家乐等不断增多,前来休闲观光的游客接踵而至。高田畈区块450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也已修缮完毕,准备迎接八方来客。而作为“寿昌后花园”的河南里,则以养老产业为发展目标,村内的钱江颐养院和周边配套的医疗中心都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沿着贯穿村子而过的小溪,感受四周环山的清新空气,与早晚散步锻炼身体的人们擦肩而过,体验着新农村的变化。村庄内常年盛开的花海,五彩缤纷竞相盛开,吸引了慕名而来的远近游客拍照留念。

  寿昌镇结合已经到来的“高铁时代”,缩短与城市中心圈的时间距离,使乡村旅游产业有了发展的动力。“今年五六月份的时候,采摘游最是火爆。不少来自新安江甚至杭州的客人来到我们农庄采摘和订餐,浓郁的乡土风味和周边配套的设施,让客人们感觉宾至如归。”大塘边村琳玮农业负责人说。

  为更好地服务全域旅游发展,寿昌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实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化,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包括农房立面整治,乡村道路白改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田水利、管线等市政设施建设,公厕改造,村庄景观和村庄休闲广场建设,庭院景观整治等任务;开展平安创建、禁毒反邪、和谐文明村社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村民代表的工作积极性,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分片主动上门做群众工作,为寿昌实现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遇见时光,邂逅寿昌。高铁时代,改变了寿昌发展的新风貌,留下的是小镇里流淌着的时光与慢慢的生活。在各项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与旅游业态不断调整到位的基础上,寿昌古镇,未来可期!

  (本版图片由寿昌镇政府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遇见时光 古镇寿昌 2018-12-27 浙江日报2018-12-2700003;浙江日报2018-12-2700005;浙江日报2018-12-2700006;浙江日报2018-12-2700012;浙江日报2018-12-2700010;浙江日报2018-12-2700017 2 2018年12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