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健康浙江

长兴县域医改的启示

  医改工作在定位上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必须置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因地制宜,系统谋划。

  一方面,要坚持把医改作为民生方面的头等大事来对待,牢固树立卫生与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地位,逐年定目标、定计划、定举措,全力打造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与人民群众美好期盼相适应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要坚持把医改作为改革领域的关键要事来落实,尤其是注重将医改工作作为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等方面充分体现卫生健康工作要求,全面贯彻“把健康融入到经济、社会各项政策中去”要求。

  医改工作在推进上不能“各自为政、单打独斗”,必须多方联动,整体实施,协同推进。

  一方面,长兴将医改列入一把手工程,县委书记和县长双组长挂帅,定期听取医改专题汇报,及时协调解决改革中的问题,确保了各项医改政策的高效决策。充分调动县政府办、编委办、发改、财政、人社、民政、市场监管、卫计等医改重点部门参与力度,各司其职、协作联动,也是推进各项医改政策有力执行的重要保障。县级医院作为改革主体,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激发医院和医务人员改革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医改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要坚持各项改革举措整体推进,有序开展医联体建设、三医联动改革、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签约医生服务、智慧医疗建设等工作,促进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5项制度齐头并进,逐步建立完善综合医改的整体框架。

  医改工作在保障上不能“舍本求末、无的放矢”,必须政府主导,夯实基础,抓住关键。

  一方面,要坚持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切实加大人财物方面投入力度。近年来长兴先后投入超过18亿元完善基础设施,实施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保院等一批改扩建工程,完成乡镇卫生院以及15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改造,到2018年底将实现全县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提升全覆盖。制定实施了公立医院医疗设备购置补助办法,县财政每年补助经费1000多万元。2015至2016年,除基础设施外,县财政对3家县级医院累计补助7500余万元,年均增幅16.9%。另一方面,要努力创优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使用环境。长兴县制定实施了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名医、名院、名科”建设计划、师带徒结对培养项目等,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招聘优秀紧缺急需岗位人才,落实高层次人才购房补助、生活补贴、岗位津贴等经费。

  医改工作在效果上不能“急于求成、顾此失彼”,必须循序渐进,提升品质,兼顾各方。

  一方面,要致力于通过深化医改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即能拼敢闯,又渐次突破。在确立县域医改四梁八柱整体框架基础上,注重抓落实、抓成效,保障改革的连续性和持续性,更好地满足群众健康服务需求,切实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要锁定县、乡、村三级,牢牢抓住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这条主线,同步推进各医疗机构改革任务。同时改革中也着重维持政府、社会、群众、医院、医务工作者等各方平衡,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投入保障可持续、健康事业得发展的改革预期。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长兴县将始终坚持浙江精神、长兴精神,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力,以打造全国医改示范样板区、“健康长兴”升级版为目标,狠抓改革关键环节,不断完善机制、做优细节,促进国家级医改示范县内涵提升,全面开创“效益卫生、品质医疗、百姓健康、各方满意”健康长兴发展新局面。


浙江日报 健康浙江 00008 长兴县域医改的启示 2018-12-13 浙江日报2018-12-1300006 2 2018年12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