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财经

与浙江民营经济同生共荣

农行浙江分行行长冯建龙谈金融服务民营企业

  浙江是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农行浙江分行根植浙江,与浙江民营经济同生共荣,实现了自身业务的不断跨越,成为在浙单一法人金融机构最大的存贷款银行,服务民营经济亮点纷呈。近五年浙江农行(不含宁波,下同)新增各项存款4392亿元,各项贷款2853亿元,总量分别达12409亿元和8775亿元。截至9月末,全行民营主体贷款4734亿元,占全部贷款的54%。

  如何更好地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中国农业银行首席专家,浙江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冯建龙接受了专访。

秉持一视同仁,不为“成长中的烦恼”因噎废食

  问:民营企业好,则金融好;民营企业兴,则金融兴。在浙江,民营企业创造了全省56%的税收、65%的GDP、77%的外贸出口、80%的就业岗位和90%的新增就业。近些年来,由于经济周期调整和结构性、素质性问题集中凸现,民营经济正面临周期性、暂时性的困难与挑战。农行浙江分行对此有何认识和感悟?

  答: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浙江农行就是靠支持乡镇企业,实现了第一轮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此后抓住乡镇企业改制、民营经济兴起的契机,又红火了十多年。

  当前民营经济正面临周期性、暂时性的困难与挑战,一些民营企业出现了少数坏账。对此,有的银行谈“虎”色变,甚至将民营企业视为“洪水猛兽”,搞大收缩、大退却,这是完全错误的。

  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成因是多方面的,是多重矛盾问题碰头的结果,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作为国有银行必须提高站位,把服务民营企业视为一种责任担当,主动担当作为,正确认识经济发展规律,不为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因噎废食,多为民营企业雪中送炭,“下雨打伞”,构建银企命运共同体,扎实推进民营经济新发展、新飞跃。

  国企不比民企优越,民企也不比国企特殊。倡导信贷理念,就是不分所有制,不唯大小,不唯行业,只唯客户优劣。要在制度设计和政策实施上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所有制歧视,纠正和消除对民营企业各种形式的歧视性政策,秉持一视同仁,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为民营企业创造“竞争中性”的公平融资环境,让民营企业家有更多获得感。

突出创新驱动,翻越民营企业融资的“高山”

  问:民营企业目前面临的困难,被有些民营企业家形容为遇到了“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农行浙江分行如何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问题,同时逐步降低融资成本?

  答: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短、财务不规范、抵押物不足、风险溢价高,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不够完善,也导致了部分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意愿减弱。农行浙江分行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疏浚民企融资堵点,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探索互联网模式,提高民企融资可得性、便利性。针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申贷难、放贷慢、成本高、手续烦等突出问题,浙江农行在探索互联网服务“三农”的基础上,推出“小微网贷”,依托企业财务、税收、结算、资产等大数据模型,在线直接生成授信,最高额度1000万元,小微企业可通过微信、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自助渠道,随借随还、循环使用,最快一天到账,实现小微企业贷款“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而且融资成本节省了15.3%。上线5个月,申请客户就达2.14万户,每年累计发放小微网贷180亿元以上。

  探索全周期服务,打通民企产业链、供应链融资需求。围绕民营企业在初创、成长、成熟等生命周期的不同特征与金融需求,量身定制金融产品。针对新入园企业,浙江农行创新推出了“入园企业前期贷”,凭土地款缴纳凭证就可申请贷款,解决前期没有权证、抵押担保难问题,目前已推广至全省70多个开发园区,贷款余额3.37亿元。针对企业建造和购买厂房需求,创新推出“厂房贷”和“拍卖贷”。针对企业做大过程中的供应链融资需求,以订单和应收账款为依托,推出“数据网贷”,惠及多家民营企业集团和1000多家上下游小微企业。

  探索增信模式,破解民企融资担保难题。浙江农行创新与政府公益性担保基金合作,以10倍的信贷杠杆,扩大支持面,目前合作的政府性风险补偿基金有7个,政府增信合作规模83亿元。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专业性强、轻资产的特征,创新推出“嘉科通”“科创贷”和专利权、商标权质押贷款,助力科技孵化、技术研发和产品量产及迭代。

  探索投贷联动,拓宽民企多元化、组合化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农业银行的集团优势,打通“商行+投行”的综合服务通道,近三年来浙江农行通过信贷以外方式,为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通资金近400亿元,累计为10家民营企业客户承销债券115亿元,每年增幅超过40%。

  探索双管齐下,建立正向激励、负向约束的内部考核机制。增加小微企业贷款考核权重,将民营企业信贷增量、增量占比等作为考核重点,充分调动信贷人员营销积极性,并对不达标的采取下调绩效考核等级或评先一票否决等惩罚性措施,破除“不愿贷”的阻力。同时,建立小微信贷内部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厘清各环节责任,打消“不敢贷”的顾虑。

把握精准施策,纾解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困难”

  问:当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部分行业、企业间的结构性信用紧缩问题加剧,一些民营企业甚至濒临股权质押爆仓、资金链断裂的边缘,金融机构风险偏好普遍下降。农行浙江分行如何为民营企业纾困?

  答:越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关键时刻,越是考验金融机构的担当与智慧。金融机构必须采取全方位、立体式措施,短期精准发力、长期标本兼治,努力打好持久战。2015年以来,浙江农行累计实施风险化解客户1002户,贷款金额486亿元,七成以上客户实现持续正常经营,44%的客户基本走出困境。

  同舟共济,争取“时间换空间”。“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为切实降低民企融资成本,浙江农行积极发挥国有大行“头雁作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比2018年一季度末下降100BP,每年直接让利10亿元以上。同时,对发展前景较好、诚信度高但经营暂时困难的民营企业,综合运用债委会、续贷展期、重新约期、调整承贷主体等手段,帮助企业强身健体,渡过难关。比如,与我行合作多年的某集团企业2013年起出现资金紧张信号,我行不抽资、不压贷,先是通过利率优惠等措施,减轻企业财务压力,后又采取帮助企业瘦身、股权转让等多种途径,施以援手,历时近5年,终于使企业全面恢复造血功能,不但保障了自身12亿多的信贷资金安全,也使企业34亿元的用信总敞口转危为安。

  精准滴灌,打出“组合拳”。企业情况千差万别,帮扶施策不可“一刀切”。针对有些民企短债长用、债券集中到期、资金链紧张等问题,浙江农行创新推出“债券归位贷”,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杠杆和融资成本,有效化解流动性风险;对股票质押率较高但业绩突出、前景良好、总负债率合适的上市公司,通过“股票质押置换贷”帮助企业将质押率控制在50%以内,助力优质上市公司缓释股票平仓风险。还以农行出资成立的投资公司作为管理人,主动与省政府和各级市政府合作建立总规模100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纾困基金”,重点投入有助浙江经济结构优化、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增加对浙江区域内产业龙头、就业大户、战略新兴产业民营企业的流动性支持。与农银投资、浙资运营合作成立100亿元“浙江省新兴动力基金”,通过市场化债转股方式,投向浙江省内上市公司特别是民营上市公司,努力减轻民营企业债务负担。

  果断处置,消化不良包袱。对于产能过剩、面临淘汰、已经形成事实不良且回天无术的风险企业,就要积极采取清收、核销、资产转让等手段,加快去化,促使民营企业在结构调整中大浪淘沙,实现自我净化和长远发展。

银企相向而行,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

  问:近年来,部分民营企业热衷于上规模、赚快钱的“浮躁”心理,消磨了部分民营企业家实业为基石、创新谋发展的初心,大举杠杆、大量投资、过度扩张是导致部分民营企业经营困难的主因之一。农行浙江分行该如何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帮助民营企业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

  答: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并不意味着“大水漫灌”。缓解民企融资难题,不能靠放松风险管控、降低信贷标准,更不能搞运动式放贷。风险底线始终是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生命线,银行对民企的支持,更多的是信贷结构上的调整而不是总量上的扩张。银企应遵循市场化原则,相向而行,防止“二次摔倒”,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

  银行要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做好“加减乘除”。一是竭尽全力做优“加法”。全力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一心从事实体主业的民营企业,并按照项目对应投放贷款,确保资金不被移用。二是不折不扣做实“减法”。严格加强民营集团授用信管理,严防“垒大户”,用力阻拦客户“馒头做得比蒸笼大”。2016年以来,浙江农行累计压降过度融资、过度投资、过度担保客户授用信924亿元,全行5000万元以上大额用信客户户均降低了432万元。三是精益求精做大“乘法”。从高新园区、科技孵化器等入手,支持新经济、新技术企业爆发式、乘数式增长。近五年来浙江农行新增“五新”客户贷款823亿元,占法人贷款的比重从5%提高到28%。同时,针对新经济客户特点,开发线上自动预警系统,提取23类线索,及时识别新隐患、控好新风险。四是机智果断做好“除法”。严格落实行业限额政策,坚决退出技术低端、产能过剩、污染严重的企业。同时,对“假摔”、恶意“逃废债”的企业和企业主,联合同业、司法、工商、媒体等部门,坚决予以打击,维护当地经济金融生态,促进民营企业不断规范发展、诚信经营。

  民营企业家要心无旁骛,“烧好自己的那壶水”。民营企业家要“练好内功”,民营企业一定要围绕市场变化,坚定不移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符合发展趋势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不盲目跟风、不左顾右盼,一心一意抓主业、一门心思谋发展,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做大做强,民营经济才能走向更宽广的舞台。


浙江日报 财经 00014 与浙江民营经济同生共荣 2018-12-13 浙江日报2018-12-1300004;8970971;浙江日报2018-12-1300005;浙江日报2018-12-1300006;浙江日报2018-12-1300007 2 2018年12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