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双12”线下参与店家数量增长100倍
邻家小店,“模样”变了
本报记者 王世琪
12月12日7时,“满70立减30块。”一声响亮的叫卖声将记者从睡梦中惊醒,伴随着位于杭州朝晖路上的叶氏兄弟水果店的吆喝声,“双12”来了,这个由阿里巴巴创造出的虚拟节日,再次让消费成为街头巷尾人们热议的话题。
不过这一次,消费热潮不再集中于凌晨的线上抢购。与“双11”带来的线上狂欢不同,“聚焦线下消费,落脚城市生活”的主旨,让“双12”成为观察城市生活变化的最佳窗口。
人们总喜欢将“双12”与“双11”做对比,就连概念的发明者也是如此。阿里巴巴副总裁范驰说:“如果说‘双11’是属于电商的节日,那么‘双12’就是属于城市生活的节日。”随着本地生活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未来“每天都是双12”。
“双12”有啥不一样
如果说“双11”是晴空中的一道惊雷,让人看到电商发展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激起人们的消费激情,那“双12”更像是春日里的绵绵细雨,用线下消费的新玩法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润物细无声。
据阿里巴巴提供数据显示,今年共有200余万家线下商家参与到“双12”当中,包括餐厅、超市、便利店、商场、美容美发店、服装店、宠物店,甚至还有加油站和公交地铁卡。
从中不难看出,“双12”覆盖了线下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家理发都有相对固定的周期,并不会有太多人因为店内优惠就会专门来理发,我们在今天打折主要是面向那些恰巧要在今天理发的消费者。”杭州EME理发店店长Lisa说,于她而言,“双12”是一种仪式,在这一天打折更像是一种面向居民生活习惯的服务。
“双12”与“双11”的区别,消费者有着更加直观的感受。“今天是真正的节日,而不是一场抢购大战。”消费者小罗向记者吐露了自己的心声。在距离今年“双11”还有很多天时,她就开始没日没夜地在网上挑选商品,用计算器计算最优惠的购买方式,当天更是红着眼抢购。
有同样感受的不止小罗,与“双11”相比,“双12”给消费者带来完全不同的体验,这种体验是融入生活的优惠和实在,能够让你切实感受到这一天的生活在变好。“我不会因为水果店打折专门去买很多水果,我只需要享受当天的优惠就够了。”小罗说,她不用再去盘算,“双12”来了,她自然能够感受和体验到不同。
餐馆的鱼缸去哪儿了
“以前,这里有一个大鱼缸,是我们用来存放活鱼的。”酸菜鱼店老板陈红指着一个堆满饮料箱的角落说。
今年是陈红第一次参与“双12”活动,作为一个精打细算的小店老板,往年的“双12”她都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别的店都在做活动,我不做活动生意就不好,但做了活动,算下来根本不够成本。”她坦言,对小本生意而言,“双12”是个两难的选择,日益增长的店铺租金、人力成本和维护成本让像她这样的小老板不得不纠结犹豫。但今年,陈红没有了顾虑,她毅然决定加入“双12”大潮。
陈红不是个例,自2014年起,参与“双12”的线下店家数量增长了100倍,增量中,街头巷尾的个体小商户占据了大多数,而增长的秘密正是那个“消失的鱼缸”。
“为了保证食材新鲜,以鱼为招牌的小餐馆大多把鱼养在店里,但小店客人流动本来就少,有时候一条鱼会养上大半个月,这个成本算下来也是个不小的数目。”陈红说,如果按照这种经营模式,今年她仍然会是“双12”的看客。
但现在的情况截然不同,随着新零售的普及和发展,陈红撤掉了店里的鱼缸,改用生鲜供应链里的鲜鱼。现在,陈红每天会根据需求订购鲜鱼,既保证了鱼的品质,又减少了成本。指着店内的打折海报,陈红告诉记者,即使6折的优惠力度仍然有得赚。
不用再操心食材的获取渠道和数量,随买随做,陈红的酸菜鱼店正是新零售赋能线下商家的典型事例,这种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帮助线下个体小店在食材采购、用工等环节节约了大量成本,让它们即便在“双12”大幅打折后仍然能赚得盆满钵满。“自从餐厅今年7月接入手机点单和智能食材供应系统,散客区的服务员由5个减少到3个。”杭州味道的餐厅经理张飞翔也深刻体会到新零售释放的红利。
“线下小店作为组成城市生活的个体,它们的积极性更需要被激发,当它们有能力有空间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优惠,‘双12’才会真正成为全民的节日,而新零售正逐渐让这变为可能。”阿里巴巴相关负责人说。
城市生活加速数字化
当“双12”不再是消费者“一厢情愿”的狂欢,而成为买卖双方的共赢,我们不禁畅想,这种模式能否成为城市生活新常态?
范驰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表示,这也是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公司的目标。
2018年10月12日,阿里巴巴将饿了么和口碑合并,成立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并明确了未来目标——重新定义城市生活,而此次口碑与饿了么首次合作的“双12”正是未来城市生活的缩影。
这种设想不是空中楼阁,实际上,“双12”这种城市生活的新模式早已不再囿于12月12日这一天。
今年6月,记者曾亲眼在杭州见证了海底捞凌晨1时的“盛况”,等座大厅里坐满了杭州各高校的大学生。
“把学生凌晨带到海底捞吃火锅。”这是海底捞今年出给阿里巴巴的考题,阿里巴巴通过支付宝、口碑与海底捞联动,推出了凭学生证夜宵半价吃火锅的活动,并用这份午夜的火爆交出满意的答卷。“对于海底捞来说,在这个时间段,每接待一桌客人他都能赚到,甚至不惜提出5折的折扣。”范驰说。
而海底捞正是让“双12”变成城市生活常态的试验田。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本地生活的数字化,数字化让资源配置更优,帮助本地生活商家创造生意增量、扩展售卖时间等方式,让商家的“每日优惠”成为可能,同时让消费者能够更快更准地获取优惠信息,并享受到更方便的体验生活。
“未来,我们将这种模式推广到城市的街头巷尾,不论商家规模大小。”范驰说,随着本地生活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每天都是‘双12’”将不再是一句空话。
但这一天的到来仍然需要时间。根据行业公开数据推算,本地生活市场的数字化率目前仅为15%左右,低数字化率仍然是提升整个线下市场商业效率、运营模式升级的最大短板。
(本报12月12日杭州讯)